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
护理2个月后观察效果,包括患者各血糖指标变化、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变化。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糖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要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要低,实验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其血糖指标及生活质量,并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同时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2型糖尿病;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赵大梅.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对4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15+243.
引言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多发、易发、治疗周期长及并发症多等特点[1]。据临床资料[2]记载,2型糖尿病是目前临床糖尿病患者占比最多的类型,约为90%,且患者多为35-40岁之后群体。在临床中2型糖尿病患并不是指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或完全丧失,部分患者则存在胰岛素分泌过多等情况,但胰岛素作用较差,导致其出现胰岛素缺乏状态。
患病后如未能得到有效治疗,便会对其心、脑、脏器及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对其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故而临床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必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干预,从而对其健康提供保障。本院围绕上述理论开展研究,选取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对其中45例采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开展对比研究,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90例于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血糖各指标检测确诊为2型糖尿病;②明确并自愿参与本研究;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认知功能障碍;②合并严重脏器受损;③参与其他研究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实验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6-64岁,平均(49.6±1.4)岁,病程1-7年,平均(3.6±0.4)年;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6-65岁,平均(49.8±1.6)岁,病程1-7岁,平均(3.5±0.5)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SPSS 21.0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对患者实施护理,并与医师开展交流,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护理内容进行调整。
1.2.2实验组采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包括健康状况、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心理状态及血糖各指标情况,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饮食干预计划;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将疾病形成、发展、治疗方案、护理内容及后期预防控制等相关信息对其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对自身及疾病的认知,并指导其对自身标准体质量进行计算,即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体质量10%-20%为不足;>标准体质量10-20%为超重,后结合其实际情况对饮食干预计划进行调整;日常饮食应严格控制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摄取,确保合理分配比例,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15%,脂肪应控制在20%-30%,碳水化合物为55%-65%;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患者蛋白质及肾功能正常者,每日体质量应控制在0.8 g/kg为宜;
对于肾小球功能下降者,则应控制在0.6 g/kg每天。脂肪摄取应以植物油为主,严禁食用油炸类食物及高饱和脂肪酸食物;对于碳水化合物,应严格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取,可适当增加低蛋白、氨基酸食物摄入;针对每个人不同饮食习惯在上述基础上可轻微调整,制定针对性食谱,确保膳食合理搭配及社区,以对其血糖进行控制的同时,促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1.3研究指标。护理2个月后观察效果,包括患者各血糖指标变化、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变化。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综合评分问卷进行判定,项目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等,总分4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以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作为判定标准,包括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血糖检测、运动、药物治疗等项目,总分77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好[4]。
1.4数据处理。本研究数据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数据呈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呈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当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糖蛋白对比。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糖蛋白分别为(6.22±1.21)mmol/L、(6.51±1.62)mmol/L、(6.15±0.23)%,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糖蛋白分别为(7.56±1.32)mmol/L、(7.95±2.01)mmol/L、(7.26±0.52)%,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糖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要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5.020、3.742、13.096,P=0.000、0.000、0.000)。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1/45),其中呕吐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
(12/45),其中呕吐4例、恶心3例、腹泻3例、腹胀2例,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要少,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8.991,P=0.003)。
2.3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别为(34.26±1.27)分、
(64.16±2.06)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别为(28.66±1.32)分、(45.52±2.11)分,实验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0.508、42.403,P=0.000、0.000)。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终身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有家族史者、肥胖者[5]。据临床资料[6]记载,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包括遗传、环境、年龄、种族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患病后患者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肥胖、疲乏无力等临床表现,随疾病不断发展,患者血糖长期属于较高水平而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便会对其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以往临床多辅以常规护理干预,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疾病治疗周期较长、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导致临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并不能取得满意效果。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是近年来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通过长期饮食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改善,协助临床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
应用于临床中,能够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制定饮食干预措施,包括饮食习惯、个人喜好、健康状况等,严格控制其每日正常营养摄取及膳食均衡,协助其养成正确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对其血糖指标进行控制。同时,对其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增强患者对自身的认知,以积极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开展,以对其干预效果提供保障[7]。本研究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糖蛋白等血糖指标得到明显降低,并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提升,证实采用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疗效。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其血糖指标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其生活质量及自我控制能力进行提升,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保振,蔡晓凌,韩学尧,等.中国成人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临床特征的荟萃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25(12):1097-1102.
[2]杨彩娴,黄启亚,钟国权,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续治疗方案的随访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25(5):397-402.
[3]郭海健,苑随霞,毛涛,等.2型糖尿病患者及前期人群与血糖正常人群的生活质量现况比较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9(5):286-291.
[4]姬云涛,马春芳,王云娥,等.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9):2328-2331.
[5]孙鹤贞.2型糖尿病血糖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376-377.
[6]王丽琼,朱红芳,潘群.社区糖调节受损及2型糖尿病患病状况调查及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2016,36(11):2763-2765.
[7]禹媛华.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7):147-1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