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藏医药浴是藏医五大外治疗法之一,目前各大藏医医院对药浴的技术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本文主要对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药浴中心为主的藏医药浴操作标准进行梳理和完善,并经文献考证和专家咨询,同时借鉴第二任藏医国医大师占堆老院长等经验指导,制定藏医药浴操作标准。
关键词:藏医;药浴;技术;标准;操作
本文引用格式:次仁桑珠.藏医甘露五味药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278-279.
Study on Clinical Technical Operation Standard of Tibetan Medicine Manna Five-flavor Bath
Cirensangzhu
(Pharmaceutical Bath Center,Tibetan Hospital,Tibet Autonomous Region,Lhasa,Tibet)
ABSTRACT:Tibetan medicine bath is one of the five foreign treatments of Tibetan medicine.At present,there are no unified standards and norms for the technical operation of medicine bath in major Tibetan medicine hospitals.This paper mainly combs and improves the operating standards of Tibetan medicine bath,which is mainly based on the medicine bath center of Tibetan hospital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and has been consulted by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experts.The second master of Tibeta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an Dui,and other experienced directors,worked out the operating standards of Tibetan medicine bath.
KEY WORDS:Tibetan medicine;Medicine bath;Technology;Standard;Operation
0引言
藏医甘露五味技术是以五味甘露药浴[1]为主的药材酿制后加水不断加热煎熬,通过煎煮、过滤、提取、配对产出的药水对患者进行熏蒸、水浴、敷浴三种不同方式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手法,这属于藏医药浴范畴。也是我国在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四十个非遗项目,是藏医预防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痛风、静脉曲张、肩周炎等疾病的一种外治手段,也是藏医五大外治疗法之一。但目前各大医院对药浴这一疗法技术操作、制备原理、临床应用都没有统一的操作技术。故本文对藏药甘露五味药浴为主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辩证以达到相对统一的一种叙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按照藏医标准药浴疗法提取出来的甘露五味药浴水倒入标准木桶或不锈钢浴桶内,并将热水与药水浓度按一定比例配对好后加热该药水至39℃-41℃之间,而后病人在药水中裸体浸泡15-30min,使药水通过毛孔到达体内,从而治疗疾病,是内病外治的一种藏医方法,它具有散寒祛风、强身健体、保肾调味、养颜美容等功效[2,3]。
1.2治疗方法
1.2.1水温的控制
病人做药浴时事先配好的药液通过蒸汽或电热等进行加热至39℃-41℃之间(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及体质状况、适应程度决定),将病人全身或患肢浸泡在药水中15-30min,每天2次,7d为1疗程。病人从药水出来后温水冲洗皮肤,并擦洗皮肤,补充能量,同时保暖出汗2-3个小时。病人浸泡第1d(39±1)℃;第2d(40±1)℃;第3d(41±1)℃;第4d(42±1)℃;第5d(41±1)℃;第6d(40±1)℃;第7d(39±1)℃。《藏医药浴操作规范》[4]记载:第1d药水温度控制在37℃-39℃;第2d 39℃-40℃;第3d 40℃-41℃;第4d 41℃-42℃;第5d 41℃-40℃;第6d 39℃-40℃;第7d 38℃-39℃。《新编藏医学》[5]中记载:药浴第1d治疗温度要低一点(温泉也一样),然后温度慢慢升高。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药浴中心经藏医药浴多年经验与国医大师占堆等为主的老专家经验确定药浴水温一般控制在第1d 39℃;第2d 40℃;第3d 41℃;第4d 42℃;第5d 41℃;第6d 40℃;第7d39℃。
1.2.2浸泡时间的控制
藏医药浴除了水温上有严格的控制外,还需要在浸泡时间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和要求。药浴浸泡时间第1d 15min;第2d 20 min;第3d 25 min;第4d 30 min;第5d 25 min;第6d20 min;第7d 15 min。一般每天增加5 min,到第5d每天减少5 min。《藏医药浴操作规范》中写道:第1d浸泡时间10-15 min;第2d 25-40min;第3d 40-55 min;第4d 55-60 min;第5d 20-55 min;第6d 25-40 min;第7d 10-25 min。《新编藏医学》:第1d 30 min,然后按照青稞形状时间逐渐延长,到了第5d时间又逐渐缩短,浸泡时间也一般控制在1周至3周之间为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药浴中心多年的经历和专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药浴浸泡时间一般为7d一个疗程,第1d浸泡15 min;第2d 20 min;第3d 25 min;第4d 30 min;第5d25 min;第6d 20 min;第7d 15 min。药浴基本控制时间可以这样控制,但是不同的病人及个体差异浸泡时间也有一定的上下浮动。
1.3药浴前后注意事项
药浴前要观察病人的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同时药浴前检查藏医脉象、尿诊、舌诊等综合诊断确定是否适应浸泡药浴[6]。而且药浴病人一律进行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抗O、类风湿因子、胸片等辅助检查。如果检查有明显异常者禁用浸泡药浴或谨慎做药浴。药浴后注意避免受风寒及过度劳累,同时浸泡1疗程后需要全身涂擦油脂及熏安神熏香散,并补充能量。
另外要注意传染性疾病、孕妇、儿童、感冒、高血压、心肌梗塞、体弱多病等人员禁止浸泡药浴或谨慎浸泡药浴。
注意所有第一次药浴病人在做药浴之前将药水用手或毛巾等在胸口和心脏处轻轻浇水,待没有任何不适后方可慢慢浸泡全身,如有心功能不全或胸闷气促者可以坐式药浴或不宜做药浴。藏医《四部医典》[7]叙述:不宜做药浴者:流行性疾病及发热病人,体弱多病厌食者。
1.4药浴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病人药浴时间延长或温度过高导致病人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现象,需要立即停止药浴并及时进行吸氧、补充能量、霍尔麦及安神熏香散等治疗,必要时采用西医急救治疗。少数病人有轻度皮肤过敏及恶心呕吐等现象,需要停止药浴,并观察病情,必要时抗过敏处理[8]。若出现休克等重度现象时立即抢救处理,并联系有关科室协助处理。
2结果
药浴时病人除在药浴水温上有严格的要求外,在浸泡的时间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和严谨性。同时,病人药浴过程当中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率,以及药浴之前观察有无传染性疾病、重要的器质性疾病,也要观察病人有无其他的并发症和炎性的改变。
3小结
病人药浴时一般疗程以1周为宜。在药浴当中药浴水温一般为39℃-41℃之间;药浴浸泡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min之间较好。当然有些特殊病人按个体差异及体质情况可以上下浮动一点标准。这就是藏医药浴基本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1]王志翔,王多吉.藏药浴:五味甘露浴身心[J].中医健康养生(中英文版),2019(4):68-69.
[2]当智.藏医复方五味甘露浴治疗牛皮癣的临床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2):105.
[3]马拉毛措.藏药浴的养生保健之道[J].医学信息,2016,29(21):265-265.
[4]索朗欧珠,次旦朗杰.藏医药浴操作规范[M].西藏人民出版社,2018,6:145.
[5]桑旦.新编藏医学[M].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11:183.
[6]贡巴,关却才让.浅谈藏药五味甘露方[J].中国民间疗法,2015(4):72-73.
[7]玉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M].西藏人民出版社,2014,9:632.
[8]澈力格尔,包哈申.五味甘露药浴疗法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21(1):58-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