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FibroScan在青海地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的推广及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6 09:49: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于控制该病的进展及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药物性肝损伤缺乏特异性诊断,目前只能采用排他性诊断,本文主要阐述FibroScan在青海地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FibroScan;LSM;综述

本文引用格式:马秀花,马臻棋.FibroScan在青海地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的推广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150,152.

0引言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品、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药物性肝损伤目前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和肝血管损伤型,其判断标准为:肝细胞损伤型:ALT≥3ULN,且R≥5;胆汁淤积型:ALP≥2ULN,且R≤2;混合型:ALT≥3ULN,ALP≥2ULN,且2<R<5;其中R=[ALT实测值/ALT的正常上限值(ULN)]/[ALP实测值/ALP的正常值上限(ULN))],肝血管损伤型主要损害部位为肝窦、肝小静脉和静脉主干及门静脉等的内皮细胞[2]。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症状较轻微,停服伤肝的药物后可完全恢复,但是药物性肝损伤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大部分的药物性肝损伤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少数药物性肝损伤可发展为慢性,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我们应该提升医药专业人员及公众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知及重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青海地区为高海拔、多民族聚居地,因地处偏远,医药卫生条件较差,人们对药物的使用不规范以及藏药、中药的使用,使药物性肝损伤患病率较高,然而FibroScan在青海地区起步晚,目前关于青海地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行肝脏硬度测量值的研究甚少,青海地区关于药物性肝损伤预后的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阐述FibroScan在青海地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的推广及应用,研究青海地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肝脏硬度值,从而研究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病情进展,判断其预后,指导治疗。

\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是应用超声波技术检测肝脏组织弹性程度的一种方法,法国Echosens公司基于该技术率先研发了一种纤维化扫描仪FibroScan,与肝组织穿刺活检相比,具有无创、廉价、便捷、可重复性高、危险性小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以评估肝脏疾病的进展及严重程度[3]。在药物性肝损伤中,通过测定肝脏硬度值来评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病情进展,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1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及诊断方法

1.1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


据相关文献报道,发达国家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较发展中国家低,基于对人群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法国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3.9/10万,冰岛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9/10万,美国特拉华州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2.7/10万,韩国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2/10万[4],我国回顾性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24.20/10万,回顾性研究的调查结果往往会低于药物性肝损伤的实际发生率。

1.2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要点

1.2.1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损伤基于病程的分型,分为急性与慢性,多数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血清学生化指标ALT、AST及ALP等的不同程度升高,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5],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除有上述症状外,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阻断疾病进展。

1.2.2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要点

1)生物标志物是反应肝损伤直接有效的指标,药物性肝损伤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ALT、AST、ALP和TBil是临床上常用检测肝损伤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但这些指标缺乏特异性及敏感性。最近,IMI SAFE-T及预测性安全性测试联盟联合研究蛋白质组学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如:细胞角蛋白18、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骨桥蛋白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1(MCSFR1或CSFIR)已经得到了美国食品药品安全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的认可及支持。此外,还有基因组学、体外模型等在早期识别药物性肝损伤及判断预后方面有新的进展[6]。这些新型标志物在敏感度、特异度和预测性方面优于临床常用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2)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

活体组织学检查简称“活检”,是指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小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的技术[7-9]。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并未完全揭晓,病理过程比较复杂,并且当药物对肝脏造成明显的肝功能异常时,才能观察到显著的病理特征差异,所以,肝脏活检具有非常明显的滞后性,不适用于轻微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因此,肝脏活检不作为临床检查的常规方法[10]。

3)完整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应包括诊断命名、临床类型、病程、RUCAM评分结果、严重程度分级。

目前药物性肝损伤仍为排他性诊断,目前主要应用1993年国际共识会通过了改良的Danan方案,即RUCAM评分系统[11]。RUCAM诊断标准包括7个方面:即(1)用药至发病的时间,包括用药、停药至发病的时间;(2)病程中肝脏生化学指标的变化;(3)肝脏损伤的危险因素;(4)伴随用药情况;(5)其他肝脏损伤的原因;(6)药物既往肝损伤信息;(7)再用药反应。其评分≥3分者,可判定为药物与肝损伤存在因果关系,评分为3-5分者,为可能存在因果关系,评分为6-8分者为很可能存在因果关系,评分>8分者,为极可能存在因果关系[12]。

\

 
2FibroScan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应用

肝脏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检测是采取一维的脉冲超声心血管切割波于肝组织中运行速率换算为弹力数值,对于肝纤维化的程度有关的肝脏硬度值(LSM)进行测定,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13]。应用瞬时弹性超声仪(法国Echosens公司开发的FibroScan 502 Touch)测定患者LSM,检测方法严格按照检测手册说明,患者取仰卧位,右上肢放于头部,将探头置于患者右侧腋前线至腋中线第7、8、9肋间,并垂直于皮肤,连续检测10次且成功率≥60%,四分位数间距低于测量中位数的1/3,取中位数为最终测定结果,单位为Kpa。目前临床上LSM在7kPa以上为显著纤维化,9.5kPa以上为严重纤维化,12.5kPa以上可诊断为肝硬化。FibroScan可准确定量肝纤维化,他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4]:

(1)完全无创、无痛、增加患者依赖度和依从性;(2)全球专利技术VCTE、CAP,唯一可实现肝脏硬度、脂肪变定量检测;(3)检测结果可参照、可追溯,重复性好,便于对患者进行长期动态跟踪及随访;(4)检测结果更敏感,既可以作为早期检测诊断的有效工具,又可实现对普通人群的健康筛查;(5)有诊断标准(欧洲和中国),检测结果更具权威性、客观性、准确性。有关研究结果发现,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73.3%的患者治疗前后LSM值呈下降趋势,26.7%的患者呈上升趋势,表明治疗前后LSM值的差异呈现动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青海地区FibroScan的起步晚,FibroScan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应用未见报道,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引进一台FibroScan 502 Touch,通过相关文献报道,FibroScan可以准确定量肝脏纤维化程度,可以动态检测青海地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可以有效判断青海地区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判断预后,指导进一步治疗。

3小结与展望

目前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仍为排他性诊断,FibroScan的LSM值测定可以为药物性肝损伤程度提供一定的依据,可以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近年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引进一台法国Echosens率先研发了的一种纤维化扫描仪FibroScan touch 502,可以动态监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脏硬度值测定,从而研究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病情进展,判断其预后,指导治疗。FibroScan touch 502的引进可以造福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我们应该推广FibroScan在青海地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为青海地区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判断预后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薛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工作会议记要[J].肝脏,2014,16(2):107.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1):1752-1769.
[3]孙亚男,熊峰,吴燕京,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脏硬度值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3):300-302.
[4]雷晓红,李静,唐洁婷,等.EASL临床实践指南简介:药物性肝损伤[J].肝脏,2019,24(4):339-348.
[5]Chalasani N P,Hayashi P H,Bonkovsky H L,et al.ACG Clinical Guideline: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m J Ga stroenterol,2014,109(7):950-966.
[6]耿文静,刘晖,丁惠国.药物性肝损伤的潜在机制、病理特点及生物标志物[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4):925-928.
[7]SONG K D,RHIM H,LEE M W,et al.A radiofrequency device for tract ablation after liver biopsy:a single-insti-tution human feasibility study[J].Br J Radiol,2018,91(1085):20170585.
[8]TRUNEOKA P,MIKOVA I,DLOUHA D,et al.Donor PNPLA3 rs738409 genotype is a risk factor for graft sreatosis.A post-transplant biopsy-based study[J].Dig liver Dis,2018,50(5):490-495.
[9]ZHANG W,SUN M,CHEN G,et al.Reassessment of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GPR):a large-sample,dynamic study based on liver biops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HBV)infection[J].Gut,2018,67(5):989-991.
[10]马百灵,卢沕,田蒋为,等.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9,38(3):159-162.
[11]Danan G,Benichou C.Causality assessment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drug-I.A novel metho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s:application to drug-induced liver injured.J Clin Epidemiol,1993,46,1323-1330.
[1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J].实用肝胆病杂志,2017,20(2):1752-1769.
[13]莫思柏,罗贤鑫,陈廷贤.FibroScan在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0):29-31.
[14]朱娅鸽,王娟.FibroScan+CAP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探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9,4(3):197-198.
[15]孙亚男,熊峰,吴燕京,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脏硬度值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3):300-3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6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