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三种规 律”是对新形势下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方法论概括和哲学性反思,蕴含 着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和管理科学性的辩证统一思维,体现了以学生成长为价值基点、以教书育人为重心和 以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科学化相统一的价值协同原理,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教书育人规律; 学生成长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和殷切期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及“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这一问题。马克思认为人类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够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严格遵循“三种规律”,才能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好人才培养“方向关”和“质量关”。
一、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基点
“教育的成效如何不仅取决于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被教育者,取决于他有无认识周围世界的愿望,有没有学习科学文化成就、掌握社会主义生活规范和准则的积极性和自觉性。”[3]学生的成长是学生自身对外界人和物的存在、需要、发展及变化的反应并与外界进行物质和精神交换的过程总和。
1.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以尊重学生主体性为前提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4]主体性是人自 为存在的标志,主体性满足包括摄取性满足和被动 性满足,主体性残缺会导致人格残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必须以尊重学生主体性为前 提,尊重学生主体人格和主体价值。围绕学生要弄 清楚学生的所欲、所困、所惑背后的真实动机及原 因,要善于掌握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敷衍 了事、走马观花; 关照学生要全面关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心理、感情、就业和家庭等,而非口是心 非、形式主义; 服务学生充分体现了学工人员的服务职能,只有在服务中才能最大限度考量对学生主 体性关照,在服务中发展人、在服务中引导人、在服 务中感化人,而非发号施令,高高在上。
尊重学生 主体性蕴含着以下价值: 一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我存在感; 二是激发学生的创新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获得感; 三是激发学生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精神。人的主体 性回归最终体现在人对社会的回归也即体现在人 的社会价值。青年大学生群体不仅具有思想积极、敢于创新、个性鲜明、敢于挑战等优秀品质,同时他 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迷茫期,这正是 大学生成长规律的体现,高校应顺应这一发展规 律,把大学生“主体性”作为育人、教育、管理、科研 等一切工作的首要考核“权重”,让学生真正感知自 己的价值备受尊重,自己的权利备受重视,涵养学 生主人翁精神。
2.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以满足学生合理需要为抓手
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类心理结构中最根本的东西,是人类个体和整个人类发展的原动力。”[5]需要是人的本性,没有需要就没有发展,人的需要的 满足促进了人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 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 积极的借鉴意义。遵循人的价值需求逻辑,满足学 生的合理需要,实现学生合理利益的最大化就是尊 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对学生的不合理需要或暂不能 满足学生之所需应及时告知并有效疏导,切忌采取 打压、封堵、忽视和漠视态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正是建立在“需要—满足—再需要—再满足……” 这样永续的良性“供需链条”之上,在满足学生的差 异性需要中促进学生的层次性发展,随着学生的需 要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到精神、由个人到集体、社 会、国家的跃迁,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价值的含量 也就越突出。“人的需要所具有的思想品德的内涵,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逻辑起点,也是协调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重要形式。”[6]人的需要本身孕育着以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是人的“需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可能———思想政治工作是满足“需要”的工作; 二是人的“需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科学———“需要”因人而异,教育必因材施教; 三是人的“需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必要———人的“需要”的矛盾性和多样性需要思想政治工作 协控和引导。
3.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以科学的试错教育为补充
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运用“猫的实验”说明了 试错法的本意是“从多次尝试解决问题却多次遭遇 失败中寻求问题解决之道”。科学的试错教育蕴含 着两个前提: 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应理性看待试错问题,理性看待失败和挫折并允许失败、包容失败; 二是学生要敢于试错。“我们的教育要改变‘犯错 是坏事’的观念,要教导学生敢于尝试错误,敢于面对错误,敢于承担错误,并善于利用错误。”[7]试错 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唤醒学生对错误、失败的理性 认识和营造允许失败的宽容环境,每一次对失败的 理性反思都预示着进一步走向成功,面对学生的失 败,切忌固持“一棒子打死”的态度。英国科学哲学 家卡尔·波普尔说,试错法的成功主要取决于: “提出足够数量( 和独创) 的理论,所提理论应足够多样化,并应进行足够严格的检验。这样,如果我们有 幸,就可以排除不适合的理论而保证最适者生存。”[8]科学的试错法包括试错方法的科学和试错价值的科学。试错方法的科学正如卡尔·波普尔 所说: 提出足够数量( 和独创) 的理论,所提理论应足够多样化,并应进行足够严格的检验; 试错价值的科学也即对试错持理性的态度: 如果我们有幸, 就可以排除不适合的理论而保证最适者生存。

;
总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基点,只有在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主体性并施之以科学的试错教育,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
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9]教书育人规律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科学化的有机统一。
1.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首先要“教好书”
全员育人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对传统“我教书,你育人”观念的摈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 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 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0]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教书是传播科学 文化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育人的主要途径。思想 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一是在改进内容中加强; 二是在改进方法中加强; 三是在改进思维中加强; 四是在改进效果中加强,同时,要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提高专业课教师 的人文关怀能力和育人意识,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现国家社会价值诉求与学生价值诉求的融合和统一”[11]正如列宁所说: “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2]如何教好书? 首先“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 识,以问题导向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对问题的研究上。”[13]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 以然”,树立根源性、过程性、因果性和启发性知识 探索理念,并非局限于既成性知识传输,从而提高 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和真理性把握尺度,同时,“教 学形式改革只能是强化、优化、精化、细化主渠道, 提高主渠道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能以形式取代内容,把教学搞成形式化、娱乐化。”[14]思想政治 理论课改革应以内容改革为重点,以方法改革为突 破,强化功能、优化结构、精化内容、细化对策。“把 教师的明道、信道转化为传道的内容,就是用好课 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也是独特的优势”[15]
2.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最终要“育好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6]教书育人的本质就是 以德育人,树人者先树己,育人者先育己。法国思 想家卢梭说过: “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早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 值得推崇的模范。”教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统一于 教育者自身,教育者不仅是现实的教育者,更应是 自己和学生理想中的道德模范,是已然模范( 卢梭语) 和未然模范的统一体。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是育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里宁认为: “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 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日常现 象的态度。
”教书不仅是展示教师学识风范的过程, 更是展现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乌申斯基曾 说: “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制度和奖励制度都不 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优秀的人格对学生 具有“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感召作用。从方法论角度讲,教师育人包括四个层次: 一是科学知识育人; 二是道德品质育人; 三是实践育人; 四是历史育人。“坚持进行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维护祖国统一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7]正确把握“势”“时”“事”三者间的关系,实现“以事育人、因时育人和顺势育人”的统一,自觉将培养和谐、合格人才作为育人导向,正如爱因斯坦所言: 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总之,教书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只有严格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才能实现“以教促育,以育导 教”的有机统一。
三、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科学化的诉求
“所谓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就是按照人们思想、行为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遵循。”[18]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 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人的思想 和行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人的思 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
1.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要坚持高校思想工作的政治导向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部分的总和”[19]思想工作亦称 思想教育,它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 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人们施加 意识形态影响的过程。列宁认为“在各方面的教育 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抱着教育不问政治的旧观点, 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20]思想工作本质上 是政治工作,必然要坚持政治导向,教育必须为政 治服务。思想工作应紧扣主流意识形态,主动坚持 用马列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武装头脑,自觉与各种错误思潮划清界限并作坚 决斗争。
习近平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 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 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1]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工作者首先应 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引导学生 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消费观、安全 观,将明道、信道转化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拥护党的领导的实际行动; 其次,“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 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22]将“三进”( 高校党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 生头脑) 、“一课三会”( 按时上好党课; 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 、“三贴近”(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作为强化党员干部政治教育和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主渠 道,将“三走”( 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 、“三入”( 入心、入脑、入耳) 、“三支一扶”( 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工作的主模式、主抓手,在坚持政治导向的基础之上, 在完成上级统一部署前提下,加大自选动作创新力 度,增强思想教育的在场效应,坚持高校思想工作 的政治导向性。
2.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要增强高校政治工作的科学性
政治工作旨在研究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的活 动规律,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研 究思想的形成变化规律是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的基础; 研究思想与行为的活动规律是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关键; 研究思想教育和管理的规律是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重点。”[23]人的政治思想 和政治行为是政治工作的核心范畴,政治是意识形 态的核心内容,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关键在于坚持用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政 治工作,树立科学的政治价值观。“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语) ,每个人都存属于特定的政治利益群体,具有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决定着人 的利益属性和阶级属性。1955 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文中提出“政治工作是一 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确立了政治工作的首位价 值,一切经济工作、文化工作、社会工作和教育工作 都应自觉遵循这一规律。
大学生的“三观”尚未成 熟,极易受各种错误政治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在“一 网打尽”、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网络社会背景下, 西方国家通过培植“代言人”、项目资助合作、学术 交流等各种形式“兜售”西方价值观,其政治意图尽 人皆知,对此,我们应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领域的指导地位,警惕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变相渗 透、变相解构,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 效性,增强高校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吸引力和说服 力,引导学生正确识别各种伪马克思主义并与之做坚决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4]
政治工作事关“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高校“必须围绕精神动力的发动、思想阻力的解除、激励机制的创立”,深度实践立德树人,善于运用说理教育、情感教育、形象教育、典型示范、表扬批评、以身示教、寓教于乐和自我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主体人格和满足学生合理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在解决问题、满足需要过程中育人; 在传输知识、身教示范中育人; 在辨别是非、识别真伪中育人; 在坚持真理、批判谬误中育人,引导学生在正确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造客观世界。
总之,只有坚持思想工作的政治导向性和政治工作的科学性的有效统一,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1][4][10][15][16][17][21][22][24] 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2016 - 1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十三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11.
[3] [苏联]苏共中央直属社会科学院心理学和教育学教研组. 党的工作中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学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7: 153.
[6] 廖启云,廉永杰.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需要论” 的辨析[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 4)
[7] 陈宁. 试错教育初议[J]. 中小学管理,1999( 3) : 19 - 20.
[8] [英]卡尔·波普尔. 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傅季重,等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9][18] 郑永廷. 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17( 1) : 4
[11] 王天民. 价值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 6) : 46 - 49.
[12] 列宁全集( 第三十九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6: 309.
[13][14] 顾钰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核心[J]. 思想教育研究
[19] 张耀灿,郑永廷,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0.
[20] 列宁全集( 第三十九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6: 400.
[23] 张蔚萍.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J]. 山东社会科学,2000( 2) : 31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