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围手术期血栓弹力图MA与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3 17:21: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和凝血五项,分析MA与D-D、TT之间的关联性,探讨MA在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应用,从而为临床制定干预治疗方案提供支持。方法对2018年10月至12月101例住院病人围手术期血栓弹力图和凝血五项检测,以D-D、TT结果正常组的MA为对照组,D-D、TT结果异常组的MA为实验组,分析MA与D-D、TT的关联性。结果MA与D-D有关联;D-D异常组与正常组的MA值有差异性(P<0.05)且D-D升高MA值升高;TT异常组与正常组的MA值有差异性(P<0.05)且TT延长MA值不升高。结论围手术期血栓弹力图MA与凝血功能相关。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MA;栓塞;D-二聚体;凝血酶时间

本文引用格式:甘福生,刘小梅,郑珣,等.围手术期血栓弹力图MA与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225-226.

0引言

TEG(Thrombo elasto graph TEG)能全面展现血凝块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从凝血因子的激活到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再到纤维蛋白溶解,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血凝块的强度、血凝块的纤溶水平。血块强度(MA)是TEG描记图上的最大振幅,即最大切应力系数,反映了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及血凝块形成的稳定性,侧面能反映血小板功能。D-二聚体(D-D)是纤溶酶降解因子XⅢa交联的纤维蛋白的产物,D-D代表血凝块的形成,系机体内存在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时间(TT)是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反映体内抗凝物质、纤维蛋白原质和量情况。本研究通过检测TEG和凝血五项(PT、APTT、TT、FIB、D-D),分析MA与D-D、TT之间的关联性,探讨MA在围手术期干预治疗预防栓塞的临床价值。

\

 
1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我院2018年10月至12月101例围手术期住院病人,其中男55例,年龄18-90岁,平均53.1岁;女46例,年龄21-98岁,平均64.5岁。

1.2仪器和试剂。重庆鼎润DRNX-Ⅲ血栓弹力图仪,配套凝血活酶试剂、CaCl2试剂、配套耗材、配套软件;美国沃芬ACL全自动血凝仪,配套沃芬D-D、TT试剂及定标品。

1.3检测方法

1.3.1标本:用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1:9)硅化真空管静脉各采血2 mL。

1.3.2MA检测:室温平衡试剂及标本,在专用检测杯上杯后加入20μL+0.2 mol/L CaCl2,取1 mL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加入到活化凝血试剂瓶中,轻摇混匀静置5 min,从中吸取340μL加入到有CaCl2的检测杯中,启动检测程序。按血栓弹力图仪器、试剂说明书操作检测,仪器自动检测出MA等参数及TEG描记图。

1.3.3D-D、TT检测:室温平衡试剂及标本,按沃芬全自动血凝仪及试剂说明书操作检测D-D和TT。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7.0统计软件。D-D与MA结果分布采用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MA值、TT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MA值均采用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D-D与MA结果分布比较。MA结果分布存在差异性(χ2=10.579,P<0.05),可认为MA与D-D有一定关联,见表1。

\



2.2D-D异常组(D-D>500 ng/mL)与D-D正常组(D-D≤500 ng/mL)的MA值进行比较,异常组与正常组MA值有差异性(t=3.122,P<0.05),见表2。


\


2.3TT异常组(TT>13 s)与TT正常组(TT≤13 s)的MA值比较,正常组与异常组MA值有差异性(t=2.661,P<0.05),见表3。


\


3讨论

TEG临床价值用于凝血功能检测、抗栓治疗监测、指导输血等[1],在麻醉、创伤、外科围手术期等的国际、国内指南均已推荐使用TEG来检测凝血功能。TEG能及时为临床提供血栓和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依据,对深静脉血栓(DVT)早期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有良好临床价值[2]。外科患者由于手术前活动量减少、术中制动、术后长期卧床休息使静脉血流速度减慢;麻醉和手术创伤又促使组织因子释放并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据相关资料统计骨科膝关节术DVT发生率可达57%-84%,髋关节术DVT发生率可达64.3%,普通外科手术DVT发生率为19%,神经外科手术DVT发生率为24%。外科医生往往只关注手术病人的出血情况而忽视病人微栓综合症,围手术期出凝血障碍主要是创伤性凝血病和消耗性凝血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D-D对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其结果影响因素多,特异性差。表一和表二提示MA与D-D有关联,D-D升高时MA值升高,预示有高凝血风险。凝血酶时间(TT)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时间。在共同凝血途径中,所生成的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反映了体内抗凝物质,所以它的延长说明纤溶亢进。表三提示TT正常MA值偏高,临床存在高凝血风险;TT延长MA值偏低或正常,临床高凝血风险小。

TEG能全面展现血凝块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凝血因子的激活到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再到纤维蛋白溶解,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血凝块的强度、血凝块的纤溶水平。特别在中轻度创伤患者早期,生化指标、血常规、PT、APTT等易表现为正常而凝血功能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凝血功能正常或高凝状态,少数表现为低凝状态。我院101例围手术期病人TEG最常见的表现为R缩短、K降低Angle升高、MA升高,TEG检测结果提示凝血因子活性高、纤维蛋白水平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强、高凝状态。由于没有临床症状,医生容易忽视可能导致DVT、PE风险机率增大,如果通过TEG主要参数MA发现有高凝趋向,围手术期利用低分子肝素或抗凝血酶干预治疗、预防血栓,并把MA作为干预治疗的疗效监测,同时关注TEG其它参数如R、K、Angle、LY30、CI值,减少PE、DVT的发生机率。完善凝血功能方面的检查,通过TEG和凝血常规检查及时掌握机体凝血状态,可减少临床用血,从而达到科学、合理、有效输注,及时合理干预治疗防范栓塞[3]。

通过对101例围手术期住院病人MA和D-D、TT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MA与D-D、TT有关联。MA升高伴D-D升高而TT可正常,栓塞风险大;MA正常伴D-D正常而TT延长,栓塞风险小。我院外科医生根据TEG和凝血五项结果综合分析,对这101例患者中存在PE风险的病人在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进行干预治疗预防栓塞,围手术期未发生一例栓塞现象,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并康复出院[4-5]。

本研究由于标本量较少,MA与D-D、TT的关联性需要进大样本进一步研究,有待进一步对TEG其它参数与凝血功能的关联性,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疗价值。

参与文献

[1]白瑞,郝兴华.血栓弹力图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1):42-45.
[2]周鹏,龚骏,陈蒸伟.血栓弹力图在深静脉血栓诊疗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5):671-673.
[3]王鸿雁.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分析凝血功能的一致性比较[J].中外医疗,2017,36(7):38-39.
[4]崔旭,王春霞,杨莉莉.规范化护理流程对预防腰椎疾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4):235+237.
[5]蒋鸿儒,王悦悦.益气活血通脉汤防治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4):108-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6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