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臀部化脓性汗腺炎1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9:59: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关键词: 化脓性汗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龙俊红, 王艳逊, 孙松朋. 中西医结合治疗臀部化脓性汗腺炎1 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2017年03月01日主因“右臀部反复破溃流脓17年”以化脓性汗腺炎收入院。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喜饮酒,17年前右臀部突发花生米大小脓包,伴轻微疼痛可忍受,无发热,自行抗炎药膏局部涂抹,疗效不佳,破溃后流淡黄色脓性分泌物,疼痛减轻,后就诊当地医院行清创引流术,经静脉抗炎、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可,但17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且包块逐渐扩至整个右臀,曾先后多次于当地医院行切开引流术及抗炎治疗,创面愈合不佳,仍反复流淡黄色脓性分泌物,疼痛明显,影响生活质量,为求系统治疗遂就诊于我院,以化脓性汗腺炎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规律用药血压、血糖控制良好。饮酒史40余年,平均每日2-3两白酒。

专科查体:右臀部皮色紫暗,病变范围约30 cm×30 cm,病变中心见多个溃口,挤压可见少量淡黄色脓性分泌物,异味明显(图1)。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7.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9.2%。肝功:白蛋白39.3 g/L,血糖7.02 mmol/L。直肠腔内超声提示:病变与肛门直肠无明显关系,肛门直肠无病变。诊断为化脓性汗腺炎。

\
 
患者入院第二天在手术室腰麻下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全麻成功后,取俯卧折刀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自溃口以蚊式钳及探针探查,发现皮下坏死组织广泛,多个窦道走窜贯通,广泛切开皮下窦道,刮匙搔刮管壁炎性组织及鱼肉样坏死组织,少数部分皮肤未见瘘管侵犯,形成皮岛,保留健康皮岛,充分止血,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纱布加压包扎,术毕(图2)。

术后头孢米诺钠静点抗感染。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喜饮酒,日久易酿湿热,湿热蕴结下焦而发病,结合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四诊合参,属湿热蕴结之证,中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主,方用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如下:金银花20 g,蒲公英10 g,野菊花10 g,紫花地丁10 g,紫背天葵10 g,当归10 g,赤芍10 g,乳香10 g,没药10 g,陈皮10 g,皂角刺10 g,防风10 g,白芷10 g,天花粉10 g,浙贝母10 g,甘草6 g。局部予以中药熏洗,药物如下:芒硝30 g,黄柏10 g,大黄10 g,花椒10 g,五倍子10 g,苦参15 g,炒苍术10 g。术后每日换药,换药前予中药熏洗,换药时配以拔毒生肌膏做纱条填塞创面,患者于术后三周(图3)出院,出院后继续门诊换药治疗,经治疗术后50天创面基本愈合,目前随访2年未见复发。

2 讨论

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少见的易反复发作的汗腺慢性化脓性疾病,是汗腺感染后在皮内和皮下组织反复发作,广泛蔓延,形成范围较广的慢性炎症、小脓肿、复杂性窦道和瘘管的疾病。好发于大汗腺分布区,如臀部、腹股沟、腋下、肛门周围,多发于青壮年。本病属于中医“蜂窝瘘”或“串臀瘘”的范畴。

化脓性汗腺炎患者多有皮下反复感染化脓不愈病史,初起为条索状结节、脓包或疖肿,以后发生溃疡、深部脓肿和窦道形成,排出臭秽的脓性分泌物,最后常导致硬化、瘢痕形成和色素沉着。具有慢性迁延、很难治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化脓性汗腺炎长期不愈,有恶变可能,因此反复发作、有蔓延趋势者,应尽早手术治疗。病灶较小者,可切除坏死组织后敞开病灶,充分换药促进伤口愈合;病灶广泛,可广泛切除病灶,充分切开潜行皮下瘘管,必要时可行伤口Ⅱ期愈合或植皮。注意手术切除病灶及瘢痕组织时,应尽可能保留健康皮桥,有益于伤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六淫,过食高粱厚味,内郁湿热火毒,致邪毒壅积皮肤之间,营卫不和,热腐肉烂,化脓成瘘,故《内经·灵枢·痈疽》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疽”[1]。该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喜饮酒,日久湿热内郁,壅于皮肤之间,营卫不和,热腐肉烂,化脓成瘘,形成化脓性汗腺炎。中医在外科疾病的内治法上提出消、托、补的治疗原则。汪机在《外科理例》中主张外科疾病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一旦脓成,应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促其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2]。

本案例方用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重用金银花为君药清热解毒,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加强清热解毒之力。当归、赤芍、乳香、没药、陈皮均为臣药,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白芷、防风相配使热毒外透,浙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散结,皂角刺通络透脓外出,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两方合用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透脓托毒。中药局部熏洗以清热解毒,换药时以拔毒生肌膏做药捻填塞创面拔毒生肌、促进伤口愈合[3]。

本例患者通过中西医系统的治疗,达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通过此病例的临床观察,笔者发现对于复杂复发性化脓性汗腺炎,早期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此病治疗的重点及难点,中医药的使用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愈合时间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何永恒,凌光烈.中医肛肠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66.
[2]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7-28.
[3]侯俊杰,李大勇,李世征.中西医结合治疗臀部化脓性大汗腺炎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06):627-6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