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在囊性脑肿瘤治疗中的 临床疗效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08 10:54: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在囊性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潮 州市中心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囊性脑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30 例)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观 察组( 30 例)患者行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 1 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术切除情况与随访期间复发情况, 术前与术后 4 周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 评分, 术后 4 、8 周的格拉斯哥结局量表( GOS )评分,以 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 ;与术前比,术后 4 周两组 患者的 NIHSS 评分及血清癌胚抗原( CEA ) 、糖类抗原 125 ( CA125 ) 、糖类抗原 19-9 ( CA19-9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 对照组;与术后 4 周比,术后 8 周两组患者 GOS 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术后 4 、8 周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 ) ;两组患者并 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 可以精准、有效提升肿瘤的全切 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一步改善预后,降低囊性脑肿瘤复发风险,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  囊性脑肿瘤;  神经内镜;  显微手术;  复发

囊性脑肿瘤多由脑出血、脑外伤、颅内炎症等原因所 致,但由于该病发病部位较为特殊,且囊性脑肿瘤的影像 学显影特异度较低,导致其临床诊断、治疗难度增大,极 易出现误诊或漏诊 [1] 。目前,显微手术是治疗囊性脑肿瘤 的常见手段,而随着该技术的普及,临床发现,其存在视 野盲区,无法全面观察病灶情况,从而导致部分患者的瘤 体被遗漏,无法完全被切除,不利于预后 [2] 。而神经内镜 技术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显微手术的缺陷,神经 内镜的视野可塑性强,可通过调整神经内镜镜头方向自由 变换角度,从而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避免遗漏肿瘤 [3]。 有学者提出将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相结合,可起到取 长补短的效果,达到更好的疗效 [4] 。为此,本研究选取了 60 例囊性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神经内镜 联合显微手术在该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为该病 提供新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潮州市中心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囊性脑肿瘤患者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 例)中男、女患者各 15 例;年龄 52~78 岁,平均(67.16±5.69 )岁;病程 1~6 年,平均(3.14±0.55)年;其中囊性脑胶质瘤 10 例,囊 性脑膜瘤 9 例,囊性室管膜瘤 7 例,血管网织细胞瘤 4 例。观察组(30 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16、14 例;年龄 54~76 岁,平均(67.57±5.26)岁;病程 1~5 年,平均  ( 3.10±0.53)年;其中囊性脑胶质瘤 9 例,囊性脑膜瘤 9 例,囊性室管膜瘤 6 例,血管网织细胞瘤 6 例。两组患者 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 比。纳入标准:符合《实用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5]  中的相 关诊断标准者;经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囊性 脑肿瘤者;符合手术指征者等。排除标准:有脑部手术史 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其他脑部疾病者等。潮州 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且患者及其家 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予以全身 麻醉,根据 CT 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认肿瘤位置并选择对 应手术入路,于患者浅皮层行切口,暴露颅骨后,颅骨钻 孔行开颅处理,然后调整手术显微镜倍数(4~16 倍),置 入手术显微镜。打开脑池、蛛网膜,清理脑脊液,使瘤体 充分显露出来,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瘤体,将瘤体切除,术 中需注意避免伤及神经、血管,并保护脑组织;术毕,使 用电凝止血后缝合硬脑膜,还纳骨瓣并缝合头皮。观察组 患者行显微手术联合神经内镜治疗。在对照组显微镜切除 瘤体的基础上置入神经内镜进行探查,若术中出现显微镜 难以探查的部位可用神经内镜进行探查,同时,对手术视 野死角可能残留的肿瘤也可用神经内镜进行探查;对显微 镜手术下残留的瘤体进行包膜分离;对体积过大的肿瘤,则进行分段切除处理,直至全部切除;术后,使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病灶,将瘤内容物碎屑排除干净。 冲洗结束后,行电凝止血并缝合硬脑膜,还纳骨瓣,逐层 缝合头皮。两组均于术后随访 1 年。

1.3    观察指标  ①于术后 3 d 采用 CT、MR 等影像学检 查,观察患者的肿瘤切除情况(包括全切除、大部分切除 等),并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②于术前 与术后 4 周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 4 mL 的静脉血,后予以 离心处理(转速: 2 500 r/min,时间: 10 mim),提取血 清,以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癌胚抗原(CEA)、糖 类抗原 125 ( CA125 )、糖类抗原 19-9 ( CA19-9)水平。 ③于术前与术后 4 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 NIHSS ) [6]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分值范围 为 0~42 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在术后  4、8 周使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 ) [7]  评估患者预后, 分值范围为 1~5 分,其中 1 分为死亡,2 分为植物生存,3  分为重度残疾,4 分为轻度残疾,5 分为恢复良好,得分越 高表示预后情况越好。④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肢体瘫 痪、面神经功能损伤、三叉神经损伤、外展神经损伤等) 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 数资料以 [ 例(%)]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均经 K- S 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并以 ( x ±s) 表示,采用 t 检 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与疾病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肿瘤 全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与疾病复发情况比较 [ 例(%)]
组别 例数 手术情况 复发
全切除    大部分切除
对照组 30 20(66.67)         10(33.33) 6(30.00)
观察组 30 27(90.00)           3(10.00) 1(3.70)
χ2 值   4.812 4.365
P 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术后 4 周两组患者 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低 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x ±s)
 
组别
 
例数
CEA(μg/L) CA125(U/mL) CA19-9(U/mL)
术前         术后 4 周          术前         术后 4 周          术前         术后 4 周
对照组            30                    14.52±3.61            7.58±2.08*                      39.58±6.65            19.64±4.18*                     17.06±4.87            9.38±2.49*
观察组            30                    14.68±3.56            4.74±1.32*                      39.73±6.57            14.36±3.82*                     17.19±4.94            7.83±2.15*
t 0.173 6.314 0.088 5.107 0.103 2.581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评分比较  术后 4 周两组 患者的 NIHSS 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 对照组;术后 8 周两组患者 GOS 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 4 周,且术后 4、8 周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表 3 CA125:糖类抗原 125 ;CA19-9:糖类抗原 19-9。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情况比较 ( x ±s , 分 )    
组别 例数 NIHSS 评分 GOS 评分  
术前 术后 4 周 术后 4 周 术后 8 周
对照组 30 18.30±4.22                      15.14±1.49* 3.02±0.30 3.81±0.57#
观察组 30 18.36±4.34                        9.52±1.44* 3.56±0.63 4.34±0.35#
t   0.054 14.855 4.239 4.340
P 值   >0.05 <0.05 <0.05 <0.05
注:与术前比, *P<0.05 ;与术后 4 周比, #P<0.05 。NIHSS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GOS :格拉斯哥结局量表。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 总发生率为 6.67%,低于对照组的 20.00%,但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 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例(%)]
组别 例数 肢体瘫痪 面神经功能损伤 三叉神经损伤 外展神经损伤 总发生
对照组
观察组
χ2 值
P 值
30
30
2(6.67)
1(3.33)
2(6.67)
1(3.33)
1(3.33)
0(0.00)
1(3.33)
0(0.00)
6(20.00)
2(6.67)
1.298
>0.05

3    讨论

囊性脑肿瘤包括胶质瘤、血管细胞瘤、囊性脑膜瘤等不同类型肿瘤疾病,其中胶质瘤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 种颅内恶性肿瘤,而导致肿瘤囊变的发生可能是受肿瘤细胞的自身分泌作用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肿瘤内部小动脉 破裂出血、微血管病变坏死等因素造成肿瘤坏死,融合成囊,并在囊内液化,引发囊性肿瘤。目前,手术是治疗囊 性脑肿瘤的主要方式,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显微镜手术在囊性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多数情 况下,肿瘤的界限较为清楚,其在显微镜视野下,即可使用吸引器吸出囊液,但相对来说,其视野较小,对于囊性 脑肿瘤内组织情况不能进行全面观察,因此,会降低手术全切率,加大术后复发率,从而增加再次手术的风险 [8]。

\

神经内镜是一种软性内镜,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可通过控制镜头方向来自由变化角度,从而增大手术视野,避免手术盲区,将其用于显微镜手术可发挥协同作用,弥补单纯显微手术的不足 [9] 。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显著升高,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从而证实了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可显著提高囊性脑肿瘤的全切率,降低复发的风险。有研究显示,血清肿瘤标志 物水平的变化与脑肿瘤疾病发展息息相关,且可作为评估该类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10] 。目前,临床针对囊性脑肿 瘤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关注了手术前后该疾病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 化,以探讨血清 CEA、CA125、CA19-9 水平是否可以同样评估患者术后的预后。本研究结果中,相较于对照组, 术后 4 周观察组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术后 4、8 周GOS 评分均显著升高,进一步表明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可有效切除肿瘤组织,从而导致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下降,改善患者的预后,可能也与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可提升全切率有关,具体机制还待临床深一步研究。

本研究还观察了两种手术方式对囊性脑肿瘤患者神经 功能与预后的影响发现, 术后 4 周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则表明将神经内镜用于显微手术可有效 改善囊性脑肿瘤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术中对其的损害, 从而利于预后的改善。究其原因,神经内镜可以显示出单 纯显微手术所显示不出的盲区,且可清晰地观察到解剖结 构,从而避免对神经组织的损伤,利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 复, 促进预后的改善 [11]。此外,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并 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是由 于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可清除观察到脑内丰富血供的瘤 结节和光滑的囊壁,从而可以精确的将其切除,也可以减 少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同时,该术式还可以减小颅骨的 开窗,从而避免因盲目操作而引起的神经损伤,极大地提 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12]。综上,应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 可以精准、有效提升肿瘤的全切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一步改善预后,降低囊性脑 肿瘤复发风险,减少并发症,但鉴于本研究所纳入样本量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议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JACOB M, LEE S K. Intracranial cystic tumors with a mural nodule:Conventional, diffusion tensor and per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J]. West Afr J Radiol, 2016, 23(1): 1-6.
[2]    王彪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 10(31): 57-58.
[3]   KUTLAY M, DURMAZ M O, KRK A, et al. Resection of intra-andparaventricular malignant brain tumors using fluorescein sodium- guided neuroendoscopic transtubular approach[J]. Clin Neurol Neurosur, 2021, 207(4): 106812.
[4]    张百平 , 孙树凯 , 贾栋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的疗效分析 [J]. 成都医学院学报 , 2018, 13(1): 78-80.
[5]    张其利 , 张守庆 , 王泉相 . 实用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M]. 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2009: 232-236.
[6]    张磊 , 刘建民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2012, 28(5): 455.
[7]   FULLER G W, HERNANDEZ M, PALLOT D, et al. Health state preference weights for the glasgow outcome scale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apping study[J]. Value Health, 2017, 20(1): 141- 151.
[8]    张翼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的疗效分析 [J]. 山西医药杂志 , 2019, 48(11): 1303- 1305.
[9]    吴先良 , 黄俏 , 姜洪 , 等 . 显微手术联合神经内镜治疗囊性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J]. 疑难病杂志 , 2017, 16(2): 137- 140.
[10]  尤胜 , 鄂颖 , 李文瑶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 MRI 导向立 体定向开颅切除患者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J]. 中国医 学装备 , 2019, 16(3): 61-64.
[11]  王宇峰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的临床疗效观 察 [J/CD].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 2016, 4(33): 50-51.
[12]  石海平 , 段佳 , 何泽元 , 等 . 神经内镜辅以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囊 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 2016, 23(11): 1346- 13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28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