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对宫外孕患者在采用甲氨蝶呤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宫外孕患者计86例,随机分为单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n=43)与联合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n=43),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采用保守方案治疗宫外孕患者,在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宫外孕
本文引用格式:石宪林,张书莉.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134+137.
0引言
宫外孕属于临床常见的异位妊娠类型,发病率较高,由于受精卵于不正确位置着床而引发,常发生于输卵管,对患者的健康有严重危害,可引发输卵管破裂,甚至可由于内出血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临床可采用保守方案与手术方案治疗。手术方案虽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属于侵入式治疗方案,容易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且将会对生育功能产生影响,故对于早期宫外孕患者,仍然推荐采用保守治疗方案[1-3]。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均为治疗宫外孕的常见药物,为探究两者联用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单以甲氨蝶呤治疗与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更为理想,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宫外孕患者计86例,随机分为单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
(n=43)与联合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n=43),对照组中患者年龄19-38岁,均数(27.4±5.6)岁,停经39例,伴阴道异常出血31例,经HCG检验发现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为(1147.9±26.8)U/L,实验组中患者年龄18-36岁,均数(27.9±5.4)岁,停经40例,伴阴道异常出血32例,经HCG检验发现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为(1151.2±28.4)U/L,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患者均经临床检验确诊为宫外孕,近期为使用相关药物治疗,已经签订同意书,排除药物禁忌症等患者。
1.2方法。对照组单以甲氨蝶呤(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443,0.1 g)治疗,给药方式为肌肉注射,剂量结合患者体重进行控制,设定为0.4 mg/kg,持续用药5 d。实验组则在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呤的同时,加用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51,25 mg)进行治疗,米非司酮使用方式为口服,每次剂量控制为25 mg,每天两次,早晚用药,持续用药3 d。用药2周后,对比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用药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三个等级,通过用药后4 d、7 d、12 d测量患者的β-HCG水平进行判定,其中β-HCG水平已经恢复正常,未超过50IU/L,判定为显效,患者β-HCG水平明显降低,但为达到显效标准,判定为有效,未见显著改善或出现宫外孕破裂,判定为无效,及时转手术治疗[4]。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发热、口腔溃疡、骨髓抑制等[5]。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资料均在Excel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设定为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不良反应。实验组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1例,口腔溃疡2例,发热1例,发生率为9.30%(4/43),对照组并发症包括呕吐3例,发热4例,口腔溃疡2例,骨髓抑制1例,发生率为23.26%(10/43),组间对比,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χ2=7.149,P=0.007)。两组患者均未见脏器损伤等重大不良反应,经过调整用药方案等方式干预后,不良反应均消失。
3讨论
宫外孕属于临床常见疾病,高发于输卵管畸形、人工助孕、宫内节育等群体,临床主要表现为输卵管妊娠,在孕卵不断发育后,容易引发输卵管破裂,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需要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以减少患者的风险。对于早期宫外孕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尽快灭杀异位胚胎,并保留输卵管,以在保障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对患者的损伤,相较于手术治疗,安全性更高,临床在采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6-8]。而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虽然在宫外孕的治疗中有了相对广泛的应用,虽然具有微创的优势,但仍然属于侵入式操作,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患者的损伤,且手术费用相较于保守治疗更高,且如果需要保留输卵管,则要求术者具备较高的操作能力,故仍然主张早期宫外孕患者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甲氨蝶呤属于化疗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通过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结合,实现对四氢叶酸合成过程的抑制,进而实现对绒毛的破坏,致死胚胎细胞被灭杀,脱落[9-10]。而米非司酮则属于黄体酮拮抗剂,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可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与内源黄体酮的竞争,降低黄体酮的活性,可促进绒毛的变形,另外也可加强前列腺素的分泌,有助于降低患者体内的黄体生成素含量,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体内黄体的溶解与萎缩,进而提高胚囊的灭杀效果。当前已经由较多研究表明,对宫外孕患者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有着较好的疗效,操作简单,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于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女性尤为适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方案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代表其疗效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代表该用药方案安全可靠。综上所述,对早期宫外孕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用药方案干预效果理想,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翠连.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4):125-126.
[2]曲静.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3):48.
[3]袁淑贞,李华梅,林芳.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3):109-111.
[4]王长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7):109-110.
[5]林高梅,罗华琼.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5(4):109-112.
[6]方慧.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6,25(2):68-69.
[7]董英芝.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133.
[8]马瑶瑶,董跃,邓杰.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7):82-84.
[9]董云虹.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87例宫外孕的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2):1667-1668.
[10] 曲静.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3):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