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输液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7 14:37: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输液护理中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法现选出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门诊进行输液治疗的患102例,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参照组患儿给予一般小儿输液护理,研究组患儿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输液后的液体残留量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儿及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度96.0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39%,P<0.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小儿输液护理里可以提高输液使用量的准确性,减少患儿的疼痛感,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更高,值得在临床的上积极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小儿输液;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宋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输液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343+345.

0引言

临床护理路径是当床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新型护理模式,该模式重点强调“以人为本”,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的中心,护理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可依据患儿具体的病情特点、身体情况为患儿提供最具针对性的护理服务,通过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提高患儿对于输液的依从性,减少其输液疼痛感,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儿的治疗时间,让患儿能够更快恢复健康,并使得医院的护理工作得家患儿家长的高度认可[1-2]。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输液护理中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将详细内容作如下报告。

1基础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现选出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门诊进行输液治疗的患102例,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参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介于4个月至6岁,平均(2.42±1.35)岁,其中17例患儿为腹泻,13例为支气管肺炎,9例为扁桃体炎,12为其他症状,参照组患儿于输液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介于5个月至7岁,平均(2.65±1.52)岁,其中15例患腹泻,16例为支气管肺炎,12例为扁桃体炎,8例为其他症状;本次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已经取得所有患儿家长知情同意;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在基础资料方面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下一步对比。

1.2方法。参照组患儿于输液期间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包括输液之前让患儿或家长充分了输液的相关知识,输液时主动安抚患儿的情绪,提患儿的配合度,提醒患儿家长需要拔针时马上通知医护人员,输液结束之后,对患儿的输液血管实施保护操作。研究组患儿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输液之前,护理人员先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评估,如果患儿的年龄比较小,护理人员应该要求家人配合工作,针对年龄稍大的患儿,可以采用简易的语言鼓励或者利用转移其注意力的方式,分散其注意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免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②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增强巡回次数,每15 min巡回1次,并加强健康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得患儿和家属都能充分了解到与输液的有着的各类知识及注意事项,让其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工作;护理人员需确保输液用量的准确性,尽量减少瓶内的液体残留量,确保患儿可顺利完成输液,正常情况下,需要在吊瓶内液体刚好滴空时将患儿的滴针拔出,或者等未完全滴空时马上进行拔针,以免空气进入,导致患儿或家属产生恐慌情绪;③输液完成之后,给患儿家属详细介绍输液结束后需要注意的各项事项,提醒其休息与活动期间需注意的内容,并告知其下一次输液的具体方式和时间,对于有强烈择医行为的患儿,应该让其提前对下一次输液的护士进行预约,并与患儿的家属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并给予患儿适当的鼓励性语言和赞扬,提高患儿对输液工作的配合度,为下一次输液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输液残留量、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疼痛评分采用Woog-haker笑脸评价法进行评价,最高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情况越严重。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进行评定,内容包括护理服务、专业技能以及治疗效果,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低于60分则表示为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病例数=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输液残留量与疼痛评分比较。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输液残留量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如表1所示。

2.2比较两组患儿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后,研究组的患儿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6.07%,参照组为80.39%,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如表2所示。

\

 
3 讨论

在儿科临床中,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患儿在心智和身体方面均还未发育完善,很容易对医院陌生的环境和医护人员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进而出现害怕、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导致患者儿输液过程中不愿意配合护理人员开展输液操作,部分患儿会出现哭闹或者挣扎等行为,引发针头松动或者脱落等情况,使得护理人员不得再次进行穿刺,增加患儿二次穿刺的痛苦[3-4]。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应用要求贯穿于患儿整个输液过程中,并在患儿的输液治疗的每一个对其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全方位提高输液护理的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护实现了小儿输液护理工作的标准化与流程化,使得护理工作的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大幅度缩短了患儿疾病康复的时间。此外,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工作有着显著的指导作用,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主动性,提高护理人员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与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其对于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5-6]。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输液残留量与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小儿输液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小儿输液护理的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的上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褚丽华.小儿输液护理中运用护理干预的效果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1):159-160.
[2]王珍珍.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2):171-173.
[3]王亚艳,朱秀玲.小儿输液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其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381-382.
[4]肖艳玲,黄涛.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2):81-84.
[5]汤海丽.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输液护理中的运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3):61-62.
[6]施丽霞,张长平.小儿输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5):2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7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