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对产妇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进行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接收要求无痛分娩产妇计74例,随机分为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对照组(n=37)与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n=37),对比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麻醉后3、5、10、30、60 min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血压、心率以及胎心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痛分娩中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疼痛,可维持体征的稳定,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能够保障阴道分娩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
本文引用格式:黄萍,陈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159-160.
0引言
产妇分娩时伴随剧烈疼痛,不光会诱使产妇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增加身体能量的消耗,也可能导致分娩难度的增加, 为减轻产妇分娩的痛苦,提高分娩质量,无痛分娩方式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无痛分娩上,采用何种方式或何种药物效果更为理想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话题 [1]。为选择更为恰当的无痛分娩方案,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要求无痛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从镇痛方式的角度入手,探究了硬膜外阻滞以及腰硬联合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 选择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6 月接收要求无痛分娩产妇计 74 例,随机分为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对照n组( =37)与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n =37)。对照组产妇宫口开 2-3 cm,年龄 22-36 岁, 平均(25.9±2.3)岁,孕周 37-41 周,平均(39.2±1.1)周,实验组产妇宫口开 2-3 cm,年龄 22-37 岁,平均(26.1±2.4)岁,孕周 37-41 周,平均(39.4±1.0)周,两组产妇基础资料对比,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产妇 ASA 等级为I-II 级, 已经签订知情同意思书,排除合并重大脏器疾病、麻醉禁忌症等产妇 [1]。
1.2 方法。两组产妇在入室之后常规鼻导管给氧,做好产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的检测,建立静脉通路,维持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方案,于产妇L3-4 椎间隙进行穿刺,使用 16 G 硬膜外针,穿刺成功之后, 预先注入 1% 利多卡因,剂量为 2 mL,确保无全脊麻后,可注入 0.1% 罗哌卡因与 0.5 ug/mL 舒芬太尼混合药液,剂量控制为 7-10 mL。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进行腰麻干预,采用 25 号腰麻针进行穿刺,待达到产妇蛛网膜下腔并见有脑脊液回流之后,即可注入 0.5% 罗哌安卡因(剂量为 5ug)以及舒芬太尼(剂量为2 mL)。两组产妇在硬膜外麻醉时,均在穿刺成功后向产妇头侧置入管道,深度控制为 3.5 cm,待到 30 min 后,即可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 0.1% 罗哌卡因、0.75% 罗哌卡因(剂量为 14 mL)、舒芬太尼(剂量为 50ug)以及氯化钠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比总量计 100 mL) 混合药液。要求两组产妇在麻醉之后阻滞平面均达到 T10 水平,结合产妇产程、宫缩、心率以及血压等,控制好用药剂量,每小时给药量在 6 mL 左右,追加剂量设定为 3 mL/ 次, 时间控制为 15 min,待到产妇宫口全开,及时停止注入麻醉药物。如果产妇出现宫缩无力等情况,及时采用缩宫素干预, 如出现胎儿窘迫、胎位异常等问题,需要及时转剖宫产分娩[2]。
1.3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产妇麻醉阻滞后的镇痛效果,采用 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价,分值为 0-10 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剧烈,评估的时间设定为麻醉后 3、5、10、30、60 min[3]。②对比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指标设定为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心率、胎心率 [4]。③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药物用量以及转剖宫产率。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资料均在 Excel 预处理的基础上, 采用 SPSS 21.0 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设定为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情况。实验组产妇麻醉后 3、5、10、30、60 min 时,VAS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 1。
2.2生命体征。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血压、心率以及胎心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详见表 2。
2.3麻醉药剂量与剖宫产 率。实验组麻醉药物剂量为(10.19±3.14)mg, 明 显 小 于 对 照 组 麻 醉 药 物 剂 量
(18.23±6.15)mg,P< 0.05(t =7.0824,P =0.0000)。 实验组剖宫率为5.41%(2/37),明显低于对照组24.32%(9/37),P< 0.05(χ 2=14.1280,P =0.0002)。
3 讨论
无痛分娩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有效缓解了产妇的产前疼痛,可预防分娩过程中由于疼痛而导致的供氧不足问题,可明显降低胎儿窘迫与窒息率,也能够降低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有利于改善分娩结局。而就理想的无痛分娩方案来看, 必须满足给药方便、作用迅速、无严重心脏与神经毒性、对产妇及新生儿影响小等要求。就目前临床主流的无痛分娩方案来看,常用包括硬膜外阻滞于腰硬联合麻醉两种,而就硬膜外阻滞来看,其药物用量较多,且药物起效较为缓慢,不利于产妇的术中配合,而在配合腰麻之后,则能够进一步提高麻醉的精确性,可降低用药量,缓解产妇的疼痛,用药 5 min 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即可降到 3 分以下,能够通过对交感神经的抑制,降低儿茶酚胺的含量,缓解产妇的应激反应[5]。而在整个麻醉的过程中,临床普遍采用舒芬太尼进行维持麻醉,其属于 u 受体激动剂,脂溶性高,持续时间长,镇痛效果理想,且毒副作用小,应用效果比芬太尼好,当前在国内外分娩镇痛中均有广泛使用。而罗哌卡因则通过对神经细胞通道的抑制,阻碍兴奋的传递,小剂量用药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效果的分离,对宫缩影响较小, 配合阿片类药物,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产妇麻醉后 VAS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产妇血压、心率以及胎心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实验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与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综上所述,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进行无痛分娩镇痛效果理想,可维持产妇体征稳定,用药量少,可降低剖宫产率,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金彩, 吴春秀, 张乐, 等.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镇痛效果比较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97-98.
[2]韩春芝. 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5):71-72.
[3]付利英 , 靳伟红 , 张梅花 ,etal.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婴血清皮质醇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22):94-95.
[4]杨文斌 , 黄燕燕. 国产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中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医学创新,2018,v.15; No.437(11):117-120.
[5]张宗立. 对接受无痛分娩术的待产妇进行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240-2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