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可能造成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所接收的10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分析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指导;分析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常规组中有18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体温升高的现象,而分析组中只有7例患者出现了术后体温升高;且常规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了感染,明显高于分析组中的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也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俞青.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及护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311,319.
0引言
妇产科是临床的主要科室之一,包括女性生殖疾病的治疗,妊娠、分娩的护理,高危妊娠和难产的防治,妇科保健等相关内容,在保障妇女身体和生殖健康,防治各种妇科疾病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1,2]。围手术期是手术的一个全过程(术前、术中及术后),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对妇产科围手术期的患者,由于会受到滥用药物、病房环境不良、护理操作不合格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受到感染。在临床表现中,易感人群多为孕产妇和婴幼儿,受到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炎症、性功能障碍、排尿异常等问题,不仅影响治疗和恢复,也为患者增加经济压力[3]。因此,有效提高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是妇产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我们对本院妇产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接收的100例妇产科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接收的10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常规组和分析组各50例。100例患者中有妇科患者56例,产科患者44例;常规组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2岁;分析组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8岁。两组患者之间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本次研究已经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签署书面同意书,自愿入组。
1.2方法
1.2.1常规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一般资料的调查和登记,身体情况的常规检查,抗感染治疗等,同时注意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1.2.2分析组
对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住院指导
患者在刚入院时由于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医护人员,使得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一时难以进入到病患角色。为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详细介绍规章制度、疾病情况、手术治疗及护理措施、住院和吃药等相关注意事项等,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缓,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状态和术后的良好恢复[4]。
二是检查项目
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各项检查的目的、重要性、流程等,对于采血化验等特殊项目要提前告知注意事项并陪同完成,从而使患者的各项检查顺利完成,完善检查资料,保证患者处于良好的手术状态。
三是加强卫生与营养
要想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并且患者术后能够尽快康复,加强患者的卫生与营养显得十分必要[5]。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病房及检查科室干净卫生,减少医疗垃圾的堆积,保持通风良好,保持温湿度适宜。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正确的进食习惯,在保证不与药物冲突、不会引发炎症等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就营养进食及形式进行沟通,保证患者的养分摄入,增强抵抗力,加快恢复速度[6]。
四是抗感染治疗
妇女阴道中的细菌种类与数量比较多,大多属于条件致病菌,手术或分娩等会造成阴道微环境变化而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感染或炎症等。因此,抗生素的使用要注意适量、适当、适时,保证患者皮试不过敏,确实是因手术的方式、环境、程度等原因发生感染的可能较高的情况下使用[7]。
五是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妇产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主要有腹胀、咳嗽、伤口感染等,要分别进行护理。①腹胀:护理人员要在早期协助患者家属频繁帮助患者翻身,并按术后恢复的情况合理安排床下活动,促进胃肠蠕动。②术后咳嗽:容易导致痰液淤积,护理人员应嘱托患者咳嗽时用双手压住手术切口两侧,减轻震痛的同时帮助咳出痰液。③尿潴留: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等帮助小便,轻按摩下腹部或针刺三阴交穴刺激膀胱平滑肌收缩。④伤口感染:定期检查伤口,如果出现疼痛、体温升高时密切关注,若针眼出现红肿应及时使用抗生素[8]。
六是术后感染的预防
手术前注意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性障碍的发生。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缝合手术切口时注意彻底止血,减少组织坏死的可能,尽量使用人工合成可吸收的缝合线,减少外来感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升高、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对比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P<0.05代表进行比较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不同措施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术后体温升高、感染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分析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妇产科是重要的临床科室,很多妇产科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另外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接受剖宫产等妇产科手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患者及家属的重视程度均较高,这些都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围手术期包含了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整个手术阶段,在这期间,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较高,感染因素主要有医院环境、手术操作、护理操作等,做到感染因素的控制十分重要。
从本研究的结果看,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体温升高、感染等的发生率,还能降低住院时间,加快术后恢复,促进身体机能恢复健康。
从以上研究可看出,对妇产科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也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因此值得医院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丁艳华.护理干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产妇感染预防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2):60.
[2]邝慕洁.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3):277.
[3]董丽霞.细节护理在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中的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12):161-162.
[4]于锐利.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5):120.
[5]张庭花.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4):225,229.
[6]崔静红.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4):88.
[7]李姝.护理干预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临床作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10):135-137.
[8]马娜.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2):2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