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藏医泻下疗法治疗乙型肝炎抗病毒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6 11:56: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藏医泻下疗法治疗乙型肝炎抗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单独口服藏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藏医泻下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采用藏医泻下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采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医泻下疗法能够改善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总有效率,并且成本低、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藏医;泻下疗法;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项杰,桑杰东智,多杰坚赞,等.藏医泻下疗法治疗乙型肝炎抗病毒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200-201.

0引言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病变,有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之分,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疲劳、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部分患者伴有黄疸发热和肝功能损害,病症复杂,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若不及时诊治还可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者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2]。在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而藏医认为乙型肝炎是由于日常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不规律等因素造成,因此采用泻下疗法来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疗效[3]。本文将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藏医泻下疗法的治疗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乙型肝炎患者,选取标准为:(1)经过肝功能检测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测后确诊为乙型肝炎患者;(2)均有乏力疲劳、食欲不振、右上腹痛等常见症状;(3)经过医院伦理会的批准和患者的同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实验组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21~68岁,平均(38.67±5.34)岁;病程1~5年,平均(2.8 6±1.34)年。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20~67岁,平均(38.52±5.28)岁;病程1~6年,平均(2.99±1.42)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单独采用藏药治疗,口服格耿确顿丸、榜嘎居松丸、宇宁尼阿丸、格斗散等药品,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藏医泻下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步骤为:(1)先行:首先采用五味阿魏散联合酥油涂抹在除开腹部的全身其他部位,进行按摩,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若发现红色湿疹或过敏现象应及时停药。(2)正行:首先服用六味安消散催泻,服用2次,之间间隔4 h;催泻2 h后服用清道汤,十味舵手散等泻药,服用4次,之间间隔4 h;泻完后定期间断性饮用白开水,以助下泻,白开水饮用的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泻量以30次为上等,20次为中等,10次为下等;泻数以3 L为上等,2 L为中等,1 L为下等;泻出颜色以色青清稀如水为上等,浑浊如津邪为中等,色如胆汁为下等。服药时要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同时老年患者尽量选用汤剂,青年患者可选用散剂或丸剂。(3)善后:对患者进行饮食管理,以大米联合面粉做成的流食为主要食物,滋补身体,清除药物余力,随着治疗进程逐渐变流食为鲜肉汤、蔬菜粥等半流食。

泻下疗法一般于清晨空腹状态时服药,服药后用清水漱口,之后可摄入糖果,防止呕吐;服药后患者安静休息,尽量少说话并且放松肛门。针对服药泻下后身体虚弱的患者,及时用药油涂抹并按摩患者的四肢。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断,痊愈:治疗后患者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消退,HBV-DNA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HBV-DNA数量下降;无效:治疗后患者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HBV-DNA数量不变甚至上升。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患者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s)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使用2和(%)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7%,与单独进行藏药治疗的对照组相比,采用藏药联合泻下疗法的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

 

3讨论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具有病情重、临床症状复杂特点的疾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种[4]。由于HBV能够通过血液、母婴及性传播,并且经调查发现,我国每年大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或肝硬化等疾病,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想要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是关键,经过近年来乙肝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普及,急性乙型肝炎感染明显较少,这对我国乙型肝炎的防治具有显著意义[5]。

乙型肝炎患者患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当发现时已经转变为肝硬化,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藏医将乙型肝炎归为“赤巴”范畴,藏医称为“青乃丹吾”,是一种较为常见但治愈却较为困难的一种疾病,在治疗时一般西医采用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而藏药则认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养阴、调肝脾是治疗的关键。格耿确顿丸、榜嘎居松丸、宇宁尼阿丸、格斗散等藏药结合,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改善肝微循环,增加病变部位的血氧供应,从而加强病灶的修复和抗病毒作用,但研究发现,仅用藏药治疗效果不显著。

泻下疗法是藏医中最古老且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能够泻下脏腑邪气,通过排出患者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在此基础上加强胃火上升,从而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分先行、正行和善后三步[6]。首先,先行是为了驯服风这一泻下法之敌,提高泻下疗法的疗效,为正行打下基础;正行时利用消散汤等进行催泻,帮助排除淤积在患者肝脏部位的陈旧性病血和病毒,从而调节免疫因子,破坏乙肝病毒的结构,从而增强自身组织器官的自身免疫力[7]。正行时及时补充水分有助于促进下泻,但饮水过早容易引起患者呕吐,饮水过迟病邪不能排除,因此严格把握饮水时机在泻下疗法中非常中重要;善后调理主要是通过饮食上先以流食为主后逐渐转变为半流食,且食物应该以营养清淡为主,调理患者身体机能,给予营养支持。藏医泻下疗法能够有效抑制肝性脑病,并且还能够加强利胆,减少黄疸的发生率,对于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本文研究发现,采用藏医泻下疗法配合口服药物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更藏东智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泻下疗法对于泻出肝脏部位的病毒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该方法采用的均为草本植物,成本低,操作简单,能大大降低治疗的财力和物力。

综上所述,藏医泻下疗法能够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症,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俄见·叶西多杰.藏医泻下疗法简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20(6):35-36.
[2]索南卓玛,卓玛.藏医泻下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急性黄疸1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0(11):11.
[3]傲见多杰.藏医泻下疗法治疗96例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3(2):16-17.
[4]周毛吉,卡着杰,多杰拉旦.藏医泻下疗法治疗黄疸型肝炎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7):11.
[5]杨忠辉.藏医泻下疗法治疗黄疸型肝炎的效果[J].健康大视野,2018,12(5):88-89.
[6]项杰.藏医泻下疗法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9):13616.
[7]周先卡.浅谈藏医防治病毒性肝炎的意义[J].智慧健康,2018,4(19):67-68.
[8]更藏东智,卡毛才让.藏医泻下疗法治疗乙型肝炎抗病毒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20(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0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