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培养专业学位特色的硕士研究生,组建硕士层次完整人才链条,是社会经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迫切需要,也是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个体发展多样化诉求。齐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搭建的产学研合作工程技术中心为研究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以提高研究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导师们由学术型向双师型转变提供了广阔空间。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导师;研究生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刘伟良,等.提升专业硕士培养质量和培养双师型导师的探索――以齐鲁工业大学的工程中心共建平台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0):3-4.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逐渐放缓,经济发展正在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新旧增长动能正在转换,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意味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迅速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但是目前高校缺乏与行业联系紧密的专业实践平台,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全,企业对于联合建设专业实践基地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在专业实践平台建设中缺位,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育形式化突出,无法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另一方面,多数高校直接让现有的学术型导师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学术型导师更擅长理论研究,缺乏相关职业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难以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1]。要彰显专业学位特色,除了重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体系和课程体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之外,如何重构高校与行业、企业间的伙伴关系,重组“双师型”导师队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环节。下面我们就以齐鲁工业大学在这两方面的实践和尝试为例,讨论有关地方工科院校探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 培养模式改革的政策性导向
在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分类培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中指出:树立“以人为本,搭建平台,分类培养,分向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产学研结合为办学手段,坚持国际化视野,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满足研究生不同发展取向需要,实现高端就业。要求:“从出口往回找”,坚持学业为就业服务,贯彻因材施教的方针,实行研究生分流机制,实施研究生分类培养。
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方案》归类于高端就业型研究生,我校对高端就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是: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内容要重视实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应用技能;专业课程内容要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系统性与先进性及实践技能和实验环节,及时引入本学科专业领域最新科技理论与成果,同时针对毕业去向,开设一些针对性强的选修课。重点加强应用技术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使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要侧重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应用的引导,使之不断探求职业发展环境,确立清晰的就业意向。鼓励这部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并不断增强自身才干,使其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做好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满足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期取得高端就业。
这与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要求:“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相符合[2]。
二 特色化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研究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方案》还建议:依托国内外高校、研究单位、企业作为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各类研究生可到相应基地访学、实习,充分利用基地的人力资源、硬件设施等有利条件,研究生参与到基地课程学习和研究项目中,为研究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以提高研究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可根据企业和研究生双方的意愿,签订相应的协议,进行“订单式”的联合培养,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达到双赢效果。
同时,为高端就业型研究生开设企业家个人创业讲座、实践类、就业指导类选修课,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企业实践,毕业论文选题与企业生产实践挂钩;优化资源配置,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的社会竞争力。
三 特色化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齐鲁工业大学作为地方高校,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为依托,以材料工程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为载体,综合双轨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优势经验,探索特色化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3]。
材料工程作为一个工科专业,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核心要求之一。但是,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存在着培养模式同质化,与社会、学校及研究生个人的需求脱节等问题[4-7]。因此,开展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要求,齐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一步加快了“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转变”的进程,改进了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来提升学生专业应用实践能力,从课程体系改革、“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如2017年10月,齐鲁工业大学与滕州市政府联合,共同建成了“山东省玻璃工程技术中心”,这一合作平台的落成与运行,符合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战略,既能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又能进一步促进滕州市玻璃行业的转型升级,助力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高校、政府、企业间的共同发展、互惠共赢。
随后,借助寿光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双百计划”),齐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寿光市政府拟成立“新型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着手研究新型光动能玻璃温室大棚,淘汰PE膜,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并扎实推进寿光高分子材料产业转型、品质升级工作,以推动寿光市设施蔬菜产业和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发展。
顺应滕州市和寿光市政府在专项资金扶植、免费工作场所和住房提供和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齐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鼓励导师通过项目合作、工作实践等形式到企业一线岗位实践锻炼,使导师转型为拥有理论指导素质和实践指导素质的“双师”型导师。
通过这两个以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搭建的平台,我学院聘请了多名知名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高端就业型研究生导师或合作导师,加强了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高端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四结论
综上所述,齐鲁工业大学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不仅为专业硕士的实践特色培养提供了条件,更为导师们由学术型向双师型转变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再加上有关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学位论文选题等领域的改革,相信会将我校材料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魏红梅.“新常态”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3):15-20.
[2]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A/OL](20131104)[201506]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3/201311/159870.html
[3]李顺兴,杨妙霞.地方高校专业硕士协同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7(3):43-46.
[4]魏峻,姬红兵,高晓莉.关于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考和建议[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3):30-35.
[5]周文辉,黄欢,付鸿飞,等.2017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49):41-47.
[6]包水梅,顾怀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背后的尴尬及其化解[J].中国高教研究,2011(9):45-49.
[7]张化迎,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3):43-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