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每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是94.1%、(85.3±1.4)分、(15.3±1.1)分,与对照组患者的61.8%、(71.4±1.5)分、(19.4±1.2)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急性脑梗死;抢救;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郭旭楠.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05+208
.0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该疾病发作时,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对于抢救及时的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肢体运动障碍、偏瘫等,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危害[1]。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需要及时抓住最佳治疗时间,采取适宜手段,提升患者脑血管再通率,保护患者的可逆性损伤神经元,并在此过程中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从而促进患者预后[2]。本次研究中,将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措施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出68例进行统计学研究,将所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男、女各23例、11例,年龄为53-72岁,平均(62.1±1.3)岁,并发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各12例、13例、9例。
观察组34例,男、女各22例、12例,年龄为51-72岁,平均(61.9±1.2)岁,并发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各10例、11例、13例。对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患者送至急诊室后,护理人员迅速连接心电图、呼吸机等急救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积极的配合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
1.2.2观察组:采取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措施,具体包括:①院前抢救,在接到急救电话后,通知抢救小组及时出诊,在救护车上及时与患者家属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并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如保持适宜姿势,达到现场后,立刻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上吸氧装置、抽血,并建立静脉通络。同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进行判断,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抚,及时转送至医院。
②急诊接诊,护理人员要及时将患者送至抢救室,判断患者病情,并检查患者各项指标,配合急诊医生开展抢救工作,引导患者家属保持健康心理。③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治疗的目的、效果及潜在并发症,获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并提前准备好手术用品。
④溶栓护理,在溶栓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帮助患者选取适宜提问,减少患者床上翻身,并控制好输液速度。⑤术后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构建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引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测,并定时测量患者血压。患者病情稳定后,帮助患者翻身,逐步引导患者下床运动,对患者进行机体功能康复锻炼。同时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纤维、低盐低脂饮食。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及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观察比较[3]。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4.1%(32/34),其中有8例基本满意,10例满意,14例非常满意;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总满意度为61.8%(21/34),其中有5例基本满意,12例满意,4例非常满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是(52.3±1.2)分、(53.1±1.3)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是(85.3±1.4)分,与对照组患者的(71.4±1.5)分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3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1.3±1.5)分,与对照组患者的(22.1±1.3)分相比较,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是(15.3±1.1)分、(19.4±1.2)分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危害大等特点,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害,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4]。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必须及时抓住最佳治疗时间,并采取科学的治疗手段,结合良好的护理措施,全面提升抢救效果[5]。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措施是针对急性脑梗死疾病提出的一种综合性护理手段,其从患者入院前一直到患者出院,全过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限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临床护理依从率[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4.1%,相比对照组患者的61.8%有显著差异,P<0.05。
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各是(85.3±1.4)分、(15.3±1.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1.5)分、(19.4±1.2)分,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这表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采取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措施,更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以针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更加有效的抢救活动,能让患者闭塞的血管尽早疏通,挽救了患者病灶区域内濒临坏死的神经元,缓解了疾病带来的神经功能损伤。
同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消除了其不良心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信心,促进了患者预后改善。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采取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降低轮患者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丹,侯丽,蔡媛媛.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8):756-758.
[2]华润.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7):1029-1030.
[3]黄捷,林丽飞.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全程优化护理实用[J].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14-16.
[4]佟静,刘宝戈.急诊全程优化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12):1155-1158.
[5]杨华,黄贵祥,曾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2):83-85.
[6]刘文红,马丽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1):55-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