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导管标识管理规范制定及实施在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制定导管标识管理规范,监督落实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补充管理方案,之后评价实施效果。结果通过有效落实导管管理规范,护理人员能快速识别各种导管,达到准确交接班、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结论规范导管标识的管理,使护理人员能准确辨别不同导管,提高患者导管护理的安全性,提升护理效率,改善护理质量。
关键词:导管标识;护理管理;导管护理;安全
本文引用格式:范华.规范导管标识对护理质量提高的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350,352.
0引言
在临床工作中,因治疗要求常给患者,特别是危重症患者留置胃管、尿管等各种导管。在护理中存在诸多隐患,如导管辨别不清、导管互相缠绕、拔管错误、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1]。两班交接导管时因反复牵拉多次以正确辨别导管,牵拉给患者也带来痛苦。针对共性问题我院在导管护理中提出对导管建立醒目的标识,内容清晰,交接有序,有效提高了导管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留置导管安全、舒适以及护士交接班快捷、准确,现报告如下。
1建立导管小组、规范导管标识
1.1材料
通过对比我们采用“驼人”集团提供的红、黄、蓝、绿四种自粘标签纸,上面印有标识名称。标识纸纸质耐水性、耐磨性,韧性好,不易撕毁。
1.2标识种类及规格
规格:2 cm×2 cm长方形。种类:专用标识和共用标识两种标识种类及颜色。专用类:胃管为淡绿色;深静脉置管为蓝色;导尿管为黄色。共用类:红色,供各种引流管使用,该标识上标有向下箭头,表示该引流管只有引流作用,而不做冲洗。
2使用规范
2.1导管标识规范制定及实施
由护理部成立的导管护理专业小组制定规范,该规范经过护理部审核后,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及各科联络员进行培训,各科联络员再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培训,通过辐射式培训使全院护士都能掌握规范内容,保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各联络员、护士长督导护士正确使用标识,在督查中发现使用不规范或未及时使用标识的问题及时指导予以纠正,确保标识的正确使用和导管护理安全。导管护理小组定期检查改进情况,并对督查结果进行分析,不断补充和完善规范内容。
2.2标识填写要求
标识内容规定置管人员认真、全面填写,当经过摩擦、损害致字迹模糊时立即更换,重新填写。填写内容包括置管人、置管时间,特殊情况要进行备注,避免患者及护理人员出现误拔现象引起不良后果。对于共用引流管标识要填写导管名称、时间、置管人及备注内容。
2.3标识粘贴位置
规定留置鼻胃、肠管标识位于末端5 cm处,尿管标识位于分叉处尿管段,深静脉管标识距离输液连接处2横指距离或便于操作位置,根据专科要求,胸、腹引流管标识位于连接引流袋上20~30 cm处。在粘贴标识时要求两端对齐紧贴导管端以保证粘贴的牢固性。
2.4宣教内容
粘贴导管标识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标识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使被宣教人理解和配合,不可随意撕除,实现导管标识的有效性。为保证导管规范化管理,需注意保护防止破损。
2.5管理规定
在护理过程中完成常规护理内容,还需认真查看标识完好性,字迹清晰性、内容正确完整性。对长期留置的导管在更换标识时,正确识别导管,准确填写信息。在进行导管护理操作时,如更换尿管,需重新填写标识内容;在更换引流袋、深静脉置管处更换液体时都应认真查看导管的标识,防止连接错误。重视导管交接班规范,在进行床边交接时有交有接,交班者交内容,接班者一一查看所交内容,导管的在位、通畅、周围皮肤的完整性及是否存在压力性损伤,置管口部位连接紧密,引流管的各衔接处无漏气及脱出,无液体外渗、无被血液污染,以及引流物的性质和量。床边交清再查看记录内容是否完整。
3讨论
3.1导管标识的设置可使护理质量提升
通过在我院规范导管标识后,护士可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辨识各种导管,尤其是危重症患者会置入多个导管,避免反复牵拉导管的现象,减少患者的痛苦,达到准确、安全的效果,大大提升护士的专业形象。同时护士有更多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使护理质量提升[2]。护理标识在全院统一化后,由于规范、醒目科室之间转运病人能节省时间,迅速交接。护理标识也是一种温馨提示,患者、家属也可知晓所带导管的名称,通过宣教相关内容有利于建立互动的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提高。规范、统一的标识使医院的整体护理形象提升。
3.2导管标识的规范能起到提醒、警示的作用
在未规范标识前,全院只有一种空白标识,所有导管名称、填写内容都需置管者自己填写,由于个人写字的习惯和笔迹的清晰度不同,在交接班时会耗费大量时间确认相关内容,确认导管名称,特别是一人多管时增加了交接班和查对的耗时,也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在科学、合理、有针对性、有专业性、有目的性使用导管标识后,不会出现辨别不清、名称错误的现象,对防范发生不良事件有重要警示作用。同时,通过导管标识能够对患者家属产生直接警示作用,更加直观。护理人员通过标识能够提醒随时的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导管安全。
3.3增强护士风险意识
护理工作中存在医源性不安全因素,如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或护理过程过失造成;护理技术性因素中如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差,经验缺乏或协作能力不强而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护理责任性因素中有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标准执行而造成质量下降。使用导管标识体现护理的安全性,降低导管护理的风险意识,在工作中有标准对照,有规范指导,达到护理操作的规范化,从源头上对导管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规避。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科学的标识规范进行导管护理行为,是杜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同时明显降低护理风险。
4总结
规范导管标识在临床中的应用,可节省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减少导管误拔的风险,减少导管护理中反复牵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护患对导管护理的共同责任心,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我院护理质量有很大意义,对二级医院的导管护理起到了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桂荣,林菊.医院管理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3-106.
[2]刘小红.护理标识在管道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4):89-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