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经利伐沙班治疗的安全性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7 14:14: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门诊患者46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3例,分别予以华法林、利伐沙班口服用药治疗,对比不同用药方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血栓栓塞以及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门诊采用利伐沙班治疗安全可靠。

关键词:利伐沙班;心房颤动;华法林;栓塞;出血

本文引用格式:丁小亮.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经利伐沙班治疗的安全性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120+122.

0引言

目前,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一直都处于逐年上升的状态。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进行预防血栓栓塞以及脑卒的实际应用中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经验,但是在房颤消融术的安全性上和实际应用方法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1]。而且我国多数地区,仍主张给予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为华法林、利伐沙班,但关于何种药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并无明确定论。因此,本次研究提出给予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利伐沙班口服用药治疗,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心房颤动患者共计46例,都是经过临床的诊断,同时都进行了心电图的确诊,没有进行外瓣膜性房颤的治疗。纳入标准:持续性或阵发性的房颤;年龄范围≥60岁;胸超声左房舒张末径<40 mm。排除标准:有出血性的疾病以及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具有严重性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严重的出血风险肝病的患者以及血压≥110 mmHg的患者;对利伐沙班、华法林这两种药物过敏者。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3人,男性14人,女性9人,年龄65-88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4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合并冠心病5例,治疗方式是口服华法林;选择观察组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66-87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2例,原发性高血压3例,合并冠心病8例,口服利伐沙班进行疾病的治疗。发现观察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2]。

1.2方法。入院后开展常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心电图、超声心动图、INR等检查,根据检查情况控制患者的入室率。对照组口服华法林(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123)用药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2.5 mg,晚饭后0.5 h用药,一天1次,每3d对国际标准比值INR值测量一次,当INR达到1.8-
2.5之间,可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适当每次0.5mg加减剂量用药。观察组口服利伐沙班(Bayer Pharma AG,批准文号H20140132),于进餐时用药,也可单独用药,每次10 mg,一天1次。两组随访均为6个月。

1.3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INR值以及达标例数。②比较两组血栓栓塞以及出血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判断标准:轻微出血:痰中带血丝、皮肤黏膜出血、齿龈处出血;少量出血:呕血、少量咯血、阴道少量出血;严重出血:脑出血等。

1.4统计学分析。该研究工具SPSS 20.0。计量资料均数方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χ2检验,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以P<0.05表示。

\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INR对比。观察组的INR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血栓栓塞以及出血发生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血栓栓塞发生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
\


3讨论

心房颤动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和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发病率也不断地上升,如今,我国在30岁以上人群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为0.77%[3]。房颤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导致血栓栓塞发生,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等,尤其多发于老年人,尤其是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该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房颤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就是心功能、心室率紊乱受损以及心房附壁血栓。非瓣膜性房颤是人工瓣膜置换、没有风湿性心脏病、瓣膜修补的患者发生的房颤。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和非房颤患者相比较是2-7倍。关于房颤的发病危险,临床认为主要包括心房结构变化、心房过度牵拉、心肌缺血、自主神经活动异常、炎症等。若房颤治疗不及时,可能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房颤治疗关键在于:清除疾病发生的危险诱因,针对性治疗基础疾病;经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预防心动过速发生;心电转复以及窦性心律维持、控制入室率;防止房颤复发,一旦出现房颤,应及早诊断治疗;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预防栓塞等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4]。在房颤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血栓栓塞是其主要病因,因此临床选择药物时,应选择安全有效可预防血栓栓塞发生的药物。

华法林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率最高的一种口服抗凝血药物。其为双香豆素类抗凝剂,作用于患者体内可发挥对抗维生素K作用,可有效阻断凝血因子羧基化,发挥显著抗凝效果。但该药物用药过程中,需频繁监测INR水平,因此建议华法林口服目标年龄<75岁,INR控制为2.0-3.0,年龄≥75岁者控制范围为1.6-2.5范围内[5]。多数患者因需频繁监测INR,用药治疗依从性不佳,影响其推广应用。利伐沙班为一种口服吸收快、见效快、可特异性抑制凝血因子X药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高选择性以及竞争性,可有效抑制游离与血栓结合X因子,延长凝血酶原时间,还可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改善机体动脉粥样硬化。

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46例房颤患者分别口服利伐沙班及华法林抗凝治疗,经过基础的疾病治疗,将治疗组和对照组采取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的INR达标率高于华法林用药,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证实利伐沙班用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该药物为一种新型口服药物,其抗凝治疗效果得到临床实践的认可,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利伐沙班治疗心房颤动更为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具有更为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自强,胡大一,陈捷,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491-494.
[2]Lévy S,Maarek M,Coumel P,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Different Subset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General Practice in France[J].Circulation,1999,99(23):3028-35.
[3]Association E H R,Camm A J,Kirchhof P,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M]//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2.
[4]贺娟,孙丽君,齐晓飞.大面积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12):952-953.
[5]黄维义,李刚,严丽,等.华法林在慢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5):276-2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7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