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散文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文学体裁,作者在其中可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阅读量不大,因此对于散文的鉴赏能力也有所欠缺。长期以来,散文教学便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意引入或者创造一些具体的场景,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获得更加丰富的心理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语文课上散文教学更加顺利,可以使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从而使学生们的身心得以成长,达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散文阅读;散文教学;中职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杨阳.情境教学法对于中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9):174-175.
散文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文学体裁,作者在其中可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对于散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散文指的是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所有的具有文学性质的作品;狭义上的散文指的是以记叙或抒情为主的文艺性的文学作品[1]。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阅读量不大,因此对于散文的鉴赏能力也有所欠缺。长期以来,散文教学便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那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如何引导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散文在形散背后的神聚呢?
一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观点
(一)情境教学法概念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意引入或者创造一些具体的场景,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获得更加丰富的心理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法的好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有其独特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许多知识是十分抽象的,学生们在处理这些抽象的知识时往往是力不从心。而情境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抽象的知识通过情境构建的方法具体化,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使学生构建情境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关键。散文形散神聚,想要真正理解作者想要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情境教学法通过构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散文,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语文课上散文教学更加顺利,可以使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从而使学生们的身心得以成长,达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2]。
二 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散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这样的局面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授课教师在散文教学课堂上的教学辅助措施不够,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二、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散文的内容而忽略了散文的神韵,三、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缺乏整体的脉络,学生难以体会散文中的情感。而情境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整理教学思路,从而提高散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通过音乐调动课堂气氛
音乐是反映人类情感的一种载体。在音乐中,人们很容易获得美的享受,也很容易被带入音乐的情境中,令人心向往之。学生的心灵与音乐产生共鸣,也就更容易进入到乐曲本身创造的情境之中。因此,这就对授课教师本身的审美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在基调、意境等方面符合散文意蕴的音乐,以音乐特有的感染人心的能力,将学生们带入散文的情境之中,用音乐唤醒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3]。例如,在散文《我的母亲》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平缓沉稳略带哀伤的音乐,以此来烘托出作者老舍先生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无法报答母亲的愧疚之情。
(二)利用实物演示增进真实体验
图画和实物是最为立体的展现情境的工具,利用这两种工具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将当初文章作者所经历的场景重演一遍,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加贴近文章作者的感受,从而理解作者的心情,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北方的落叶、故都的秋、古希腊的石头,每一种文学形象的背后都对应着一个真实的景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展示这些景物,我们可以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不再拘束于文章本身,而是超出文章,直接产生自己的感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想,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创造[4]。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根据散文中的叙述向学生们展示生机盎然的荷枝、碧绿的荷叶……教师展示这些荷塘之景,可以让学生们对于荷塘有着自己的一番理解,可以对作者当时的心情感同身受,从而理解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所表现出的那种不满于现实,渴望自由超脱的复杂心情。
(三)通过表演体会作者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扮演散文中的一个人物,毕竟无论是音乐还是实物都是外在对于学生的影响,效果总是有限的,而让学生亲自体验则不同,此时,学生就是作者,他不再是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审视文章,而是在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经历文章,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个散文中的人物,也可以将散文排演成一场话剧,在编写剧本和进行排练的时候,学生身历其境,这样,他们就会对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教师自身要提高授课水平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注意讲课方法和讲课技巧。
1.做好课前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如果说教师在正式开讲之前就能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上来,那么,之后的教学工作将会十分顺利地开展。课堂开头想要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授课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引导学生的课堂情绪,让学生的身心都投入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去。比如在讲授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好雪片片》时,教授可以在课前作一个情景假设,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作者本人,他们会怎样对待那位老人。雪落无声,雪花晶莹透明,纯洁无瑕,不正是老人与作者那颗善良温暖的心吗?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教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意境。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将课堂上所传授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最有效地让学生和文章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理解书中所说,才能获得最为真实的体验。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向这个方面靠拢,从最初的引导一步步培养他们独立利用生活经验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这个方法不仅可以在语文学科应用,而且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应用,使用这个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终生受益[5-6]。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文之美,美在意境与韵味,也美在声音与节奏。通过朗诵散文学生可以获得美的熏陶,进入散文所构建的情境,感受散文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对散文的理解。首先老师要起一个带头作用,授课教师首先诵读,让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情感抒发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清理婉约抑或是豪迈悲壮?这些都要在教师的朗读之中体现出来;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或个人或集体诵读,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4.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不少文学作品追求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学境界,就像国画中的留白一样,作者常常会留下创作空白来让读者思考,通过这样的留白,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和机会,就像茫茫江面上的晨雾一般,看不到摸不到,但却真真实实地存在,并且在这存在背后,是自然界那无比绚烂的美景。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的这一特征,精心设计几个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产生合理联想。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中学会探究,学会联想,学会体会,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三结语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使命,伟大而又崇高。在散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通过运通情境教学法,我们可以创设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将科学的方法与教学艺术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将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体,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今天,我们授课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上构建出和文章相符的意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有一种身历其境之感,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除了要有理论支持之外,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探寻,我们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散文鉴赏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当代职业教育,2014(5):65-67.
[2]陈春飞.设情境入意境品语言悟情感--中职语文散文“四步”教学法初探[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2):44.
[3]余利霞.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05):124.
[4]彭丹.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08):452.
[5]尹丽华.披文入情《我的空中楼阁》多法教学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6,(12):155-155.
[6]管武鲜.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散文情感教学的基本原则[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28-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