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协同中的作用研究(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8-25 14:15: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由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构成, 是一个由多个主体构成的复合型团队。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队伍间相互协同合作是必然要求。辅导员在党委的领导下, 是协同工作的主要力量。高校应深化辅导员队伍与其他队伍间的业务协同和职业协同, 促进辅导员队伍与其他队伍间的团组协同和管理协同, 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之间的网状协同工作模式, 共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全面提升育人水平。

关键词:
辅导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队伍协同;

基金: 2017年度上海“阳光计划”项目“教育者先受教育——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研究” (项目批准号:17YG15);

\

一、协同合作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2016年12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1]随后,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 要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 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2]由此可见,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采用集团协同作战的方式, 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1. 协同合作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当前, 国内外形势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不同思想和文化在交流中交融、交锋, 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互联网、自媒体等新兴传播渠道迅速发展, 在有力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 也给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和冲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课题,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十分紧迫。

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体。但是, 各支队伍的学科背景、工作内容、专业化程度、职业发展目标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长久以来, 各支队伍已经形成了各自相对成熟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格局, 相互间协同不够, 缺乏协同创新的思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 从而促进学科更好地发展。

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多主体间协同的一个缩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支力量是工作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更是发展共同体。多支队伍之间的协同合作, 能够有效地避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主体之间的隔阂, 更能够互补短板、共谋发展,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境界。

二、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多支队伍协同合作的关键力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学校党政干部指的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分管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的学校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等校级领导;共青团干部队伍指的是学校团委领导干部以及各级学院团委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开展思想理论、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课教师;辅导员主要负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等;班主任根据自身特长对学生的学业、思想和行为进行指导;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则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工作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疾病。[3]在党委的领导下, 在党政干部的带领下, 辅导员队伍是能够推动整体协同的关键力量。

1. 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具备良好的协同基础

辅导员是其他几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后备军。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教育部令第43号) 指出,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双重”身份意味着多重要求, 辅导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协调等多方面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双线”晋升政策使得优秀的辅导员能够有机会晋升为学校的各级管理干部, 想意识。

多主体性的客观存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从事该项工作的多支队伍必需打破壁垒、协同合作。只有形成合力, 才能更好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同应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战, 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2. 协同合作是各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形成职业共同体的内在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构成进行了描述, 还对其中每一支队伍的工作侧重进行了解释。具体如下: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 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

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只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多主体性的一个表征, 各支队伍在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都各有长处和短板。以高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支队伍为例, 高校辅导员专业背景各不相同, 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占有较大的比例, 整体而言,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 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 理论基础扎实, 但是他们对青年群体的时代特点把握不够充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往往会忽略对实践活动的考察, 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科建设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倾向。而反观辅导员队伍, 由于经常与学生群体接触, 对学生非常了解, 往往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特点, 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可见, 两支队伍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 互相协同开展工作, 不仅能够激发辅导员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自觉, 还能够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也让具有研究能力的辅导员有机会转岗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者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流动进入其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具有较为顺畅的机制, 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协同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

辅导员具有更强的包容精神和协作意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 (教思政[2014]2号) 规定, 辅导员应当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 不仅要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 还要了解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辅导员工作所依托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在综合性和实践性方面都比较强的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对辅导员综合知识储备和学习的要求, 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其他学科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内容的交叉, 都使得辅导员能够运用相应的话语体系同其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行沟通和交流, 为协同合作奠定了良好的互通、互信基础。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信息源头。从学生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到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 辅导员的工作几乎涵盖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是大学生在校园内相对最为固定、接触最为频繁的一支教师队伍。作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队伍具有年纪轻的特点, 更易于同大学生进行“无代沟”交流, 能够获取到大学生在思想方面最真实客观的情况, 较早地发现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 辅导员是最为了解大学生思想现状和动态的一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最具价值的一线信息, 为协同合作奠定了信息共享、合作共赢的基础。

2.辅导员具有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协同的现实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支队伍的组织归属、队伍构成、工作方式、考核机制等方面都各有异同, 但由于工作目标和工作对象相同, 所以队伍与队伍之间都或多或少存在沟通与合作。梳理各支队伍的沟通与合作现状能够比较直观地呈现它们之间的现实关系。

沟通情况主要包括沟通方式和沟通频度两个主要因素。其中, 沟通方式主要包含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横向沟通和斜向沟通四种类型。上行沟通是指组织成员通过一定的渠道与管理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 主要表现为下级对上级的请示汇报、意见建议等。下行沟通是指组织中信息从较高层次流向较低层次的一种沟通, 一般体现于上级给下级发布命令、指示等。横向沟通是指组织中同一层次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能够增强组织内部同级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斜向沟通是指在正式组织中不同级别又无隶属关系的组织、部门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常发生在直线部门与参谋部门之间。[4]

沟通频度主要分为紧密配合、松散配合和零散配合三种类型。所谓紧密配合, 指的是在日常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等工作平台上具有广泛而密切的合作, 是具有一定周期且有相应制度保障的一以贯之的合作形式。松散配合, 指的是配合的程度称不上紧密但没有间断过、虽然没有全面铺开但是仍具有一定规模和周期性的合作方式。零散配合, 指的是零星且松散的配合形式, 规模较小, 影响有限, 并且没有形成规范和体系, 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阶段性。

合作现状主要分析合作形式和深入程度两个主要因素。合作形式主要分为单向合作和双向合作两种类型。单向合作指的是合作双方主要以一方主动输出、另一方被动输入的方式开展合作。双向合作指的是合作双方都互为输入和输出, 合作方式更加多样。深入程度主要分为浅层、中度、深层三种嵌入程度:浅层嵌入相对来说形式大于内容;深层嵌入指的是触及制度规范、重在合作内容的深度合作, 是两支队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融状态;中度嵌入是介于浅层与深层嵌入的中间状态。

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支队伍两两之间的沟通及合作情况逐一梳理列表, 对沟通情况中出现“紧密沟通”字样的单元格进行标识, 合作现状中出现“中度嵌入”及“深层嵌入”的单元格进行标识, 具体情况如下表。这些单元格所在横纵字段中所涉及的两支队伍即是协同现状较为紧密的队伍。

辅导员所在的行和列中被重点标识的单元格最多。由此可见,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支队伍的两两组合协同中, 辅导员队伍同其他几支队伍的协同面最广、协同程度最高。

比如,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合作承担一个学生群体的教育工作, 日常交流紧密;经过专门培训且获得学校各级心理咨询教师资质的辅导员是构成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等等。由此可见, 辅导员队伍除与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之间的协作还相对较为薄弱之外, 同其他几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之间的沟通都非常紧密, 合作也很深入。因此, 辅导员具有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协同的现实条件。

三、以辅导员为主体,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协同程度

在高校的各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 既有两两协同, 也有多头协同, 但无论是哪种协同方式, 辅导员都毋庸置疑地成为协同的核心力量。这不仅源于辅导员队伍年轻化、外向开朗的群体特质, 更源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校应提升辅导员队伍与其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协同层次, 拓展协同范围, 加深协同程度, 更好地发挥辅导员队伍的关键作用, 从而创建全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协同合作的新模式, 凝聚力量, 共谋发展。

1. 深化辅导员队伍与其他队伍间的业务协同和职业协同

业务协同是将各种业务系统纳入一个统一的平台中, 从而实现业务关联与协同应用。每一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侧重各有不同, 但“育人”是他们共同的关键业务。辅导员队伍与其他队伍间的业务协同, 就是以“育人”为工作主线, 搭建起彼此协同工作的平台, 对各自领域的工作内容进行协调、优化和整合。比如, 辅导员可以发挥组织活动的专长, 协调各方资源, 牵头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沙龙, 将各支队伍在各自育人领域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到沙龙中来, 充分讨论, 集思广益, 共同应对, 提升育人实效。又如, 在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承担的诸如“形势与政策”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可以以教学工作的促进与提升为业务平台开展协同, 辅导员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 加强理论功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向辅导员学习, 更加贴近学生, 从而实现互相取长补短与共同进步。

职业协同是指在业务协同基础上, 个人在开展自己承担的工作时与其他人员发生的工作联系。在点对点的个人协同工作中, 辅导员源于自身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压力而产生的协同动力相对其他几支队伍是最为充沛的。因此, 在职业协同中可以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 拓展协同内容, 拓宽协同渠道, 加深协同程度。譬如, 在辅导员同心理咨询教师的协同中, 原有的模式往往是以学生心理问题个案而引发的辅导员向心理咨询教师咨询和求助的过程。在更高层次的协同要求下, 辅导员不仅要“受人之鱼”, 更应“学人之渔”, 通过向心理咨询教师学习, 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以及学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 从而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来处理学生的各类情绪和心理问题。

\
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支队伍协同现状 

2. 促进辅导员队伍与其他队伍间的团组协同和管理协同

如果说个人协同是点上的协同, 那么团组协同就是线上的协同, 指的是不同队伍之间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并且被不断推进的协同过程。辅导员队伍同其他几支队伍之间相对紧密的沟通联系为建立全面的团组协同工作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同辅导员队伍相对联系最为松散的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来说, 可以创新协同模式, 以达成某个目标、完成某项任务、针对某个项目而组建一个跨领域团队的方式来开展团组协同。譬如, 在社会学教师开展的社会调查项目中, 辅导员可以借助其紧密联系学生的特点, 为教师遴选合适的学生作为调查员参与项目, 并且协助社会学教师进行相关的面试、录用、培训和过程监督。通过这样的项目合作, 辅导员也能学习到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这样的团组协同方式可以推广到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的协同中。

管理协同是居于业务协同、职业协同、团组协同之上的最高层次的协同, 应是现阶段高校管理体制中最重要的协同。它不仅要求多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分管领导之间的协同, 更是一种战略协同、政策协同和制度协同。管理领导层的联席会议制度是一种不打乱原有工作节奏和工作方式的较易实现的协同方式。联席会议可以加强各支队伍管理层之间的交流和互信, 更能够在宏观层面确定战略、制定政策以及创新制度。就辅导员队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协同而言, 可以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联席会议的召集人, 学生工作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负责人担任业务主管, 成立协同工作办公室, 借助行政的力量, 整合相关资源、搭建合作平台, 通过联席会议促进两支队伍的深度融合。

3. 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之间的网状协同工作模式

深化和促进辅导员队伍同其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业务、个人、团组和管理等层次上的协同, 其主要目的是以辅导员队伍为主干力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整体协同度。这样的整体协同不是辅导员队伍同其他几支队伍的单线协同, 或是两两之间的多线协同, 而是各支队伍多维度、多层次交织而成的网状协同。辅导员队伍在其中起到创建协同范式、促进协调推进的关键作用。

高校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 在党政干部的指导和带领下, 以辅导员队伍作为协同前哨站, 逐步建立各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网状协同的大环境, 使得多支队伍同心、同向、同行, 合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才能不负党的嘱托, 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能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17-02-28.
[3]杜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者角色定位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4 (6) .
[4]陈春花, 杨忠, 曹洲涛等.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216.

《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协同中的作用研究》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825/2018082502194143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6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