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鼻窦炎3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6 11:18: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鼻内镜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手术治疗方式,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继而判定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疗效显著,促进引流通畅,解除窦口阻塞,避免不良反应风险,促进术后恢复进程,值得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真菌球型鼻-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

本文引用格式:巴图朝鲁.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鼻窦炎3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47,52.

0引言

为探究鼻内镜手术针对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遏制不断上升的鼻窦炎发病率,本次研究选择鼻内镜手术与常规手术方式予以临床对照分析,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鼻内镜治疗方式,共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8~70岁,平均(36.5±3.5)岁,病程3个月至3年,平均(2.4±0.5)年,其中原发灶位于上颌窦6例,中鼻道3例,蝶筛隐窝3例,蝶窦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手术治疗方式,共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9~71岁,平均(37.5±3.5)岁,病程6个月至3年,平均(2.5±0.5)年,其中原发灶位于上颌窦5例,中鼻道4例,蝶筛隐窝4例,蝶窦2例;两组患者均无手术禁忌,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且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临床资料完整,可对比。

\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予以鼻内镜手术治疗方式,针对不同病理类型,予以相应的入路方式,经尖牙窝开窗灶,予以不同角度的鼻窦炎钳,将鼻腔内的真菌团块彻底清除,同时选择黏膜咬切钳将鼻腔内息肉、水肿及增生的黏膜组织进行切除,并在鼻内镜下切除钩突尾端后,自前后方向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并尽可能降低下壁损伤,针对存在额窦病变者,将钩突上端切除,将额隐窝扩大,针对前组筛窦病变者,将筛泡切除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无需打开中鼻甲基板,针对全组筛窦皆存在病变者,将筛泡切除,打开中鼻甲基板,开放全筛。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病灶后,同时需处理窦腔外侧壁病变;术后3 d内需分次抽出鼻腔内充填纱条,5 d后需抽出上颌窦内充填纱条;术后1个月给予患者氟康唑注射液,剂量0.4 g,同时混合100 mL生理盐水,同时在鼻内镜下进行上颌窦、蝶窦内灌洗操作,并在复诊时,通过鼻内镜进行换药,持续至术腔完全上皮化[1-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手术治疗后,鼻窦窦口引流通畅、鼻腔及黏膜组织上皮化良好,通过术后随访调查发现,12个月后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3];有效:鼻窦窦口引流较为通畅、鼻腔及黏膜组织上皮化恢复显著,通过术后随访调查发现,12个月后所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未见复发征象;无效: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倾向,或呈持续恶化趋势。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包括真菌团块、分泌物潴留、窦口阻塞[4]。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分析


观察组综合有效率为93.3%(14/15);对照组患者综合有效率为73.3%(11/15);观察组综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

 

2.2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真菌团块残留0例、分泌物潴留1例、窦口阻塞0例,不良反应率为6.7%;对照组中真菌团块残留2例、分泌物潴留2例、窦口阻塞1例,不良反应率为33.3%,组间对比(2=14.568,P=0.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讨论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扩展,空气质量日益恶化,致使近年来鼻腔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其中多数疾病均由真菌感染所致;另一方面,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安全观念的逐渐提升,人们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认知水平不断完善,常规的药物控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需求,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方式[5-6]。近年来鼻内镜手术的应用程度不断提升。本次研究发现,通过鼻内镜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在彻底清理鼻窦内真菌病灶的同时,在OMC区域进行操作,精准戒除区域阻塞病灶,促进术后窦腔引流,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风险,无需扩大术区,进一步降低术中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另外,可有效降低黏膜水肿,避免复发[7-8]。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疗效显著,促进引流通畅,解除窦口阻塞,避免不良反应风险,促进术后恢复进程,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琳.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医疗,2016,35(19):154-155.
[2]刘鲜妮,张瑞永.鼻窦炎汤配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6,2(5):399-401.
[3]曹武,关兵,于爱民,等.鼻内镜下治疗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5例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13(20):1647-1649.
[4]李雪盛,钱进,李厚恩.真菌球型鼻窦炎临床分析及术后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6,22(1):24-26.
[5]王旭,郭清华,朱晓朴,等.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窦病变的效果[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12):15-18.
[6]李来坤,王学斌,黄涛.上颌窦真菌球型鼻窦炎的鼻内镜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6):93.
[7]Veloso-Teles R,Cerejeira R.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or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linical outcome and predictive factors of recurrence[J].American Journal of Rhinology and Allergy,2017,31(1):56-62.
[8]Masterson L,Egro FM,Bewick J,et al.Quality-of-life outcomes after sinus surgery in 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 versus nonfungal chronic rhinosinusitis[J].American Journal of Rhinology&Allergy,2016,30(2):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0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