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机械通气极危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5例,全部患儿均接受外周动静脉换血术治疗,比较换血前后血气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无1例患儿发生死亡,胆红素总换出率为50.5%;换血后PLT低于换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治疗安全可行。
关键词:机械通气;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极危重症;新生儿
本文引用格式:石福建.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治疗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93+95.
0引言
临床上在对心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时,所采用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为换血疗法,其可使患儿机体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得以清除,可对核黄疸起到预防或减轻的作用[1]。但对于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换血疗法的应用效果研究并不多[2]。本次研究就选取机械通气极危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5例,探讨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换血疗法的机械通气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日龄3-12 d,平均(7.2±0.4)d。纳入标准:足月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超过2500 g;符合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具备换血使用证;需接受机械通气的患儿;排除标准:严重休克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明显凝血功能障碍患儿;肺出血患儿。
1.2研究方法。全部患儿均接受机械通气,使患儿机体血氧饱和度控制为90%-95%,且对其机体出现的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血糖失衡进行调整。若患儿存在ABO溶血或高胆红素原因不明,则为其应用AB、O型洗涤红细胞,若患儿为Rh溶血,则为其应用Rh血型,和其母亲保持相同。换血量控制为每千克体重160-180 mL,红细胞和血浆体积比控制为3:1或2:1,在开展换血操作时,通过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使患儿机体血氧保持稳定,开放外周静脉2-3条,换血前对患儿机体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有效清理,为躁动患儿实施镇静处理。换血速度控制为每分钟1.5-2.0 mL/kg,整个换血过程持续大约2 h,换血过程中采用10%葡萄糖酸钙按照2 mL/kg剂量进行静脉滴注。
1.3观察指标。观察本组患儿换血前后胆红素水平,包括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同时对血浆白蛋白(Alb)、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钙离子(Ca2+)进行测量。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为SPSS 17.0。(±s)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患儿换血后无1例发生死亡,同时本组患儿换血后TBIL、IBIL、Alb、B/A和PLT均低于换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机械通气下换血后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得以明显降低,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5%,和前人研究报道中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换出率基本相符[3]。同时本次研究中无1例患儿换血后发生死亡。提示在对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时,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的开展可使患儿机体胆红素水平得以明显降低,同时不会对血气分析指标产生影响,具备较高的应用安全性。有资料报道称,B/A可对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能力进行有效反映,是对胆红素脑病进行评估的危险因素,当患儿机体内游离胆红素水平增高,和神经细胞膜进行高度结合,从而使细胞发生损伤[4-5]。血浆ALB水平会对B/A比值产生影响,本次研究结果中,在进行换血后,患儿的B/A比值会显著降低,同时ALB也会明显降低,考虑可能和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血浆中ALB浓度较低,或具备较长的库存时间有关,因此在为患儿进行换血后,通过对人血白蛋白进行补充,可使血浆ALB水平提高,由此使B/A比值降低,使胆红素所导致的神经损伤减轻[6-8]。
综上所述,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治疗安全可行。
参考文献
[1]曾湘丽,肖平,周巧玲,等.胆红素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03):110-113.
[2]王卫国.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中恩经复的应用体会[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8,20(04):299-301+304.
[3]段志文,邓龑,武杨屏.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6):21-25.
[4]朱冬冬,龚德华,徐斌,等.组合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胆红素吸附系统在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1,20(03):204-211.
[5]李墨奇,寿玉立,蒲林娟,等.组合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浆滤过-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与护理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06):611-614.
[6]彭小贝,赵双平,刘雨露.基于改良Aquarius CRRT实现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CVVH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5).
[7]朱冬冬.组合式CVVH-胆红素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初步临床观察[D].南京大学,2011.
[8]邱登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97-33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