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7 13:10: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生处在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他们进入青年阶段,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由于还没有接触社会和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对人生的体验并不深刻,一些进步的东西会涌现,消极腐朽的东西也会暴露出来。在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新的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汇、冲撞,只有充分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危机感,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才能真正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周海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32):222-223.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全球化挑战,前所之未有。信息革命日新月异,西方思潮渗透方式多样,影响愈烈,大学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呼声愈高[1]。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的方向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如何把身边的榜样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如何把乡土红色教材融合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全媒体时代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等等。

一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学好文化课上,使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一)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特点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成效显著。但是,面对“世纪宝宝”逐渐考入大学,这些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呈现出独有的特点[2]。他们的家庭环境优越,自身多才多艺,彰显自我的个性明显,喜欢猎奇,说“网言网语”,“佛系”特点突出。这些特点的养成,与我国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关系密切。如何化解“世纪宝宝”的网言网语?如何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针对“佛系”特点提出应对之策等等。皆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诸多课题之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滞后

         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指出,“灌输”的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需手段。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传承于前苏联,这种教育方法和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封闭的社会环境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当前互联网日益发达,信息革命日新月异的年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改革,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改变单一“灌输模式”为开发“课程思政”APP小程序,善用网络手段,把本土红色革命故事改编为容易被青少年接受的动漫,让“思政课程”更接地气,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3]。

\

 
(三)互联网迅速发展呈现出不可控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逐步脱离了国家、政府、学校、教师、家长等的控制,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蜂拥而至,网络中的文化垃圾容易误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对大学生上网的调查中,聊天的占33%,浏览知识的占26%,打游戏的占19%,看新闻的占17%,浏览色情网站的占5%。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触到大量信息,其内容与教育者所宣传灌输的信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极易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困惑[4]。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

          新时代,新问题,新举措,新成效。我们要时时处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全方位关注特困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从这四个路径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时时处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多样化问题,要开展活泼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道德伦理教育。同时,利用智能手机开发精准心理辅导平台,实现一对多,单个辅导大学生经济、学习、交友、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困惑,通过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心理健康素质层面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准,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5]。

(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要求,既需要理论灌输,也需要重视实践教育[6]。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出真招、出实招,在服务人民的社会实践中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唯有如此,大学生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才能在人生的成长历程里不断出彩。除此之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把大学生的真实需求、地方社会发展实践需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起来,避免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走入人生的歧途。

(三)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

          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技术作为信息传播的第四媒体,正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局面,提供了新契机,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提出了新挑战,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网络的隐蔽性、无界性等特性以及网络上不健康的消极内容等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削弱。为此,必须加强网络规范。一是通过优化“网络环境”,从管理制度上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充分利用高校自身优势,运用技术手段,严格限制网络信息来源,使所有的内外连接都要接受检查过滤,以净化网络空间,优化网络环境。同时,对学校的网上舆论和信息进行“全天候”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掌握网上动向,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倾向性、群体性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化解工作,将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良好的网络环境氛围[7]。二是增强学生“免疫力”。针对广大青年学生思想发展多变等特点,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理论学习和情操陶冶方式,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党建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唤起他们自觉维护真理、维护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从而增强对反动政治言论和歪理邪说的免疫力。

(四)全方位关注特困生群体的思想动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特困大学生数目成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数量巨大,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四成左右。高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困扰高校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这些特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所在地收入低,如穷乡僻壤,城镇低保户家庭,城市下岗职工家庭,也有部分单亲家庭等。他们的共性是在经济上难以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等基本费用。

          如何全方位关注特困生群体的教育?首先,在勤工助学岗位上要多关注,让真正品学兼优贫困学生接受到这份工作。要想做好这个工作,就必须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间的家访工作,力争摸清建档立卡学生、低保户家庭、孤寡单亲家庭的孩子,帮助他们解决经济生活问题,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其次,学工人员要带领团学组织开展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培育一个阳光积极的心态,能够感受周围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同时,从制度上实现全方位关注。

\

 
三 结语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的系列挑战。这些挑战正是我们改进工作的动力,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契机。我们要时时处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全方位关注特困生群体的思想动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2004,(10).
[2]谭建平.高校德育应强化创业教育[J].航空教育,2002,(2).
[3]谭建平.按“中国先进文化”的要求搞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2(03):82-83.
[4]时君伟.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03):308-310.
[5]黄爱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11月,第23卷第6期.
[6]刘显文,徐晓明,徐子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102-105.
[7]傅建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天水师专学报,1994(Z1):122-1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9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