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老年患者在门诊输液室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安全护理后的具体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分配原则将选取的100名老年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中加上安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综合护理后,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者在院内门诊进行输液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和安全护理的综合护理,这样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之间的纠纷率,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满意度大大提升。且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陆彩琴.门诊输液室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分析及干预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252-253.
0引言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比较严重了。随着老年人占比越来越高,医院内出现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身体抵抗力随着年纪的增大会变得越来越弱,因此很容易患病,我院目前接受的患者中,老年人是其中的大部分占比。一般都是一些容易患上又容易痊愈的病症,一般情况下都是接受输液治疗。因此输液室老年人的流动量比较大[1]。同时相对于其他的年龄阶段的患者来说。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多,很容易产生小矛盾,因此需要相对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一情况,为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院特地针对在人员护理欠缺的部分增大护理力度,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安全护理,并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随机分配的原则,随机选取了2018年100名在我院门诊输液室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并且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名。其中对照组有男性27名,女性23名,最大年龄72岁,最小61岁,平均在(67.2±4.2)岁。观察组男性26名,女性24名,最小年龄60岁,最大72岁,平均在(67.5±4.3)岁。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安全护理,并且此次研究患者家属以及患者都同意。随后又对100名患者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发现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资料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和安全护理的综合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输液前的护理
1.2.1.1环境护理
老年人的膀胱机能减退,容易出现尿频、尿急等现象,因此输液前首先告知患者如厕的位置,厕所挂钩以及应急铃的具体位置。如需喝水,告知一次性茶具及茶水间的方位[3]。
1.2.1.2仪器设备的介绍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很多医院都采用电子设备代替人工服务,老年人不会使用。输液器告知输液铃如何使用(输液结束,输液异常,身体不适时均可使用)如厕时如有任何不适,怎样使用紧急呼救铃,输液前怎样保存二维码(输液时PDA扫描用),不要到处乱贴,导致扫描失败。
1.2.1.3输液前自身的准备
不宜空腹输液,饥饿状态有时诱发或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输液前宜适当进食,不宜饮酒后输注头孢类液体。输液前先排空大小便,准备好茶水。
1.2.1.4心理护理
老年人自尊心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再加上普遍使用的高科技设备,导致老年人不会看病,平均看病时间比青壮年延长,还有不少老年人要烧茶煮饭接送孙子上学,时间比较紧,所以到输液室时普遍心情差,脾气急躁,特别容易引发纠纷,因此心理护理特别重要。
1.2.2输液时的护理
1.2.2.1血管的选取
患者年龄的问题,会导致心肺功能的下降,所以老年患者经常会伴有一些血管类疾病,比如血管硬化、脆化,还有些患者会出现血管堵塞等情况,因此血管回血能力比较差。冬天,老年人衣服普遍穿得很多,尽量选择手背血管,防止衣服磨蹭,同时因衣服遮挡,药液外渗不宜察觉所以在进行穿刺部位选取时,要尽量选取胳膊上面经常暴露出来的部位[4]。以保证针刺操作的顺利进行。
1.2.2.2穿刺注意事项
在输液过程中,要经常查看患者穿刺的部位,看看是否出现血管不通畅导致液体无法输送的现象,一旦有类似现象,应马上进行处理。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应该使用不同的用药量,并且根据患者血管情况的不同,要选取适合患者液体输送器。在进行穿刺之前,做好前期消毒工作,对准备穿刺的部位进行消毒,对针头进行消毒[5]。穿刺时,如果患者同一位置进行2~3次操作都没有成功,那么就应该另外选取其他位置。以免发生回针情况。并且在穿刺时要使用止血带,且穿刺结束后,动作轻缓的松开止血带。
1.2.2.3针头的处理
当穿刺成功时,要用医用胶带将针头粘牢,避免出现针头脱落的情况。使用胶带时,要保证动作轻缓。固定好针头时检查一下是否会影响到液体输送的速度。治疗结束后,首先将输液器关掉,然后在进行拔针操作,操作结束后再次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随后用酒精棉签盖住针眼,拔完针后用大拇指腹按压针眼约5 min后,方可起身离座。
1.2.2.4输液时要妥善固定输液器
防止输液器因重力的作用下垂,容易被输液椅的扶手零部件勾住,头皮针与输液器连接处易滑脱,导致漏液,回血。
1.2.3输液后护理
1.2.3.1输液速度
当患者体质较弱,病情较为严重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的输液速度进行调节,按照规定,正常患者的输液速度为40~50滴/min;所有患者中,不存在心肺功能受损。当部分患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心血管类疾病时,需要将输液速度酌情递减,控制在30~40滴/min;有心力衰竭的患者输液时,输液速度不能超过15滴/min。
1.2.3.2强化道德意识
在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巡视的力度,按时检查患者输液的情况,详细询问患者在输液中的感受,当发现患者有不适的情况出现时,需要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处理。告知患者不可以私自调节输液速度,在输液时尽量保持安静,不要乱走动,避免出现针头扎破血管,导致药物外漏。特殊药物,副作用大的药物,反复多次宣教。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的患者对于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的评分都要高于对照组。
1.4统计学处理
将护理人员的统计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t和2检验,当P<0.05时,表明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临床操作。
2结果
进行常规护理和安全护理的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输液期间发生纠纷率低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效果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有很大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条件的完善,一般性的疾病都是可以治疗的,因此人们更加看中的是临床护理的质量。目前社会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老年人抵抗力又比较低,因此经常会患有一些疾病。与此同时老年人儿女工作忙,没时间陪伴,会导致患者心理发生变化,因此每次身患疾病的时候,极容易产生恐慌等负面情绪,需要有人进行安抚、关怀。生理方面,老年人血管可能会出现脆化、硬化,血流速度变慢等情况,并且老年人皮肤老化,皮肤比较松弛,皮下细胞组织也比较薄,因此在选取针刺部位时也比较难。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足够专业,并且针刺技巧熟练。同时在穿刺时,尽量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让患者注意力投入到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中,以此更能快速的进行穿刺,避免出现其他情况[7]。目前静脉治疗是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更快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因此也会有更多的人来输液,因此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护理人员在拿到名单以后应该对患者其他信息进行进一步确认,比如有无其他病症、近期服用了什么药等,方便后期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其他情况时,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以此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定时对输液室进行消毒,保证环境相对干净,其次在针刺之前,对患者针刺部位以及所用输液管进行消毒,护理人员在进行针刺操作前也要进行消毒。尽量保证在无菌状态下操作[8]。护理人员在患者输液期间应该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改善一下两者间的关系,让患者对护理人员足够信任,产生依赖感,这样可以更有效的安抚患者的负面情绪。既能更高效的完成护理工作,又可以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以上所描述的就是安全护理的内容,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改善,做好细节工作,更能提高工作完成度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任晓萍.门诊输液室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分析及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260-261.
[2]庄素梅.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常见原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7,32(21):78-79.
[3]吴艳凤.优质护理服务信息系统在老年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3(15):53-54.
[4]刘淑刚.老年患者门诊输液治疗期间给予安全护理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8(10):43-44.
[5]宋英.门诊输液室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J].家庭医药,2018,4(16):27-28.
[6]李晓蓓.门诊输液室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分析及干预[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7,12(2):74-75.
[7]杜华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与对策[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10(10):165.
[8]沈鸣霞,刘芹,张雅芳.社区门诊输液室实施"三联"式服务模式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7,9(14):27-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