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将PDCA循环应用于普外科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一共选择100例在我院普外科实施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患者入选初始时间为2018年03月份,入选终止时间为2019年03月份,全部患者平均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时间明显较观察组长,P<0.05;结束护理以后,评分都降至50分以下,但是对照组接近50分,而观察组在40分左右,P<0.05。结论在普外科进行治疗静脉导管的护理管理可以采用PDCA的循环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可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管理;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李兰平,江莉霞.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266+268.
0引言
普外科一直以来都是医院比较重要的科室,PICC、输液港与中心静脉导管属于普外科的一种常用方式。根据患者的中心静脉压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导管(CVC)来进行营养的补充以及检测,另外中心静脉导管(CVC)在静脉血管中能够起到一个输注刺激性药物的作用,在静脉输液专业普外科是最主要的运用。目前主要用于医院护理的方法就是通过利用PDCA的循环管理,根据不同的信息做出的情况反映,能够控制血液的循环质量管理。对此,文章一共选择100例在我院普外科实施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患者入选初始时间为2018年03月份,入选终止时间为2019年03月份,探讨了将PDCA循环应用于普外科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有效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此次研究一共选择100例在我院普外科实施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患者入选初始时间为2018年03月份,入选终止时间为2019年03月份,全部患者平均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DCA管理。根据研究对比分析由男性31例、女性19例形成观察组,具体的年龄范围在21-78岁,平均(52.63±5.65)岁;最短的中心置管时间为5 d,最长的中心置管时间为15 d,平均的置管时间在(9.65±2.36)d。另外一组是由男性30例、女性20例形成了对照组,具体的年龄范围在22-79岁,平均(52.47±5.34)岁;最短的中心置管时间为4 d,最长的中心置管时间为14 d,平均的置管时间为(9.35±2.58)d。根据纳入标准的要求,患者的临床资料必须要经过合理的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核与批准才能通过;家属既要知道患者的实际情况又要给予同意研究的态度;患者的手术以及进行的中心静脉导管手法年龄必须要在18岁以上80岁以下。根据排除标准的要求:对具有的意识不清以及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首先要给予排除;对于30 d以上的患者也要给予排除以及存有术后严重并发症者还有具有严重的肝肾功疾病的患者。之后进行两组资料结果的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没有任何的差异性,可比较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给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降低监护仪音量,减少各种噪音对患者的影响,并控制灯光亮度,为患者入睡提供良好环境[1]。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DCA管理。①P阶段:协助其完善各项检查,了解患者基本信息与检查结果,并评估其病情状况,结合评估的结果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同时为患者建档,以达到持续追踪病情的目的。②D阶段: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责任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病情评估结果及时与家属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为:讲解病情状况,告知治疗对策、注意事项等,获得家属的理解,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为患者营造舒适宜人的休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安排专人打扫卫生,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并对探视进行适当限制,以免打扰到患者休息。③C阶段:定期组织会议,分析总结护理中的问题,将解决措施制定出。④A阶段:结合提出的护理问题重新修订原护理计划,依据患者病情恢复或发展状况予以合理调整,将相关记录做好,以增强护理服务成效。及时总结护理经验,将有效的护理措施纳入护理流程中,以形成标准化的护理服务体系。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时间。在护理开始以前与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评估,主要包含焦虑与抑郁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的情况,如果评估以后分值在50分以上,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相对严重,在50分以下表示不良情绪轻微。
1.4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所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 22.0,定量资料与正态分布相符,经均值±标准差表示方差,经样本T对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不符合,经中位数,也就是四位分数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时间。根据分析患者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时间(3.36±1.14)周来对照组的结果以及患者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时间(2.25±1.34)周观察组的结果,两组对比分出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时间对照组要比观察组长一些,P<0.05。
2.2对比患者的不良心理。结束护理以后,评分都降至50分以下,但是对照组接近50分,而观察组在40分左右,P<0.05,具体表1可见。
3讨论
目前主要存在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问题是导管评估错误、时机不对冲封管的情况和消毒方法不对以及敷贴固定不当等主要问题,根据研究分析得到广大医学的热烈关注,基于这些情况也相应的做出了改善。PDCA护理模式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可以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正确评估,有助于满足患者的多样化护理需求,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研究[3-6]证实,将PDCA护理模式干预应用于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质量管理中,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而且有效改善患者消极状态,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临床工作。本次研究得出,对照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时间明显较观察组长,P<0.05;结束护理以后,评分都降至50分以下,但是对照组接近50分,而观察组在40分左右,P<0.05。
综上所述,对于普外科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以及质量的管理通过采用PDCA的循环利用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路云婷.PDCA护理在白血病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6):121-122.
[2]陈映雪,姜金花.PDCA循环法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8,40(2):161-162.
[3]程丹,张兵.防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PDCA循环法应用探讨[J].民航医学,2017,27(3):128-130.
[4]郁红燕.评价PDCA循环在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2):256-257.
[5]田金玉.PDCA循环在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1):51-52.
[6]潘玉娟,兰建芸,潘井岗.PDCA循环在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34):3627-36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