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中药致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就诊口服中药的80例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在本研究的80例口服中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30例患者出现皮肤过敏反应;20例患者在服药后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其中,15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15例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结论中药不良配伍、服用过程中煎煮不当、患者个体差异、用药剂量不当等是造成患者服用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医师及患者在服药过程中要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安全性
本文引用格式:罗艳霞.口服中药致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187.
0引言
传统中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除了直接用做治疗剂外,药用植物也是药理学药物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来源。随着旨在促进健康的草药产品消费量的增加,确保草药制剂的安全性和质量极为重要。然而,在目前的监管监督下,草药制剂可能无法满足质量和功效方面的安全性预期。本研究旨在探讨口服中药致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招募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因口服中药导致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本研究中,80例患者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25~71岁,平均(51.2±3.5)岁;患者的种类有:慢性支气管炎5例,慢性胃肠炎20例,慢性皮炎30例,慢性鼻窦炎10例,慢性肝炎15例。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入组的8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症状等进行统计,结合分析结果进行预防。
2结果
2.1不良反应情况
80例不良反应患者在口服中药后,大多数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现象出现在皮肤上,共计30例(37.5%),患者出现了皮炎、药疹、皮肤瘙痒等症状。其次是表现在消化系统上,共计2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5.0%),患者出现轻度腹痛、腹胀、腹泻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症状。有5例患者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6.3%),临床表现为轻微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有10例患者出现流涕、鼻塞等症状(12.5%),其中,有15例患者的肝功能转氨酶增高出现异常(18.8%)。
2.2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分析
在80例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因为不同中药联用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者共计27例(33.8%);因在口服中药过程中煎煮不当所致不良反应者达24例(30.0%);因服用中药的方法及剂量不当而导致的不良反应16例(20.0%),因患者个体差异致不良反应达12例(15.0%),其余因素1例(1.3%)。
3讨论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部分患者在服用中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常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口服中药过程中煎煮不当、中药的方法及剂量不当、患者个体差异等。西药一般情况下,其用法和剂量具有明确的说明,而中药的剂量常因个体差异,没有相对明确的标准,其用药的灵活性高,且不同患者因其个体差异的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重要剂量的用药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其治疗效果,并且会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中药用药过程中,常常需要医师合理掌握药物的剂量,以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医院可以定期对医师开展宣教工作,并开设培训过程,对医务人员进行知识的更新及巩固,使医师正确认识中药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在用药过程中严格掌握配伍原则、合理控制药物剂量。
中医的取材多以植物等为主,如:冬虫夏草是世界上最稀有和最昂贵的中药之一。人们一直认为它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有益作用。三七是另一种流行的草药,用于中药配方,用于治疗血液淤滞和出血等血液疾病。它也是中国著名的止血专有草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
中医主要是恢复或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这与预防医学的理念相似。并且可改善生活质量,这类似于功能性医学。
综上所述,患者在服用中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繁多,需要医师和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并采取防治措施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黎卫红.分析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及预防中药所致不良反应的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5,35(6):30-31.
[2]沈文波.中药在月经不调痛经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12(6):103-104.
[3]练雪萍,艾妮,陆晓燕,等.毒理基因组学及其在中药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4):2690-2695.
[4]宋海波,杜晓曦,任经天,等.不良反应监测对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启示[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8):1620-1623.
[5]张强.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分析及预防中药所致不良反应的方法[J].中国处方药,2016,14(10):44-45.
[6]石长秀.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A3):195-196.
[7]贾振祥.23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J].世界中医药,2016,11(7):1348-1350.
[8]陈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435-4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