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的鉴别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8 17:20: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肿瘤与肿瘤样变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肿瘤与肿瘤样变患者6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0例,予以常规磁共振检查)和观察组(330例,予以磁共振dWi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97.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查准确率(8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肿瘤与脑肿瘤样变的临床治疗中,采取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能取得更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有利于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关键词:3.0t磁共振;脑肿瘤;肿瘤样变;dWi

本文引用格式:冯建伟,解菊芬.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的鉴别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163-164.

0引言

脑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肿瘤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度是保证治疗有效的关键。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的检查方法为磁共振检查(MRI)与CT检查,但这种方法对于不典型的临床症状和比较相似的影像表现鉴别准确度不高。与常规MRI显示的水含量与血流不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能反映水分子在活体组织中的扩散特性[1]。通过DWI及ADC值可有效判断脑部肿瘤的性质,ADC值低的偏向于恶性肿瘤,ADC值高则偏向于良性。近些年来,临床上较多的使用DWI技术诊断脑肿瘤与肿瘤样变,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补充了常规MRI的不足。本文对330例脑肿瘤与肿瘤样患者采用DWI进行鉴别诊断,根据DWI图像结果与ADC图像的分析结果,判断DW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被确诊为脑肿瘤与肿瘤样变患者660例,所有患者均被临床确诊为脑肿瘤,且病历档案完整可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0例,予以常规MRI检查,其中男性195例,女性135例,年龄22~78岁,平均(45.6±3.8)岁,病理手术结果显示:脑肿瘤121例,胶质肿瘤86例,转移瘤123例,肿瘤大小2.2~5.7 cm;观察组330例,予以DWI检查,其中男性202例,女性128例,年龄21~77岁,平均(44.2±4.1)岁,病理手术结果显示:脑肿瘤109例,胶质肿瘤94例,转移瘤127例,肿瘤大小2.5~5.7 cm。所有患者均出现持续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感觉意识障碍等症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知情并批准。

1.2方法

使用仪器为飞利浦公司生产的Philips Achieva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16通道相控阵表面头线圈。让患者采取平卧体位,保持呼吸平静,并尽量避免头部或肢体产生运动。对于配合度较差的患者可将检查安排在清晨,剥夺晨起睡眠后予以0.5 mg/kg水合氯醛口服溶液,于检查前10 min服下。待患者进入熟睡状态后进行检查。对照组常规MRI检查具体方法为:常规扫描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1WI、T2WI、FLAIR/T2WI。扫描参数:重复/回波时间350 ms/10 ms,层厚6.0 mm,间距1.5 mm,视野23 cm×23 cm,矩阵256×192[2]。予以观察组患者DWI检查,具体方法为:T2WI为100 msTE、3400 msTR,采用单次激发T2WI回波平面SE序列成像,行EPI横轴位扫描,扫描参数:5 mm层厚、无间距、6000 msTR、视野23×23、101.1MS、向X、Y、Z方向施加扩散梯度,扩散梯度因子(b值)为1000 s/mm2、0.5/mm2[3]。

将所得到的检查图像分析传送到飞利浦后处理工作站及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交于2名及以上从事磁共振诊断经验丰富的副主任以上医师进行阅读分析,使用图像处理软件Functool 2分析DWI检查结果图像,得到ADC图像后分析病变实质的最大层面,并选择病变范围内最大的感兴趣区,ADC值取感兴趣区的ADC平均值。确定DWI中的异常信号区,将T1与TWI影像区进行对比。使用DWI检查不同病灶并扫描检查结果图像,排除伪影干扰。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脑肿瘤ADC值分析,不同级别脑肿瘤的ADC值比较以及诊断结果与病理手术结果的符合情况,分为确诊:诊断结果完全符合病理结果,诊断正确率=100%;符合:诊断结果部分符合病理手术结果,诊断正确率80%~100%;漏诊:诊断结果不符合病理手术结果。诊断正确率<50%。统计两组患者的确诊、符合、漏诊情况,并计算出各自的诊断准确率。诊断准确率=(确诊+符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 20.0软件中,以(%)表示计数资料,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ADC值比较


恶性肿瘤的ADC值为(0.94±0.33)×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的ADC值(1.92±0.64)×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级别肿瘤ADC值比较

病理级别分为对照组Ⅱ级121例,均值为(1.12±0.38)×10-3 m m 2/s,Ⅲ级156例,均值为(1.07±0.49)×10-3 mm2/s,Ⅳ级23例,均值为(0.94±0.12)×10-3 mm 2/s。观察组Ⅱ级133例,均值为(1.09±0.43)×10-3 mm 2/s,Ⅲ级142例,均值为(1.15±0.44)×10-3 mm2/s,Ⅳ级24例,均值为(0.89±0.37)×10-3 mm2/s。方差分析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7.58%)明显高于对照组(8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3讨论

近年来,脑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肿瘤恶化后会膨胀浸润生长,进而导致颅内高压,压迫损害中枢神经,造成神经系统功能障碍[4],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为了确保脑肿瘤与肿瘤样变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研究中对其诊断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旨在发掘准确度高、能够尽早诊断出脑肿瘤疾病、并与肿瘤样变良好鉴别且方便普及应用的诊断方法。

通常情况下,临床医疗中一般采用CT和常规MRI检查方式来观察脑肿瘤的病变程度,对于脑肿瘤疾病有一定的确诊率,但是其对脑瘤微观组织的判别效果以及肿瘤的早晚期诊断和坏死囊性样变的诊断效果不理想[5]。其难以准确定性一些特征性较弱的脑部肿瘤,如低级别胶质瘤、钙化性肿瘤样病变等,对于一些扩散程度较高,浸润比较深的肿瘤也难以准确定位。因此,对于脑肿瘤的临床诊断亟需一种更为科学、高效的诊断方法来加强脑肿瘤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DWI是目前唯一能检测水分子在活体组织内扩散情况的无创方法[6],已经在中枢神经系统检查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他部位如腹腔内脏器、乳腺等使用DWI方法来诊断的实例也有所报道。因为扩散成像对运动很敏感,需要快速进行成像才能获得想要的图像,需要用一种能够快速成像的技术予以支持,其中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成像时间,并去除假影。所以DWI检测方法十分符合脑肿瘤与肿瘤样变的诊断需要,其能有效诊断病灶周围水肿情况[7],进而协助医师了解病灶组织结构,能清晰地展现出脑肿瘤的浸润状态、坏死囊性样变以及囊壁结节[8],通过分析DWI检查结果图像所得到的ADC值能有效区分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胶质瘤,并能根据ADC值的大小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质,ADC值越低表示肿瘤恶化程度越高,反之则表示肿瘤恶化程度较低或为良性肿瘤,对于脑肿瘤与肿瘤样变有着较高的确诊度。若患者接受化疗后显示ADC值增高,说明肿瘤内部发生了坏死情况,肿瘤细胞减少、坏死细胞数量增多以及细胞之间的间隙变大,均会导致ADC值的变化,并通过ADC值可以预测出肿瘤病理级别,从而能够有效地监测肿瘤化疗后的效果,以此进行有力的评价,具有良好的监测效果及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良性与恶性病变差异明显,说明DWI能够有效检查出肿瘤性质,且不同肿瘤级别的ADC值差异不大。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7.58%)明显高于对照组(89.39%),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在对于脑肿瘤与肿瘤样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使用DWI检测方法能够取得准确度较高的诊断结果,通过有效地结合ADC检测使DWI能够更好地提供有用的信息,以此提高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笔者建议在脑肿瘤和肿瘤样变的临床鉴别诊断中予以常规MRI检查联合DWI检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不受创伤,并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能够保证肿瘤治疗中使用的治疗方法方向准确、及时、有效,以此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安康.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大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D].郑州:郑州大学,2017.
[2]黄昊,刘亚斌,张志,等.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及术前分级中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17,29(4):546-550.
[3]鲁德会,贾希村.常规磁共振成像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在老年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世界复合医学,2016,2(4):72-75.
[4]饶德利,邱晓明,卢玢,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17-18.
[5]蒋宗焰,张清,牛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及鉴别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8):2668-2670.
[6]朱亮飞,田国忠,刘广义,等.磁共振波谱成像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及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9):3731-3733,3739.
[7]Chih HW.The normal width of anterior hip synovial recess in children[J].J Pediatr Orthop,2000,20(2):264-266.
[8]张天柱.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临床脑肿瘤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5):34-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32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