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6 13:09: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接受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患者84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均为42例。对照组42例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法,观察组42例患者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法,治疗周期为9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胃镜观察结果等,统计患者病灶的复发情况。结果接受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西医单一治疗法的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患者管体异常收缩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显示差异统计学意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随访一年复发率33.34%,观察组治疗后随访一年复发率9.50%,对照组和观察组数据分析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门诊接受胃食管反流治疗中所随机抽取的患者,其中,接受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西医治疗法,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徐永红,何宏涛,牛艳芳,等.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127,130.

0引言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因大量接触或暴露胃液,进而造成胃食管反流和食管粘膜的一种损伤性消化内科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反酸、胃灼热、吞咽困难或疼痛。胃食管反流病会严重损伤患者的消化系统,也会不同程度的累及呼吸系统,同时也可能伴有出血或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防治多数为药物控制法,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发展,治疗方式也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接受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84例。按照数字表法将随机选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联合的治疗方法,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很好地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接受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84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所随机选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方法,男性为18例,女性为24例,年龄段在28-82岁,平均(45.89±11.23)岁。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联合的治疗方法,男性为21例,女性为21例,年龄段在29-80岁,平均(44.67±11.58)岁。两组治疗周期均为9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胃镜观察结果、食管炎临床症状医疗评价,统计患者病灶的复发情况,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法莫替丁、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等西医药物治疗方法,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与注意事项,患者每天服用法莫替丁或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其中的一种,按照医师叮嘱连续服用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去腐生肌、疏通血脉的中成药:复新液10mL 3/日口服治疗疗程为9周。

1.3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采取分别治疗法后,根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三个等级。显效判定为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经过诊断已完全消失,食管粘膜的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判定为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出现明显好转,但是没有根本性治愈,食管粘膜患处面积缩小一半;无效为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表现症状没有得到治愈,食管粘膜患处面积没有明显缩小。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纳入与排除标准

1.4.1纳入标准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被确诊后,未合并其他器官重大损伤患者,也未合并具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且临床就医资料齐全,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次临床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4.2排除标准

合并消化系统其他性质疾病的患者;出现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接受过其他治疗方式或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合并具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愿意接受本次临床调查研究的患者等。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用“±s”进行表示,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上述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对其进行表示。统计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观察组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法,总有效率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1.88%,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2.2两组患者胃镜观察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法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西医治疗法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


2.3两组一年后复发率对比分析

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为14例,复发率为33.34%,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为4例,复发率为9.50%(2=7.214,P=0.0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为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其也为高发性慢性病。患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胃食管反流病一般性治疗药物为抑制胃酸和增强胃动力型药物。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人们对胃食管反流病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与认识,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的同时,还要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其主要原因是患者伴有精神压力,也会引起胃肠道症状。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法,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法,即为在服用西药的同时,联合使用康复新液,能有效保护食管黏膜,去腐生肌,促进粘膜再生,有助于患者胃食管粘膜的愈合,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接受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84例。随机选取患者8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法,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周期均为9周。消化内科门诊进行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患者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61.88%,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医院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圣群.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症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5):53-54.
[2]宋京华,孙善明,丁艳乐,等.~(13)C-尿素呼气试验值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关性探讨[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7,39(03):211-213.
[3]赵伟,张其良,邓全军,等.Gerd Q量表联合24h食管pH监测诊断NERD的临床价值[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26(07):614-616.
[4]邱萍,静艳,文萍,等.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08):1095-1096.
[5]师全省,高丽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8):151-153.
[6]刘春芳,程艳梅,曹会杰,等.103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特征分析[J].中医杂志,2016,57(06):504-507+5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0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