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治疗组采取改进急诊护理流程。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溶栓成功率以及复发率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时采取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率,提高溶栓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效果。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护理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张爱丽.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363,365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常见的急重症,患病率高,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严重损害病人生命安全[1]。临床上主要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即通过疏通病人堵塞的冠状动脉,防止其心室重构,有效地改善病人心功能,改善预后,具有显著的效果,降低死亡率[2]。该报告中对护理流程改进对救治AMI病人的效果进行探讨,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医院急诊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包括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5~71岁,平均(58.6±3.6)岁。治疗组包括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5~71岁,平均(60.2±3.4)岁。通过分析所有病人的基本信息,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所有病人选择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治疗方法:先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确诊时采取硝酸甘油10 mg静脉输注,吗啡5 mg以及肝素5000 U行皮下注射,然后快速滴注尿激酶150×104[3]。进行急诊溶栓治疗过程中,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治疗组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如下。
(1)改进工作模式:按照《护理岗位说明》对MICU的护士进行分层,分为责任组长(N3)、高级责任护士(N2)、初级责任护士(N1)及助理护士(N0)四个等级。建立护士长-责任组长的行政管理系统和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技术管理体系,护士对患者实行责任包干制,从患者入院至出院的过程中提供全程服务。
(2)合理排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连续性排班,具体为:分为5个班次,保留办公班与机动班,执行早班、中班和夜班的模式。
(3)急诊CPN由护理组长、责任护理人员帮助病人进行抢救工作。急诊护理路径表的横轴是入院时间,临床护理路径的项目与要求、变异记录(是否出现以及原因)、护士签名。把AMI溶栓的护理操作给予时间的规划,分成1 min内应该完成的工作,例平卧、解开衣领与裤带、吸氧、抗血小板治疗等;5 min内创建不少于2条的静脉通道,收集血液标本,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测,拍胸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按照病情确定是否肌肉注射2 mg吗啡或50~100 mg哌替啶等;30 min内开展溶栓治疗[4-5]。主要方法如下:①根据病人的病情以及既往病史和病情产生的胸前区疼痛的症状,在呼救电话的作用下进行正确的指导自行现场救治,尽可能保持语气平缓的安慰病人与家属,保持冷静,同时就地选择平卧位,禁忌挪动;②通过电话告知病人快速口服300 mg阿司匹林。针对胸痛病人,及时服用硝酸甘油,舌下含化,促进药物快速发挥效果;③如果条件允许,及时进行氧气支持;④当急救的医务工作者到达现场时,创建静脉通路,进行心电图检查、止痛剂等治疗方法[6]。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监测病人有无发生病理性Q波及ST-T变化,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及呼吸功能等生命体征,护理人员积极的和病人沟通,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有效的缓解病人交流,解除病人焦急、恐惧等负面心理;⑤针对危急重症病人,做好转运准备、解释及途中配合等工作,有效防止病人出现安全事故,提高救治成功率。另外,在转诊同意书中签署本名,同时联系急诊科室、检验科室、导管室,做好术前准备,及时打开疾病救治的绿色通道;⑥整个过程中按照病人的心理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严格监测疾病情况与并发症。
1.3结果判断
对比两组病人进出急诊室时间、溶栓开始时间、卧床时间、溶栓成功率、A MI的再发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情况。
1.4数据处理
研究所得计量、计数资料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版本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P<0.05则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溶栓开始时间等数据溶栓开始时间、卧床时间、溶栓成功率等情况,治疗组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AMI再发率住院费用以及AMI再发率对比,治疗组显著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障碍或堵塞,进而发生心肌缺氧缺血性坏死,造成急性心肌梗死[7]。大概2/3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时会产生明显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呈持续性发作[8]。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速度以及病情发展非常迅速,急诊护理流程改进通过规范化、严格化的护理流程,可以明显的增强急救专科护理能力。我科对AMI溶栓治疗护理流程给予修改,该报告结果说明:治疗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溶栓开始时间、卧床时间、溶栓成功率等情况,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该护理模式不仅落实等级管理下的责任包干制,充足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心。同时连续性排班可以减少交接班次数,有利于护理人员详细的掌握病人的病情,避免存在护理隐患。急诊CPN的制定,有利于AMI的抢救护理工作更好的预见性、系统化和科学性,从时间上预测病人进一步的救治方法,护理人员不需要盲目的执行医嘱,而是积极的参加到护理工作中,防止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的时间浪费,为了快速打开梗死相关动脉,抢救更多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条件,减少了病人在各个环节滞留的时间。该报告结果还说明了:治疗组改进后的急诊护理流程有效的降低了AMI的再发率,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护理流程改进后,护理人员根据规定的计划表开展主动、有序的服务,明显的降低了AMI复发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提高生存率。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流程改进能够提高AMI溶栓的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董兰,胡娟娟.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7,29(10):271-272.
[2]徐家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9,11(9):89-92.
[3]刘丽音.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2(13):21-24.
[4]梁健球,熊华峰,徐宁,等.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性电子期刊),2017,17(8):242.
[5]曲凌云.急诊护理流程用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19(12):82-85.
[6]赵亚飞.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养生B,2018,4(12):31-34.
[7]桑宝珍,赵润梅.急诊护理流程改进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6,5(13):210-212.
[8]高维玲,杨明秀.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8,3(14):21-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