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5 12:05: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5~2018年收治进行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分析对象,根据对患者护理配合措施将其进行分组,各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实验组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的临床抢救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输液通道建立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以及抢救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效果评价方面,实验组抢救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再行PCI率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进行抢救护理流程发生缺陷情况方面,实验组患者相关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采取急诊护理流程优化配合能够有效缩短相关操作所需时间,提升抢救预后质量,保障整个护理过程合理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临床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赵红霞.分析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265,267.

0引言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抢救之前如何有效缩短各种措施所需时间,为抢救质量提供更加充足的操作空间[1],是对患者抢救质量保障的重要前提。本院近年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5~2018年收治进行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分析对象。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4~69岁,平均(54.6±2.8)岁;发病距离到科抢救时间在0.4~8h,平均为(2.8±0.8)h。患者就诊时存在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腹部疼痛等症状,对其应用实验室、心电图还有影像学辅助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标准[2]:①脑卒中;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存在周围血管疾病。根据对患者护理配合措施将其进行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各组有20例,分组后对两组患者各项基线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提示差异并无意义(P>0.05),可做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流程,对于急诊急救或者救护车接收的重症患者立即通过绿色通道,争取最短时间内送到抢救室,如果患者不存在典型临床症状的,需要经由医生对病情进行诊断,再送到抢救室完成抢救。对患者病情评估一般不得超过2min[3]。严格根据医嘱为患者进行吸氧、静脉通路构建、心电监护还有采血送检等急救护理措施,确诊病情后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实验组患者对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具体内容如下:①优化排班制度。对急诊护理模式应用等级责任制,一般选择三班制完成排班,尽量以均匀的方式完成护士分组,每个组均设立1名组长,1名责任护士以及辅助护士,在担任组长以及责任护士之前均需要进行岗位资格认证进行考核[4],对护士定期进行关于专业技能和理论的操作培训。②优化院前抢救和运转。在接到120呼救电话后需要确保能够在5min内出诊,在出诊过程中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急救措施,诸如体位调整、心理支持以及吸氧等,让患者的病情还有情绪得以稳定[5]。在达到后立即为患者进行面罩吸氧、扩张冠状动脉、构建静脉通道等,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进行专员的过程中患者尽量保持平卧体位,心电监护并检查输液管道是否固定,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③优化病情评估。在顺利接诊之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诸如脸色、呼吸以及意识等进行观察,询问患者各种自觉情况,胸痛具体位置、疼痛性质、发作频率、是否存在放射痛趋向以及过敏史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配合十二导联心电图,保障病情判断的准确性。④优化院内抢救。在将患者送入到抢救室后2min内要完成吸氧措施[6],3min内要完成对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的检测,在5min内得出心电图检查数据并做好除颤准备。在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根据医嘱用药,处理相关并发症。选择在左侧上肢建立静脉通道以避免对介入手术治疗操作造成阻碍影响,另外对患者各项指标诸如心肌酶、血常规、肌钙蛋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进行检查[7]。⑤优化术前准备。如患者需要接受介入手术治疗,要填写患者专员交接单、护理记录单,准备并检查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相关器械以及药品。

1.3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将纳入研究患者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将得到临床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两组独立、正态、方差等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实验组患者输液通道建立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以及抢救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

 

抢救效果评价方面,实验组抢救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再行PCI率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在进行抢救护理流程发生缺陷情况方面,实验组患者相关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3。


\
 


3讨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关键在于在最短时间内疏通冠状动脉并确保心肌血液再灌注,在发病后1h内完成冠状动脉再通则病死的可能性可控制到1.2%[8],要保证这种效果则需要在急诊接诊各种时间窗进行优化,在本次研究中可知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常规急诊护理流程,通过各个方面流程的细分优化,在保障护理质量的前提下缩减各种不必要的操作,明确分工,让护理工作能够保持良好的连续性并为心肌再灌注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参考文献

[1]王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全科护理,2017,15(8):961-962.
[2]张红.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11(4):136.
[3]Arslan F,Bongartz L,Berg JMT,et al.2017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comments from the Dutch ACS working group[J].Netherlands Heart Journal Monthly Journal of the Netherlands Society of Cardiology&the Netherlands Heart Foundation,2018,26(9):1-5.
[4]马丽平,夏宝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0(8):22.
[5]陈慧琼.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6):159-162.
[6]冯喜.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0(10):99-100.
[7]Margherita N,Irene R,Natascha P,et al.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Critical Issue for Clinicians and Forensic Pathologists[J].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2017,17(25):1-14.
[8]赵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4):95-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5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