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个性化护理对门诊注射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7 13:33: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个性化护理在门诊注射室中的临床运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按就诊前后顺序,将我院2018年3月到2019年2月所收治的110例门诊注射室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前者予以常规基础护理,对乙组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及sas、sds情况。结果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明显(P<0.05);乙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甲组护理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注射室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效果明显,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门诊注射室;个性化护理;心理状态

本文引用格式:郭延花.个性化护理对门诊注射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367-368.

0引言

在临床上,注射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治疗方式,但在注射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因局部刺激、疼痛,继而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紧张、害怕、恐惧等,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与预后[1]。而门诊注射室作为一个专门为患者提供注射治疗服务的部门,提升其护理水平,避免患者因不良情绪而影响疾病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现为探讨个性化护理在门诊注射室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本文将对我院所收治的55例门诊注射室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110例患者均选自我院门诊注射室于2018年3月到2019年2月所收治的接受注射治疗的患者,并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甲组与乙组。甲组55例,男女各有30例、25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8岁,平均(40.2±5.1)岁。乙组55例,男女各有33例、22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9岁,平均(41.1±4.9)岁。两组患者在临床基础资料的对照上,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如向患者介绍所用药物,告知其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向其说明应注意的事项,对患者所提出的疑问,应予以解答等。在此前提下,对乙组患者再予以个性化护理,主要内容包含:(1)健康宣教:在对患者进行注射或皮试前、中、后均进行健康宣教,以加强其对治疗的正确认识,确保治疗的效果,并保证相应操作的顺利进行。比如对空腹患者建议饭后注射、肌注缩宫素及长效青霉素患者在注射前了解其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并在注射时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疼痛等不适。注射完毕后观察15~30 min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注射室。(2)心理护理:在操作期间,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互动,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加深其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并消除其因对疾病的错误认知而引起的不良情绪,尤其是对一些特殊患者,如晕针、晕血、害怕疼痛、焦虑症者,应主动与患者交谈,或在注射时播放视频、音乐等,以此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继而缓解因注射时所产生的紧张感与疼痛感[2]。针对小孩、老人以及身体残疾行动不便患者,在注射期间应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多关心、鼓励,在用药期间应密切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在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予以处理。(3)护理人员在进行青霉素、破伤风皮试时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及有无饮酒,对醉酒还未完全清醒患者建议第二天进行皮试及注射,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进行青霉素皮试时加强观察,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注射时应加强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的发生[3]。

1.3观察指标

可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加以评估。该调查表分值为0~100分,若患者得分在90分以上,即表示十分满意;若得分在80~89分,即表示满意;若得分在66~79分,即表示较为满意;若得分在66分以下,即表示不满意。

采取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变化情况进行评估,该表分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症状越明显。采取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变化情况加以判定,分界值为53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5]。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数据展开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


甲乙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组间两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


2.2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情况分析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相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甲组护理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


3讨论

个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其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之上,结合患者生理与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对其予以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6-7]。对门诊注射室内实施个性化护理,需结合其患者的相应特点,对其予以相应的护理服务。如部分患者对穿刺感到紧张、害怕,继而产生应激反应,鉴于此,护理人员需对其进行心理护理,通过各种方式,如转移注意力法等,缓解其疼痛感或不适感。为避免感染的发生,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照无菌操作流程[8]。

通过此次研究发现,采取个性化护理的乙组患者,其护理后的满意度比甲组高;另外,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上,乙组显著低于甲组,这说明个性化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

由上述可知,对门诊注射室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不但能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晨蕾.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注射患者心理及情绪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15.
[2]邵梅,陈静.门诊注射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5):241,244.
[3]Sidona‐Valentina Bala,Kristina Forslind,Bengt Fridlund,et al.Measuring person‐centred care in nurse‐led outpatient rheumatology clinics[J].Musculoskeletal Care,2018,16(2):88-90.
[4]王俊.舒适护理在门诊注射室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0):241.
[5]吴秀红.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门诊注射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8):147-148.
[6]Masamichi Sato,Akira Horiuchi,Michio Tamaki,et al.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Nurse-Administered Propofol Sedation in Out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J].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9,17(6):224-226.
[7]王春花,王妍,战燕.个性化护理对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7):154-155.
[8]于春华.个性化护理对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4):219-2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1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