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认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1 12:50: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并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际共识标准,回顾性分析近14年来赤峰宝山中医医院15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门诊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57%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重症肝损伤4例;79.24%患者预后较好,主要肝功能指标于30d内恢复正常。4例重症患者预后不好。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症状缺乏特异性,单纯根据症状确定不了诊断;临床上可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化疗药、中草药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注意监测肝功能。

关键词:肝损伤;药物诱导;病因;治疗;预后

本文引用格式:庞晓慧.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认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67.

0引言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占所有急性肝损伤的10%,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标准,对近14年来赤峰宝山中医医院收治的15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及肝功能损伤类型、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

\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05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际共识标准159例,其中男97例,占61%;女62例,占39%;平均年龄46岁,最大86岁,最小4岁。

1.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调阅近14年来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中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历,对符合要求者就其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临床特点(症状、辅助检查、临床分型)、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分型

按1990年国际医学科学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分为3型:(1)肝细胞损伤型:ALT明显升高,ALT>2倍正常值上限,显著大于ALP,或ALT活动度/ALP活动度≥5;(2)胆汁淤积型:ALP升高先于转氨酶,ALP>2倍正常值上限或ALT活动度/ALP活动度≤2;(3)混合型:ALT和ALP同时升高,ALT或ALP均>2倍正常值上限且ALT活动度/ALP活动度介于2~5(ALT活动度=ALT实际值/ALT正常值上限,ALP活动度=ALP实际值/ALP正常值上限)。既往无肝硬化。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资料的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分析82例(51.57%)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在有临床症状患者中,58例(36.48%)患者表现为乏力、恶心、食欲不振,易被忽视;15例(9.43%)患者表现为皮肤黄疸或巩膜黄染,具有过敏表现(瘙痒、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高达6%以上等),黄疸患者预后较差;表现为重症肝炎的4例。

回顾分析中,分型为肝细胞型131例(82.39%),胆汁淤积型19例(11.95%),混合型9例(5.67%)。符合重症肝损伤4例(2.52%),均为肝细胞型。

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药物分析最常见的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化疗药、中草药,其次为抗结核药、抗菌药。治疗转归,本研究159例病人全部都给予停药或换药处理,并同时给予2种或多种护肝药,其中28例(17.6%)于1周内肝功能主要指标完全恢复正常,98例(61.64%)1个月内完全恢复正常,29例(18.24%)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4例(2.52%)重症患者3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1例死亡。

3讨论

在药物使用时,因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定义指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脏损伤称为药物性肝损伤,占非病毒性肝病中的20%~50%。急性肝损伤基本是在6个月以内发生,是药物性肝损伤的最常见发病形式[1],常见表现为:肝功能化验指标的异常,可有或无乏力、恶心、厌食纳差、上腹不适、黄疸、瘙痒、或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少数可发生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要排除其他疾病,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胆管相关问题、病毒性肝炎,之后要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方面的疾病在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或者保健品等,且服用时间是在3个月之内,如果有,就要考虑到药物性肝损伤的问题,属排他性诊断[2]。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缺乏特异的治疗。最根本的治疗就是停用疑似具有肝毒性的药物,轻者在停药后或经一般对症处理很快好转,如停药后还有持续性的肝损坏,就还需排查是否有其他肝脏疾病。对于肿瘤、感染、结核病人而言,治疗药物必须服用,可考虑选择使用一些预防性保肝药物,如水飞蓟宾等,有黄疸用退黄药,出现肝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时,积极监测和纠正其并发症的同时,可行人工肝疗法,对预期可能发生死亡的高危患者,应考虑紧急肝移植[3]。
\

 
目前,已知有1100多种药物可引起肝脏损伤,如抗菌药、解热镇痛剂、激素类药、抗肿瘤药、生物制剂、抗结核药、DS、TCM、心血管药、代谢性疾病药、神经系统药、NM、保健品等。

药物是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以导致疾病。且每个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虽然药物性肝损伤一般预后良好,但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韦新焕,张晶,梁珊,等.84例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6):710.
[2]马博,刘思纯.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79例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3):246-248.
[3]姚光弼.临床肝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教出版社,2011:482-4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2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