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急诊科危重病患者院内转运后进行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收治的60名急诊科危重患者,使用数字奇偶法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院内转运时单纯使用平车加以护送,并且后期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院内转运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结果转运过程中,进行多重完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在急诊科室的患者进行转运时,采取综合完善护理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院内转运;转运护理;安全转运
本文引用格式:马秀兰.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327,345.
0引言
急诊是针对于危重病患者提供的一个及时性的平台,可以先对急重病患者的症状进行一个初步的诊疗。后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病人进行院内转移,因为病人情况比较危险,所以对于转移来说,是一项比较危险的工作,所以在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流程意义重大[1]。因此,为了探究转运过程中护理的重要性,我们选取了近期急病患者中需要进行院内转运治疗的60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加强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比较明显,现有以下参考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使用数字奇偶法的原则,将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名危重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30名。对照组中,有男性19名,女性11名,其中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44.52±4.19)岁。观察组中有男性21名,女性9名,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44.59±4.23)岁。对60名患者其他方面的资料,发现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院内转运过程中,只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并且只使用院内的平车对患者进行护送,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各项指标信息进行详细记录。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过程中,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且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使用相适应的运输工具进行护送。常规护理措施:给患者使用供氧袋,及时测量患者血压,并完成药物输入。护理干预: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测量记录,并且护理人员都有相关经验,根据患者情况输入不同的药物[2]。
1.2.1日常准备
每天要对日常使用的药物进行核对检查,同时要对患者日常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如呼吸机、吸痰器、心电监护器等设备使用性是否良好,是否进行消毒,储电量是否足够。对于重病患者的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培训力度,定时进行培训、模拟演习,尤其是针对经验较少的护理人员,重视提升护理人员应急性。转运过程中选用合适的工具,及时检测好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一旦有情况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病情稳定。以防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的样子。
1.2.2转运前预处理
患者进行转运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及时处理转运时一些不可控状况[3-4]。①详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如心律、血压、呼吸频率等。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确保患者气道的畅通。相对在患者气息比较平稳的时候进行转运工作。②提前与相关接收科室进行沟通,准备好患者所需的所有仪器设备以及接待人员,并且要保证转运通道的畅通。直接联系安保部,安排电梯及时等候,高效率进行转运来缩短时间,为后期接诊部门缩短时间。③每个患者在进行转运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转运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治疗仪器也是不同的,以此需要定时对转运仪器进行检查和监测,保证所需仪器正常的情况下,所有仪器电量充足。患者进行转运前,使用氧气袋,避免患者出现供氧不足。④检查各个仪器的管道是否已经连接,连接紧密,并进行固定。是否准备足量的引流袋。⑤为了预防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其他并发症,因此要随时携带急救药箱,及时为患者使用药物。
1.2.3转运中护理
对重症患者进行转运护送的人员要求更高,在之前接受过专业性的培训,同时转运人员中最少要有一名具备重症护理资格、有三年甚至更久转运经验的护士,其他护理人员若干,如果病人病情严重,可以配备专业医师陪护完成转运。在转运过程中,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使用适当的转运车,并且在转运时,根据患者病情来调节患者转运时体位,拉起床栏,将患者头部偏向一面,并且采取平躺的姿势。转运时由专业的护士来记录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发现异常时,及时做抢救处理。
1.2.4建立危重患者转运登记制度
受病情影响,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会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要实事求是的填写患者抢救单,尤其是进行各项操作的时间要有详细记录,防止患者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产生不必要的纠纷。要让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且告知家属在转运时会出现的状况以及转运存在的风险等级,此后征求家属意愿后,再进行转运操作。将目前患者详细信息告知接收科室的护理人员,完成交接工作,并且双方要进行确认签字[5]。
1.3数据处理
最后统计结果使用数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当统计结果P<0.05时表明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临床操作。
2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在院内转运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效果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有很大意义,详细数据可参考表1。
3讨论
3.1增强安全转运护理管理
院内急诊科病人记录显示,大多数急诊科治疗患者都是由于发生交通事故入院治疗的,患者情况都不太稳定,因此在进行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需要重点关注。完善转运护理过程,加强护理力度,这样才能让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降低风险,让患者能安全转移到其他科室。同时在完成安全转运的基础上,也能更高效地进行治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3.2安全转运
在对患者的转运过程中,对转运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转运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的相关经验,并且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因为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会有各种不确定风险,要时时刻刻关注患者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对将要发生的其他症状进行相关治疗,以免导致患者后期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6]。需要有护理人员在转运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正常体征的变化情况,并且严格按照流程来进行操作处理,更好地对患者转运工作完成,进而降低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病率,对后期治疗有极大帮助。高效率、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在转运过程中有较大的帮助,虽然转运时间相对来说很短,但由于患者很多情况都不明确,且病情较急,因此在转运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未知风险,因此体现出了转运过程中护理的意义。在转运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患者其他疾病发生的风险,大大提高了后期治疗的效率[7-8]。所以对于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要进行定时的专业培训与模拟,这样有助于护理质量,降低护理过程的风险性,能够高度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一些事故引起的不必要麻烦,以此可以更好地提升家属满意度,让患者和家属能对医院有足够的信任,提高治疗配合度,提高患者康复周期。此次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干预护理以后,其他病症发作率明显低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并且调查了患者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因此完善院内转运的护理措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永利.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24):201-202.
[2]杨云莉,戴华丽.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临床价值[J].医药前沿,2017,7(25):312-313.
[3]杜雅明,孙永芳.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护理干预[J].健康研究,2017,37(2):240.
[4]蔡艳芳,李文娟,陈洁文.安全转运流程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4,28(21):234.
[5]张莉,赵逸竹.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1):239.
[6]季淑萍.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护理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2(3):460-461.
[7]蔡艳.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7,15(18):94-96.
[8]胡英莉,胡宇凡,张立新,等.急诊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工作的认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9):23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