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2-27 09:45: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实施后外侧入路4及后内侧入路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

参照组实施后内侧入路,实验组实施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治疗中可显著提高膝关节功能与膝关节活动度。

关键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膝关节功能

本文引用格式:颜海波.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172.

0引言

胫骨平台骨折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膝关节创伤,致病原因主要为患者膝关节遭受到暴力撞击或坠落时压缩暴力所致,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关节内积血、关节活动障碍,且一部分患者在临床还有伴有不同程度的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及膝关节韧带[1]。

临床上针对该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因其骨折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常规手术入路无法对患者骨折部位予以充分地暴露,现阶段临床上可采取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两种方式。

基于此,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后分别实施后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参照组(35例):男、女比例为20:15;年龄23-69岁,年龄均值(42.56±6.23)岁;致伤原因:摔伤6例,交通事故16例,高处坠落伤13例。实验组(35例):男、女比例为21:14;年龄24-70岁,年龄均值(43.15±6.07)岁;致伤原因:摔伤7例,交通事故17例,高处坠落伤11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纳入标准[2]:(1)所有患者经影像学确诊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2)患者与家属知情配合,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与造血系统疾病;(2)伴有认知、意识与精神障碍;(3)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4)不同意本次研究者。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钢板内固定手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予以支持与对症治疗,进行皮牵引制动后予以消肿、抗感染治疗。术中取漂浮体位,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3]。参照组:后内侧入路,将外侧腘窝皮肤皱褶处作为横向切口起点,并根据腓肠肌内侧头弧至其远端用手术刀作一个切口,确保切口性状呈现为倒L型,将全厚筋膜皮瓣掀起后对周围动静脉与神经予以保持。

据情况钝性分离腓肠肌并充分地显露内侧,将其向外侧轻微牵拉后对胫骨近端后侧以及后外侧平台进行充分暴露。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外侧入路,根据患者腘窝皱褶外侧做一个长约10cm直切切口,对面结缔组织予以钝性分离后将外侧动脉结扎,向内牵拉腘动静脉以及胫神经,比目鱼肌进行剥离,腘肌充分暴露后并向内牵拉,尽可能地将患者胫骨后外侧平台进行暴露[4]。

两组患者在时候书治疗完成后均行常规移位或塌陷关节复位,完成植骨填充后采用钢板加压,上述各项操作完成后将切口缝合,并进行抗感染处理。

\
1.3观察指标

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和膝关节活动度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指标经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指标以%形式展开,2检验;计数指标行±s形式展开,t检验。结果若为P<0.05,表示组间对比观察指标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3讨论

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术后后柱骨折,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特殊骨折类型。在临床治疗中因骨折类型较为特殊,骨折线偏后,因而实施前侧入路手术治疗无法对骨折线予以清晰看到,进而造成术者无法在直视条件下予以操作。并且对于关节面塌陷、部位骨折骨质压缩情况时,无法采取前侧入路手术方式予以植骨与复位,现阶段临床上主要以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为主[5-8]。

在临床治疗中,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手术的常见入路方法我后内侧入路,进而能够对患者胫骨平台后柱予以充分暴露,进而显著地防止手术入路对神经及血管造成损伤,进而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治疗中可显著提高膝关节功能与膝关节活动度,可取得较好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姚龚,林文,李敏,等.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8,15(6):29-31.
[2]王鹏斌,王立松,苏秀君,等.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48(4):499-501.
[3]张军,张韶民,郭永杰,等.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9,21(3):220-223.
[4]张逸飞,周业金.经后外侧入路治疗单独性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11例[J].安徽医药,2019,23(3):554-556.
[5]吴小宝,陈晓君,张利萍,等.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JOA评分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1):1419-1421,1444.
[6]陆军.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77):111-113.
[7]曾潮勇.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倒L型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柱骨折的临床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7(21):201-202.
[8]胡孙君,张世民,张英琪,等.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手术入路的深层解剖及后外侧与后内侧比较[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8(05):333-3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5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