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分析。方法按照回顾性分析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出院病历527份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
结果我院527份出院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374份,占70.97%;使用强度为每百人天52.03DDDs;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158份,占42.25%。我院使用抗菌药物的374份病历中,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的病历有59份,占15.78%;但其中部分病历存在多个不合理原因,因此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现象81例(21.66%)。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的病历中外科占18.32%;内科占12.79%。
结论我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应受到重点关注,及时给予相关干预,提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视程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合理性分析;抗菌药物;住院病历;安全用药
本文引用格式:张卫国.我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98-299.0引言
抗菌药物主要是指具备灭菌或者抑菌活性的药物,受到临床及患者的广泛认可。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普遍使用,造成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提高细菌耐药性,甚至可能增加院内感染、药源性疾病产生的风险性,不仅浪费医疗资源,同时可能降低治疗效果,危及患者身心安全,受到医疗界重点关注[1-2]。
因此若能够全面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在保障患者身心安全、促进病情快速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我院对此展开研究,按照回顾性分析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出院病历527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回顾性分析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出院病历527份作为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各个科室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1.2方法。收集并整理抽取的病历资料,遵照设计的表格进行准确填写,表格内容包括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合理性评价等。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利用国家标准规定、药典、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参考,并有两名经验丰富的主管药师点评,若有争议可将病历资料交由专家组进行讨论分析后决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限定日剂量(DDD),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1.3观察指标。收集并整理抽取病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观察其中不合理使用原因及科室分布情况。
2结果
2.1收集及整理结果。抽取的出院病历527份中,男306例,占58.06%,女221例,占41.94%;年龄7-92岁,平均
(61.47±1.24)岁,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54.65%(288/527);住院时间1-48日,平均(23.58±1.35)日。
2.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我院527份出院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374份,占70.97%;使用强度为每百人天52.03DDDs;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158份,占42.25%。
2.3抗菌药物不合理分析。我院使用抗菌药物的374份病历中,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的病历有59份,占15.78%;但其中部分病历存在多个不合理原因,因此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现象81例(21.66%),见表1。
2.4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科室分析。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的病历中外科占 18.32%;内科占 12.79%,见表 2。
3讨论
近几年,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率不断升高,治疗后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也随之增加,若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极易导致患者产生肝肾功能受损,若滥用广谱类抗菌药物,可能引起患者机体内菌群紊乱,严重者甚至被新菌群二度感染,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延长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效果,增加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因此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成为关键[3-4]。
我院对此展开研究,按照回顾性分析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出院病历527份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占70.97%;使用强度为每百人天52.03DDDs;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占42.25%。相关规定中明确规我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控制在40DDDs以下,因此应受到我院重点关注,积极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另外微生物检验样本的送检率虽然达到了标准规定,还仍需引起重视,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保证用药安全。
上述分析中看到:我院使用抗菌药物的374份病历中,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的病历占15.78%;但其中部分病历存在多个不合理原因,因此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现象占21.66%。59份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的病历中,外科占18.32%;内科占12.79%。经过分析发现:①疗程:过度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也提高医疗费用,因此临床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使用。②用药时机:若用药时机不当,极易导致药效降低甚至消失,应遵照相关规定在术前0.5-1 h或者麻醉时给药,使切口暴露后局部组织已经具备杀菌效果[5]。
③遴选药物:若用药合理可达到治疗效果,并缓解病情,反之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因此用药时应谨慎选择。④用法用量:用药剂量过大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剂量过小无法达到治疗效果。⑤联合用药、适应症不符:存在配伍禁忌可能直接降低药物的抗菌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而适应症不符现象较少,应避免在没有抗菌药使用指证下选择用药。另外外科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较多,可能与围术期用药时机不当或者疗程不合理有关,应提高围术期对抗菌药物的监督与管理,保证用药安全[6]。
综上所述,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性较高,应受到临床重点关注,积极控制并管理用药情况,促进用药合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文艺,刘学坤,蒋学华,等.某院1247例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40(9):704-707.
[2]张楠,陆红柳,杨慧鹃,等.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调查与用药合理性评估[J].中国药房,2016,27(29):4047-4049,4050.
[3]张蔚,黄丽,龙丽辉,等.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32):4486-4489.
[4]甄健存,卞婧,郑婷婷,等.2014-2015年全国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数据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7):917-920.
[5]李燕.我院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12(5):307-310.
[6]杨玲.100例妇产科围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1):175-1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