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肿瘤患者门诊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及相关护理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5 09:14: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肿瘤患者门诊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抽取88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针对性门诊PICC护理。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门诊PICC置管肿瘤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肿瘤患者;护理干预;门诊患者;PICC置管

本文引用格式:马志平,陈博玲,刘琼.肿瘤患者门诊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及相关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324,341.

0引言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即为外周静脉实施穿刺,导管顶端固定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中[1],普遍应用到恶性肿瘤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医院开设PICC门诊为患者进行PICC导管维护与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该报告中,分析肿瘤病人门诊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


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8例肿瘤PICC置管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对照组包括男15例,女29例;年龄40~65岁,平均(50.94±2.15)岁。实验组男16例,女28例;年龄40~65岁,平均(51.21±2.32)岁。对比两组常规信息,差异不大,存在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实验组采取针对性门诊PICC护理,主要措施如下。

1.2.1准备工作

由静脉治疗小组负责PICC穿刺和门诊维护的护士长、护理人员对导管维护产生的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查阅文献,寻找预防护理PICC常见问题内容,组成循证小组,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给予判断最后确定可靠的证据开展护理干预。

1.2.2并发症及护理方法

1.2.2.1局部渗血、血肿


①问题:少数病人置管后出现渗血或血肿情况。主要原因包括:导入针型号较大、导管较细,穿刺失误,选择血管不合适,穿刺位置活动过度等原因。行MST穿刺术会导致局部渗血的程度明显大于盲穿法,其存在扩皮过程,造成组织损伤或血管破裂[2]。

②护理方法:穿刺前掌握病人的服药史、生化结果;PICC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保证穿刺成功率,置管后进行压迫止血,持续按压0.5 h,弹力绷带固定不少于1 h;禁忌过度活动;停服抗凝剂;必要时应用止血剂。血肿治疗24 h后热敷20 min,3~4次/d,或外敷金黄散。

1.2.2.2静脉炎

①问题:机械因素属于导致静脉炎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置管后48~72 h,与导管置入位置存在密切的联系。主要好发于男性,左侧发病率大于右侧。穿刺、置管过程中会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机械性的摩擦作用进而诱发变态反应。具体因素包括:导管性质与型号;操作失误;血管选择不当。

②护理干预:恰当地选择型号,生理盐水预冲管,戴无粉手套,防止碰触导管,操作轻柔。抬高患肢,绝对卧床休息。热敷予静脉炎膏预处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缓解疼痛[3]。置管24 h后湿热敷联合外涂复方七叶皂甙或喜疗妥等软膏,20~30 min/次,4次/d。对于静脉炎高危病人应用金黄散外敷,能够有效的防治[4]。根据具体情况在穿刺位置外敷胶体敷料,穿刺点上方涂抹加入地塞米松的金黄膏,作用显著。通过指导、回复示教及检查等相结合,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预防静脉炎。

1.2.2.3接触性皮炎

①问题:PICC维护过程中少数病人穿刺位置发生湿疹、痒感。相关报告显示:少数置管术后病人因为过敏体质、气候以及材料等原因产生皮肤过敏现象。例消毒液过敏、敷贴过敏、自身皮肤原因。

②护理方法:换药:采取纸质胶布,消除胶布痕迹。3次酒精擦拭、3次碘伏擦拭进行皮肤消毒,充分待干。加强健康教育:指导病人置管后相关禁忌事项,告知其监测穿刺位置是否出现渗液、红肿、皮疹、皮肤瘙痒等,提高自我护理的水平,如果出现接触性皮炎,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有效的处理。告知病人注意生活,宜在阴凉通风处休息、避免过量的活动,禁忌搔抓穿刺周围的皮肤。夏季用扇子对患侧扇风,降低出汗对皮肤损害;换药角度:碘伏棉球擦拭皮肤3次后,采取无菌生理盐水清理,待干。住院病人使用地塞米松湿敷后,无菌纱布遮盖,每周2~3次。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与皮肤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告知治疗措施,减轻焦虑、害怕等不良心理。饮食与生活护理,询问病人有无食物过敏史,忌辛辣、易过敏食物。3M HP透明敷贴是固定PICC导管的首选,接触性皮炎轻微症状时进行有效的护理,病情减轻后改变敷贴种类,对有些接触性皮炎病人有效[5]。

1.2.2.4过敏反应护理

①问题:穿刺点感染,红肿热痛,出现脓性分泌物。皮肤消毒不彻底,洗手不彻底,没有坚持无菌选择,导管维护不良,病人身体防御功能较差有关。

②护理方法:加强手卫生,遵守无菌原则,规范换药步骤。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局部处理:加强换药,局部涂2%碘酊,直径2 cm。导管留置过程中,一旦出现发热,警惕血行感染时,进行血培养,如果提示血行感染必须及时拔管,同时抽取导管尖端、中端细菌培养,按照结果开展抗生素治疗[6]。

1.3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存在临床对比价值。

2结果

开展门诊维护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PICC留置时间等,远远强于也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临床对比价值,详见表1。


\


3讨论

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进行化疗间歇期,需要带管出院。出院前护理人员必须对病人以及家人讲解带管出院的具体禁忌事项,完善出院回访制度,对病人出院导管维护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显著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导管留置时间,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疼痛,减轻经济压力,增强临床效果,让护理新技术的延续获得较大的改变[7]。该报告中,肿瘤病人门诊PICC置管后会产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其出现因素具体包括:没有坚持无菌操作、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胸腔压力大、防御功能降低等。开展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对置管、手卫生、患侧活动干预、饮食搭配等,显著地防治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8]。该报告中,对照组开展一般的门诊PICC护理,实验组采取针对性门诊PICC护理干预。该报告结果显示,实验组的PICC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ICC维护过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导管维护依从性、留置时间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存在临床对比价值,充分证实了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采取PICC置管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总的来说,肿瘤病人门诊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包括静脉炎、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等,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增强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显著地预防与降低并发症出现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适合临床的大力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王小琴.肿瘤患者门诊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8,30(9):24-26.
[2]刘巧凤,夏丽.PDCA管理在肿瘤患者PICC导管门诊维护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0(19):67-68.
[3]李萍,李云.肿瘤患者门诊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微创医学,2017,6(9):53-54.
[4]青菁,骆惠玉,黄林琴.血管通道护理门诊在PICC带管出院病人延续护理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8,2(20):59-60.
[5]王贞.多模延续护理对PICC带管肿瘤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5(26):43-44.
[6]倪维静,肿瘤患者门诊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体会[J].母婴世界,2018,5(12):65-66.
[7]臧静岩,牛晓红,刘丹丹,等.延续性护理对门诊PICC患者的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3(33):58-59.
[8]陆杰荣,潘琪.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在肿瘤患者门诊PICC导管维护中的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2018,34(18):43-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5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