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观察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5 14:34: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医院耳鼻喉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00例行常规治疗,B组100例予以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A、B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00%)显著高于A组(71.00%),P<0.05;B组的复发率(18.00%)显著低于A组(7.00%),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既可整体增强治疗效果,又可加快恢复速度,降低复发率,可加强推荐。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鼻用糖皮质激素;复发率

本文引用格式:杜红英.观察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122,124.

0引言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因中耳通气功能异常所致的鼓室负压,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病症之一[1]。该病症多发于儿童群体与青少年群体,临床表现以传导性耳聋、耳闷、耳鸣、咽鼓管功能异常等症状为主,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2]。本研究,以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重点研究对象,旨在探究鼻用糖皮质激素对该病症的临床疗效。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医院耳鼻喉科于2 0 1 8年1月至2 0 1 9年1月收治的2 0 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00例中有62例男、38例女;年龄8~40岁,平均(24.11±2.15)岁。B组100例中有61例男、39例女;年龄8~40岁,平均(24.18±2.24)岁。组间基础数据比较(P>0.05),可进一步开展对比试验。

1.2方法

A组行常规治疗,指导患者服用强的松,成人30mg,顿服,连服5d,停止药物治疗,认真观察其疗效。

B组予以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日喷1次,持续喷21d,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比较组间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疗效判定标准[3]: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1d,21d后均接受病情复查,经声导抗检查、电耳镜检查了解患者鼓膜的实际情况。耳内镜检查显示无鼓室积液,且其纯音听阈显著提升20d BHL,导抗图呈“A型”,表示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中耳积液显著变少,其纯音听阈显著提升10d BHL,表示好转;体征、临床症状均无明显缓轻,中耳积液未减少,听力无明显提升,鼓室导抗图呈“B”型或“C”型。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00%)显著高于A组(71.00%),P<0.05,见表1。

2.2复发率比较

B组的复发率(18.00%)显著低于A组(7.00%),P<0.05,见表2。


\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病因较为复杂的病症,发生率较高,是常见的中耳炎类型之一,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消极影响[4]。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由中耳局部感染、咽鼓管功能异常、中耳局部变态反应等病因所致,当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腔内时,中耳腔内可生成负压,致使鼓室漏液,临床治疗需以中耳通气、减少中耳积液为主,帮助患者改善中耳炎[5]。因此,临床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需要对其进行病症分析,再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予以药物治疗。有专家表示,早期帮助患者减少中耳积液是治愈中耳炎患者的关键。鼓室积液是指患者咽鼓管阻塞所致的一种症状,需结合病情,准确判断病情。

研究资料显示,分泌性中耳炎多发于儿童群体与青年群体,既可影响患者的听力,又可影响儿童发育。由于部分年纪较轻的患者存在自诉不清、耳痛不强烈的特点,极易造成延误现象发生,需提高警惕,及时予以有效治疗[6]。据相关报道可知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确切,可充分发挥其抗炎作用,具有副作用小的优点。也有研究使用强的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强的松是临床上常见药物之一,属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药物,需口服一段时间后,酌情增减,若服用过量可引发糖尿病、类库欣综合征、消化道溃疡等不良反应,故使用该药品以酌情减量为佳,适量可充分发挥其抗炎作用,帮助患者缓轻中耳局部炎症反应[7]。但该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较多,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需谨慎使用该药。因此,为了提高该病症的临床治疗安全性,有专家提出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治疗该病症,糠酸莫米松是一种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外用效果确切,可喷于鼻咽、咽鼓管、鼻腔等多个部位,副作用较小,抗炎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轻炎症细胞的分泌与聚集。使用前,需要将药物摇匀再进行鼻腔给药,若症状没有明显缓轻,可适当增加剂量,第一次给药后,需间隔12h后进行二次给药。该药品本身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故临床治疗期间需视情况而定,对于鼻出血严重者,需重视其病情,避免刺激鼻腔[8]。鼻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是一种局部激素,不能直接作用于全身。因此,无论是强的松还是鼻用抗酸莫米松喷雾剂,在使用前均需要对药物进行药理分析,掌握其药物代谢作用、药代动力学、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的内容,做好用药指导工作。需提前告知患者、家属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介绍病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药理作用、注意事项等,逐步提升患者及家属的认知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整个治疗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予以合理的指导与教育,尤其掌握注意事项,最小限度降低复发率。本研究中,A、B两组分别行常规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发现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00%)显著高于A组(71.00%);B组的复发率(18.00%)显著低于A组(7.00%)。提示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其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常规药物治疗,更具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既可整体增强治疗效果,又可加快恢复速度,降低复发率,可加强推荐。

参考文献

[1]李珊,李大立.观察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0):115-116.
[2]赖海春,王德生,黄维.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4):109-110.
[3]邹超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6):128-129.
[4]Bachert C,Geveart P.Effect of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on release of cytokines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s[J].Allergy,2010,54(s57):116-123.
[5]王骥.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1):329-330.
[6]李丽,黄成彬,赵丽丹,等.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46.
[7]Szczeklik W,Nowak I,Seczynska B,et al.Benefici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plasmapheresis after un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 corticosteroids in two patients with severe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J].Therapeutic Apheresis&Dialysis,2010,14(3):354-357.
[8]李勇.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99-1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5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