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重症手足口病大多是由肠道病毒 71 型(eV71)感染引起的,病情极易迅速进展,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本文将从手足口病概述、常规护理(病情观察、高热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指导、消毒隔离与健康宣教)及并发症护理三方面对 eV71 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为 eV71 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护理提供实践经验分享。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闫钰 , 马萍 .EV71 型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83):294-295.
0引言
2008年至2016年有报告显示,手足口病仍是我国发病率最高、死亡病例数最多的丙类传染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1]。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有文献报道,在不同年度里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存在差异,但危重症和死亡病例中始终以EV71型为主[2]。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及早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病例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进展如下。
1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的概述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一口途径和密切接触,可引起手、足、臀部皮肤皮疹,口腔和咽部疱疹或溃疡,部分患儿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3岁以下的儿童是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依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3]为诊断标准,临床大多数重症患儿除有发热、手、足、口及臀部有皮疹外,均有神经、呼吸、循环系统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表现:精神萎靡、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谵忘,甚至昏迷、肢体抖动、抽搐;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咳嗽,咳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端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脉搏浅速、血压升高或下降。
2常规护理
2.1病情观察
手足口重症病例可分为重症和危重症两型,危重症病例表现为在神经系统并发症基础上的多系统损害,是引起HFMD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4]。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热程、热峰、血糖、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神经系统异常等7个变量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5]。大部分患儿在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仅表现为低热、手、足、口腔斑丘疹和疱疹而未引起重视,当患儿出现“三发一高”(发热、发呆、发抖、高血压),中枢神经系统已严重受累,病情已发展到重型或危重型而影响到疾病的预后[6]。预见性护理对患儿并发症发生起到重要影响,护理人员应了解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掌握危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警惕高危人群。可应用小儿手足口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法较客观地评估患儿[7],通过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早期识别危重症倾向的病例并及时报告,积极治疗并制定个体监测方案展开针对性护理措施,稳定病情,阻断重症转化过程。
2.2高热护理
体温持续39℃以上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出现的症状之一。高热可引起脑组织代谢增加,加重脑缺氧。中枢性发热常体温升高幅度大,表现为高热或超高热,不易控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于反复发热,应用降温措施后降温不明显的患儿应加以重视,当心率及血压超过同年龄正常值两个标准差或20%时[8],需及时报告医生。
在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恒定的情况下,密切监测体温,及时予以体温调节。鼓励患儿多喝水,当体温持续超过39℃时给予温水擦浴、冰帽、降温贴等物理降温,必要时可给予药物治疗,配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
对持续高热或超高热患儿可使用电脑控温毯,电脑控温毯能有效控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体温,有效防止并发症。每30 min监测体温1次,在降温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心率、呼吸、面色等情况,缓慢将温度降至正常范围,若出现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实施抢救。
2.3口腔护理与饮食指导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期间通常先出现口腔及咽部不适,体温升高持续1~2 d后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难忍,影响食欲,甚至拒食拒水。及时有效的口腔护理尤其重要。
每次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若患儿年龄较小不会漱口,可采用棉签蘸生理盐水的方式清洁,并用1.5%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在口腔护理基础上,根据患儿口腔溃疡的部位与程度,采用不同剂型的药物进行局部喷涂,不仅能缩短溃疡的愈合时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的口腔疼痛。有溃疡者将维生素B2碾碎调成糊状涂在溃疡面上,涂药后避免立即进食。溃疡处也可用西瓜霜喷剂、金因肽喷剂,促进溃疡愈合。对于口腔溃疡患儿,需保持口腔清洁同时,需运用抗生素来防止感染。需及时观察患儿口腔内疱疹、溃疡发展情况。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因口腔出现疱疹、溃疡的病变会引发各种不适感使患儿食欲减退、对喂食存在抵触感。
可鼓励患儿多饮水,少食多餐进食优质高蛋白、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以流食或者半流食为主。婴幼儿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婴幼儿呼吸系统及肠道系统感染的风险,有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EV71型HFMD重症化相关,当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时,可明显降低EV71型HFMD重症化的风险。对于溃疡严重和病情危重无法经口进食患儿,尽早经鼻饲给予肠内营养。也可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2.4皮肤护理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皮肤可出现多发甚至泛发的炎性丘疹、疱疹,受损局部疼痛明显、瘙痒剧烈,皮疹可使患儿搔抓而继发感染;而且抓破疱疹,疱浆渗出会引起病毒的传播。因此,患儿皮肤护理尤为重要。
积极评估皮疹、疱疹皮肤情况。需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清新、清洁,同时保持病床的清洁、平整,尽量穿棉质、透气性好、宽松的衣物,勤帮助患儿修剪指甲,防止因皮疹瘙痒而挠破引起感染与疼痛;对于卧床的患儿,经常变换体位,避免皮疹的受压破溃;高热患儿降温时动作需轻柔,以防皮疹被擦破;对于疱疹未破溃者外涂炉甘石洗剂,对疱疹已破溃者,有继发感染者,局部用红霉素或百多邦抗生素软膏;大水疱处用一次性注射器刺破水疱吸出脓液,敞开伤口,用蒙脱石散3 g+维生素B2+维生素E+生理盐水调成糊涂抹于水疱处;对于臀部有皮疹的患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及时更换尿不湿,清洗后喷利巴韦林气雾剂,也可结合鞣酸软膏进行局部涂抹,及时关注皮疹发展情况。
3并发症的护理
3.1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体征,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进展的一个重要指征,因此要严密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及呼吸节率的变化。观察患儿有无颅内高压症状,出现头痛、呕吐等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并将床头抬高15°~30°,让患儿呈头肩斜坡位,促进脑脊液与脑静脉循环,并密切监测尿量,出现尿潴留及时导尿,避免压迫膀胱而诱发脑疝。频繁呕吐者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根据病情进行中心静脉压和有创动脉压监测,并配合医生进行腰穿、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或MRI。同时,遵医嘱给予甘露醇、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等,抽搐患儿予止惊镇静处理。
3.2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系统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气管内分泌物及呕吐物。神经源性肺水肿是常见呼吸系统损伤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掌握其发病特点,早期进行识别,以便治疗干预的实施。发生肺水肿危险因素有:肌张无力、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血糖升高。及时监测血糖,血糖持续异常者应视为重病化高危患儿。呼吸功能障碍时,早期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应用呼吸机减轻心肺负担,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做好气道管理。
3.3循环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卧床时使上身体位适当抬高,以减轻心脏负荷。一旦患儿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出现花斑纹花纹,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 s),则考虑循环系统病变。如有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吸氧,建立2条或3条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药物改善心功能,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注意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避免引起医源性心脏负荷增加,导致心力衰竭。
4小结
目前尚无治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物。治疗依然以常规药物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病情观察为主。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危重患儿在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的早期征象时,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尽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而预防EV71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则以注射疫苗为主,近几年EV71疫苗研究取得了快速进展,全球已有5株EV71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当前,重症肠道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护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相关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
综上所述,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情发展迅速,可短时间内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出现不良后遗症,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积极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重点加强监护,早期识别重症早期征象,积极治疗,实施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及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病例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已取得较好研究进展,可以为临床提供指导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郭悦,韩桃利,黄晓霞,等.2008-2016年我国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析[J].病毒学报,2017,33(6):880-885.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使用技术指南[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6,22(4):458-46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25(6):8-13.
[4]齐雪梅,徐艳丽.950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对策[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5):635-638.
[5]庞敏,张雪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4,43(8):1142-1143.
[6]黄月艳,李清锋,唐汉庆,等.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重症手足口病的相关性研究[J].右江医学,2014,42(5):521-523.
[7]楼晓芳,孙晓英,周红琴.小儿手足口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法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6):7-10.
[8]陆兰芬,郑南红,周明琴.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77-3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