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侧支循环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2-26 09:40: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DSA证实为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SA所示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为侧支良好组与侧支不良组,分析血管狭窄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对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

结果重度狭窄者与闭塞者的侧支良好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不良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比率明显高于侧支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管狭窄程度严重有利于侧支循环生成,高血压、糖尿病不利于侧支循环建立。

关键词:脑梗死;大脑中动脉;侧支循环;影响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张桂风,张柳英,李莉,等.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侧支循环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83+87.

0引言

近年来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日益升高,在中国已成为首要的死亡原因[1]。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超早期血管再通和抗血小板治疗,然而由于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大多数患者失去超早期血管治疗的机会[2]。

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以延长治疗时间窗,增加治疗的获益率,降低复发风险。目前国内对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影响因素尚有争议。本研究对分析了65例行DSA检查证实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因急性脑梗死住院并行DSA检查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19例;年龄34-80岁,平均(64.24±5.60)岁。由2名神经内科专业医师采用NASCE标准计算血管狭窄程度、ASITN/SIR的侧支循环分级系统评价侧支建立情况系统。65例患者中,重度狭窄者39例,其中侧支良好者20例;闭塞者26例,其中侧支良好者21例。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均为首次发病;资料完整;均经脑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急性缺血性卒中,入院3天内行DSA检查,结果示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且为此次缺血性卒中的责任病灶,对侧MCA正常或轻度狭窄。排除标准:动脉炎、烟雾病等所致脑梗死及心源性栓塞等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心肺疾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1.3研究方法及评价标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外周血测得血沉(ESR)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检查指标。

\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DSA检查结果。单侧MCA闭塞组患者的侧支良好比率高于重度狭窄组(80.8%VS 5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侧支良好组与侧支不良组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ESR、CRP、HCY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不良组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比率高于侧支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3讨论

脑的侧支循环是指在脑的供血动脉发生重度狭窄或闭塞时,脑血流改变血流路径达到缺血区,起到代偿作用,从而挽救缺血区缺血半暗带。关于侧支循环生成的影响因素观点不一致[3]。

本研究中闭塞组患者的侧支良好比率高于重度狭窄组(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糖尿病、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侧支循环生成良好组(P<0.05),其他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血管狭窄重有利于侧支循环形成,这可能与血管狭窄重者是脑血管供血区长期处于低氧状态[4],促使多种促血管生长因子生成,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促进大脑侧支循环;糖尿病、高血压不利于脑侧支循环生成。

糖尿患者侧支信号生成不良考虑高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影响新生血管生成,有一些研究表明血糖水平对侧支循环生成影响不大,考虑可能与侧支循环分组不同有关系。高血压对侧支循环影响考虑与降低软脑膜侧支循环顺应性有关,也有一些临床未能发现高血压与侧支循环生成有影响作用,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对高血压水平分级有关,有研究显示血压在(153±25.4)mmHg水平时,有利于侧支循环形成,高于此水平,高血压阻碍侧支循环形成[5]。

综上所述,血管狭窄程度、高血压、糖尿病与侧支循环建立密切相关。狭窄程度越严重侧支循环建立越好,高血压、糖尿病对侧支循环生成起抑制作用。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管狭窄等因素,有利于脑侧支循环生成,减轻神经功能损坏,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GAO Y,JIANG B,SUN H,et al.2018.The burden of stroke in China: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epidemiological survey[J].PLoS One,13:e0208398.
[2]Bang OY,Goyal M,Liebeskind DS.Collateral Circulationin Ischemic Stroke:Assessment Tools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J].Stroke,2015,46(11):3302-3309.
[3] XING Z,PEI J,TANG L,et al.2018.Tradition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Protocol fo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ies[J].Medicine(Baltimore),97:e0413.
[4]Faber JE,Chilian WM,Deindl E,et al.A brief etymology of the collateral circulation[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4,34(9):1854-1859.
[5]CIPOLLA M J,LIEBESKIND D S,CHAN S L 2018.The importance of comorbidities in ischemic stroke:Impact of hypertension on the cerebral circulation[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38:2129-21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5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