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碎片化”教学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7 11:47: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碎片化学习时代的到来给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此为核心,在分析英语专业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碎片化学习的具体内涵和特点,尝试着提出了把碎片化学习与具体教学活动相结合的途径,旨在帮助深化碎片化学习理论的认识,为大学生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碎片化学习;英语专业;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张亚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碎片化”教学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30):116-117.

一 新媒体背景下的英语专业学科特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报刊、收音机、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又出现了以智能手机、平板为代表的新的媒体形式,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网民人数已将近8亿[1]。另外,《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2]。新媒体技术以短平快、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信息传播特点顺应了现代人快速有序的生活节奏,使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也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挑战和契机,尤其是高校教育界。大学生拥有最活跃的思想,是最青春的主体,学习着最前沿的知识,在新媒体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挖掘新媒体信息价值、改革教学方式是高校师生共同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一个充满生命的有机体,是一个不断生长、更新、演化的过程。作为一门基础性语言类学科,英语专业虽已发展相对成熟,但由于其较强的动态性与时效性,已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更新速度慢的书本、杂志等纸质媒体。作为非母语,英语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也主要集中在课堂上,严重缺乏课外的补充和加强。另外,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传统课堂为了照顾大部分中间层次学生,教学效果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当前是一个新媒体微时代,高校英语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跟上“微时代”前进的步伐,丰富教学形式和方法。鉴于此,如何结合学科特点,探索

一种具有个体针对性的学习模式势在必行。

二 碎片化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的发展,碎片化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王竹立将碎片化学习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认为广义的碎片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碎片化资源、碎片化媒体进行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而狭义的碎片化学习则局限在上述定义的非正式学习范畴[3]。笔者认为,碎片化学习就是在不连续的时间和空间里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的自发的、零散的、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学习相比,有学者怀疑,碎片化学习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违背了教育的系统性原则,容易造成学生认知、思维和行为的不严谨状态,而笔者认为,碎片化学习恰恰符合了教育的“零存整取”原则,与系统化学习相辅相成。碎片化学习法能够将碎片化的知识,以碎片化的形式,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呈献给学生,彰显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的真理,使得大学生能在课外尽情获取所需信息,势必成为高校英语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

 
(一)碎片化的学习时间

         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就是指在传统学习和教学之外,那些零散、碎片化且不适合用来进行系统性思考的时间。传统意义上讲,英语教学要求学习时间比较连续完整,相比较而言,碎片化时间较短,比较灵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限制,比较适合在平板、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上进行。据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有通过移动终端学习的经历[4],以碎片化学习为特点的终身学习越来越普及。在丰富多样的现代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借助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英语学习,比如在课前、课间、睡觉前、公交车上等,尤其是英语听力的锻炼、单词的掌握,都比较适合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巩固。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碎片化学习以其独特的个体差异性、化整为零性和随时随地性,对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这样说,碎片化学习必将成为深受高校师生所喜爱的未来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碎片化的学习内容

         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是相对于系统化学习而言的。系统性的英语语言知识具有完整、全面、系统的特点,而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英语学习内容并非如此,而是把完整的语言知识进行有效拆分,具有零星化、不连续化和碎片化等特点。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知识不仅灵活而且更新快,还能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很多句型、语音、习语、词义等知识,不仅可以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更能结合表情、符号、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方式,利用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技术进行及时、快捷地展现和传播,可以满足学生兴趣学习、快乐学习的愿望,并较长时间地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此外,碎片化的英语学习内容很多都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和网友主动地归纳、提供和分享的,一般主题贴近课堂、形式有趣活泼、内容由浅入深,并多集中在热点知识方面,不仅降低了大学生的抵触心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碎片化的学习空间

         碎片化的学习空间是与传统的固定学习地点相对应的,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任何时间零散分布,没有时空限制,学生不再仅局限在教室、自习室、图书馆等传统学习地点进行学习,寝室、食堂、公交、火车都能成为学习地点。新媒体时代下的碎片化学习与移动学习相结合,地点不断在变化,借助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技术,在移动环境中进行学习,有效地将课堂学习扩张到课外。

三“碎片化”教学途径和建议

(一)基于课堂教学需求,把控碎片化学习资源选择


          新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为碎片化英语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此时代背景下,学习内容碎片化、微型化、零散化成为显著特点。然而,各种各样的碎片化英语学习资源质量良莠不齐,需要教师发挥好自身的导向作用,结合自己的判断力和教学理念在丰富多彩的数据信息里筛选合适、优质、与课堂知识对接的碎片化教学资源。大学生虽思想活跃,但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控能力还是有限的,因此教师需要找准教学的契机和关键点,帮助学生整合、选择有价值的碎片化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轨道里进行移动学习。碎片化的英语学习资源可以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复,可以是补充,也可以是更高层次的拓展。教师可以就某一课堂教学内容,筛选若干个并列的优质碎片化英语学习资料上传到学生微信或QQ群,可以是词汇的发音教学,可以是句型的用法讲解和拓展,可以是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介绍或扩展阅读,也可以是听力或口语训练,学生遇到任何疑问可以及时跟教师沟通,实现英语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总之,碎片化英语学习资源的选择与课堂教学要相互补充,不可分离,帮助学生实现英语知识的全面学习。

(二)结合系统学习,注重碎片化复习

        传统的系统性英语学习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和教学时间的连贯性,这些特有的优势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能力全面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高度完整性和系统性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系统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碎片化学习则恰好能弥补这种不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教师提供和推荐的有关语法、词汇、语音、句型、听力的碎片化学习资料,将这些知识进行输入、积累和重组,整合到自己的系统性知识体系中。

        教师可以将复杂的系统知识点拆分成碎片化知识点,借助移动智能客户端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慢慢“消化”,学生的每一次碎片化“消化”都是对系统知识的巩固和构建,极大地提高了英语学习效果。

\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意味着碎片化学习时代的到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界人士的关注。笔者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英语专业学科特点,介绍了碎片化学习的内涵和特点,尝试着提出了“碎片化”教学的建议和途径。碎片化学习是新媒体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给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碎片化学习这一理念必将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202.201.48.3/files/624700000159CDC2/www.cnnic.
[2]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EB/OL].http://www.wenming.cn/djw/djw2016 sy/djw2016 whdg/201804/t20180419_4660402.shtml,2018-04-19.
[3]王竹立.移动互联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及应对之策--从零存整取到“互联网+”课堂[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4):9-16.
[4]成传雄.移动碎片化学习视域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7(8):70-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9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