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笔者医院收治的58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9例)与对照组(n=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情况、生活质量水平及护理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固体食物耐受、拔管及住院时间皆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四个层面的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中实施手术室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患者术后健康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更加符合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本文引用格式:郑广娣,江天燕,张小丽,等.手术室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影响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291+293.
0引言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使得很多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得到救治,但容易造成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影响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1]。因此,手术室护理配合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对手术效果产生巨大影响,良好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术后健康的恢复[2-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笔者医院收治的58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与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具备心外科手术指征;③有高危出血征象;④能够正确表达感受。排除标准:①合并肿瘤、艾滋病等严重疾病;②合并精神性或神经系统疾病;③肝肾肺脾等器官功能障碍;④依从性差等。随机分为观察组(n=29例)与对照组(n=29例)。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16例;年龄28-69岁,平均(52.2±4.8)岁;冠状动脉搭桥术14例,二尖瓣膜置换术10例,双瓣置换术5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7例;年龄28-70岁,平均(52.0±4.9)岁;冠状动脉搭桥术13例,二尖瓣膜置换术11例,双瓣置换术5例。两组间资料比较(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与转运等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即:①按照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制订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流程,包括病房视访、物品准备、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观察、转运交接、术后访谈等内容;②在干预流程中,对每项操作的规范要求及其注意事项进行标注,对围手术期的各类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③术前1d进入病房视访,了解患者的需求与心理状态,详细的介绍手术室环境、讲解手术情况等;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完成所需仪器、设备与药品等术前准备工作;核对交接患者后,建立静脉通路,配合实施麻醉,做好安全检查与体征监测观察;调整患者至适宜体位,注意做好保暖与安全措施,及时清点手术物品,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术中操作,转运交接的过程中,注意患者安全防护、隐私保护及保暖;④每个环节的责任护士负责对干预流程中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记录,提前熟悉各项应急预案,以便及时进行处置;⑤术后2-3 d,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访谈,充分的征求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改良护理干预流程。
1.3评价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情况、生活质量水平及护理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术后相关情况指标包括:下床活动、固体食物耐受、拔管及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水平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WHOQOL-BREF)进行评价,包括: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四个层面,每个层面总分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水平越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医院管理科室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学处理,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和χ2检验,统计学意义以P<0.05确定。
2结果
2.1术后相关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固体食物耐受、拔管及住院时间皆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四个层面的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P<0.05),见表3。
讨论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是临床上颇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手术操作较为复杂、难度较大,手术的成功离不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4]。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护理服务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了“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护理服务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给现代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5-6]。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仅仅局限于配合手术操作医生完成手术,已难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亟需进行有效的创新性改革,以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7-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固体食物耐受、拔管及住院时间皆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笔者认为,实施手术室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程度的改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相关观察指标情况,显著的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所需时间,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四个层面的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皆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中实施手术室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有利于全方位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这也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肯定了手术室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手术室护理体验,更加符合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需求,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智红晓,宋葆云,杨巧芳,等.应用集束化护理预防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急性压疮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6):840-842.
[2]汤海楠,杨薇.紧张和焦虑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68-70.
[3]孟红梅,姜丽,李连丽,等.规范化手术配合应用于手术室专科培训的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2):3130-3133.
[4]冯丽珍,刘燕君,黄琳,等.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对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5):91-93.
[5]宋晓蓉.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肺保护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1):103-106.
[6]程江萍.细节化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室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1):1545-1547.
[7]陈娟,石敏.综合护理干预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ICU综合征的预防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217-218.
[8]张艳丽,张云红,王寒冰,等.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对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9,(2):242-2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