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通过对患者开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教育及系统化管理,研究社区患者对社区医疗机构依从性及满意度的情况。方法 察组 30 例,实施教育及管理前 30 例为对照组,实施教育及管理后 30 例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对社区医疗机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患者开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教育及系统化管理,观察组对社区医疗机构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杜绝及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医患关系;患者依从性;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阎敬 , 屠继军. 对患者开展构建社区和谐医患关系教育及系统化管理的探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3):185+187.
0引言
医患关系指医生与患者双方之间的关系,是在诊疗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最常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 - 社会 - 心理医学模式转化,医患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它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建立和谐、良好、以民为本的医患关系,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目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应引起医务领导者和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第一,有利于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我国“六位一体”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第二,有利于融洽社区居民关系, 实现医患之间的互惠共赢;第三,有利于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资源的功效,促进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和共同发展;第四,有利于促进社区的安全稳定, 从而促进社会大家庭的稳定发展。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抽取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60 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人,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 > 0.05)。
1.2研究方法。
对未接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教育及系统化管理的 30 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已接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教育及系统化管理的 30 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患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举办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讲座、义诊活动、健康咨询以及发放健康宣教资料等。为居民建立健康管理档案,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对建档居民进行随访,电话随访时,患者行动不便或语言障碍无法接受随访时,与家属交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做一套规范的康复方案,通过家属来完成。告知家属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与我们联系或到门诊就医。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3.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采用 检验,P < 0.05 时,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育及管理前后患者对社区医疗机构满意度调查表,见表1。
3讨论
3.1社区医疗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患者的特点,社区患者多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沟通障碍大,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社区医院的老年病患只会越来越多,老年患者与年轻医护人员在沟通交流时往往存在很多障碍 : 语言障碍、行为障碍、理解障碍等。大多数老年人思维比较固守,对年轻医护人员提出的意见看法不会轻易接受,还有很多社区老人是空巢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陪伴,容易滋生不良情绪, 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建议。
3.2传统的观念导致患者对社区医院不够信任。
社区医院在地理位置上占有很大优势,患者出家门口就可看病,但大部分患者传统的观念认为大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高,治疗效果好,所以不管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看专家,形成了对大医院的心理依赖。在社区医院就可解决的问题偏偏执意到大医院, 增加了大医院的负担,同时浪费了自己及家属的时间和金钱。
3.3社区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
3.3.1医方因素。
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力量暂时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一些医务工作者满腔热情地工作, 由于感觉自己的能量得不到很好发挥,纷纷到大医院求职, 导致社区医生资源缺乏,尤其是专业骨干力量的匮乏,也会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3.3.2患方因素。
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一些患者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对待医护人员,无形中加深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度,同时对社区医务工作者的能力与技术水平存在着不信任现象,往往失去了信任的医患关系,会增加彼此的误解, 容易产生医疗纠纷。
3.3.3构建和谐社区医患关系的建议。
政府加大对社区医院和社区医务人员的经济投入,完善社区医疗设备,扩大社区医院规模,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社区医院建立居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感为核心,建设舒适的就医环境,增加医务人员的进修机会,提升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周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2]。医务工作者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技术,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医疗纠纷。患者要尊重和信任医生。
3.5医患沟通的技能
3.5.1注重人文关怀。
医务工作者的对象是人,是体现人性关怀、社会公正、公平的人道主义事业,当代医学模式生物 -- 心理—- 社会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将患者看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要尊重患者的自主权、知情权、关爱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建立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要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对患者实施良好的人文关怀的前提,是要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加强对医院员工的关爱,使关爱患者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3.5.2语言的沟通技巧。
语言是医患沟通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形式,良好的语言沟通技能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和患者沟通要做到 : 尊重、热情、真诚、倾听、鼓励、积极关注,尊重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可以使患者感到受到尊重、理解和接纳,可以激发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要积极关注患者的一切微妙变化包括生理和心理,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认真耐心的倾听很重要。
3.5.3非语言沟通技巧。
在患者就医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在关注我们的表情,微笑的面部表情能给患者带来温暖和信心, 做到和患者平行,和蔼的目光不回避患者,从目光中可以读懂患者许多的心理并作出判断。
4结论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及系统化管理,患者对社区医疗机构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提升,医疗是温暖的,这种温暖不仅来自医护工作者,也来自患者。只有医患双方将心比心,才能有效化解医患之间的矛盾,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既需要医患双方相互尊重和积极努力,也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3]。只有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使患者和家属及社区居民接受所提供的社区服务,保证服务质量、有很好的满意度,反之亦然。医者多付出一点关爱,患者多一点信任、理解和尊重,双方多进行平和的沟通与交流,以文明行医和文明就医的双向文明来密切医患关系,相信以后的医患关系会更趋和谐。
参考文献:
[1]王富珍. 目的性健康教育干预法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研究 [J]. 护理研究,2009(6):531-532.
[2]李先菊.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J]. 中外医学研究,2010,(2):77-78.
[3] 吴 宇 彤. 医 患关 系与社 会 和 谐 [J]. 中华 医 院 管 理 杂志,2006,(22):823-824.
《对患者开展构建社区和谐医患关系教育及系统化管理的探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16/2018111602222443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