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5: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上联合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安全性

本文引用格式:葛建英.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122+152.

0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因脑部供血不足,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诱发脑组织萎缩、坏死,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急性脑梗死发生人数高达4500万,占神经内科患者人数的78.90%[1]。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以保护脑组织功能,及时恢复脑组织供血供氧,抑制脑梗死进展为主。笔者通过该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治疗,对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相符;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40-72岁,平均(54.24±5.19)岁;观察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40-71岁,平均(55.18±5.20)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见表1。

\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治疗根据病情常规降颅内压,积极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防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山东罗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672)80 mg+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1.2.2观察组:常规治疗上联合依达拉奉常规治疗同对照组,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国药准字H20031342)3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两次;两组连续用药14 d。

1.3观察指标。①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评价神经功能,该量表总计45分,分为轻(0-15)、中(16-30)、重(31-45)三个等级,分值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②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有无胃肠道不适、牙龈出血、头晕等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
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两组 NIHSS 评分比较无差异(P> 0.05),治疗后 NIHSS 评分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
 
2.2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牙龈出血,1例恶心,1例头晕,发生率6.00%;对照组1例牙龈出血,2例恶心,1例头晕,1例头痛,发生率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生根本原因是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低度慢性炎症反应过程,炎症反应越强,梗死区域越大,脑组织缺血缺氧病理性严重[4]。而且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缺血脑组织血流恢复期间,大量氧自由基生成,致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膜损伤,造成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凋亡,且有再次发生血栓形成风险[5]。故急性脑梗死治疗时,在清除炎症反应时,应注意保护脑组织,清除血流恢复时氧自由基生成[6-7]。

依达拉奉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脑保护药物,属于氧自由基清除剂,作用强,亲脂基团强,可清除体内炎症介质,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发生、发展[8];同时可清除体内生成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血流恢复时生成的氧自由基,抑制神经、血管内皮及脑组织细胞氧化,保护脑组织功能。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依达拉奉治疗时,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作用显著;且两组用药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对照组10.00%,两组比较无差异。故依达拉奉应用,有较高安全性,对患者有一定效果。张驰松[9]进行类似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加用依达拉奉后,临床有效率为94.3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显著(P<0.05)。

支持本研究结果。综上所述,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脑组织起到积极保护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0-16]。但本次研究样本量少、研究时间短,仍需临床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晓红,郑玉敏,万里姝.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6):639-643.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3]蔡必扬,郭洪权,李华.关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翻译的警示[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9):712.
[4]高志强,盛蕾,韩伯军.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33(15):391-391.
[5]丁国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上海医学,2009,32(4):337-338.
[6]周沐科,羊洁,何俐,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966-968.
[7]王宇.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22(4):122-123.
[8]黄杰,陈燕,张斌,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0):18-20.
[9]张驰松.依达拉奉注射液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疗效分析.海峡药学,2018,8(5):215-216.
[10]何国富.依达拉奉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3):198.
[11]曹其.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9,24(5):439.
[12]桑嘉贵,龚秋霞.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10,25(24):2146-2148.
[13]徐红英,许宏伟.依达拉奉治疗中青年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37(3):231-233.
[14]李庆,陈长贵,石旭东.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四川医学,2011,32(5):706-708.
[15]张毛讲,康学民.依达拉奉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3):47-48.
[16]张晋,林力.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4):309-3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