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培养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很多高校开设了ESP课程,为高校学生提供专业英语的学习机会,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对动物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安胜英,等.开放背景下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34):51-52.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国家的战略需求[1]。国际竞争需要一大批在国际专业领域内进行深入交流、沟通,能够不断学习和吸收先进文化和知识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2]。国际化人才不仅能够对外日常交流,而且在专业领域也能够进行深入探讨。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国内很多高校开设了ESP(ESP为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课程,为高校学生提供专业领域英语的学习机会,ESP课程的开设是大学英语教学从普遍性向专业性转型的重要体现[3]。《动物科学专业英语》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在国际交流学习中必备的专业英语术语知识的课程。以河北农业大学动科院动科专业为例,动物科学英语(English Course for Animal Science)共32课时。通过教学,系统培养学生在动物科学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包括专业英语词汇、文献阅读、资料翻译以及英文摘要写作,为学生今后在国际上进行专业学术交流打下基础。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入手,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指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教师队伍
这门课程应该英语教师还是专业教师来讲一直存在争议,英语教师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但是不懂专业,专业老师尽管学历较高,但是英语发音不准,因此缺乏专们的专业英语教师。针对这个现象,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组织跨学科教学团队,进行优势互补
不仅包括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组合,还包括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组合,不仅是本学院,还可以跨学院进行教学探讨,这样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学生在学术口语方面,不仅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更需要英语老师的校正,而在专业课方面,如遗传部分由遗传专业老师讲授,营养部分由营养专业老师来上,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之间通过合作、学习,共同研发讲义,不仅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教学效果,而不同学科专业英语教师之间对教学方法的探讨就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通过留学和参加国际交流的机会,提高教师实战能力
2016年,笔者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进行访问交流,通过这次实地学习与交流,拓宽了国际视野,大大提高了英文实际应用能力,为专业英语教学及双语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 学生管理
学生逃课向来是让教师头疼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学习乐趣的学生自然接受课程,一般不会缺勤,而基础差的学生听课比较吃力,往往出现逃课现象。专业英语专业词汇多,单词长,不好记,查询起来费时费力,而且好多查不到音标,学生不知道正确发音,上课的时候听不懂,导致有畏难情绪[4]。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除了畏难因素外,还有作为选修课程,学生认为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笔者还发现学生选修人数受到班级学风影响,同样是这门课,全选的班级,学习风气浓厚,很少出现逃课现象,而学风较差的专业和班级,由于“蝴蝶效应”会出现恶性循环[7]。随着学院、学校国际交流的增多,以及各高校在研究生考试和复试中对专业英语水平的要求,这种现象正在逐步得到好转。
纪律是学习效果的保证,指望学生完全自律是不现实的。针对“逃课”现象,教师与学生必须约法三章,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严格考勤制度,利用点名软件等技术手段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三教材的选取
教材稀缺是普遍现象,目前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十几年前编写,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在合理选择教材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补充教学内容。
1.补充动物科学专业术语,包括英文文献中养猪生产、家禽生产等的常用词汇。2.补充英文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知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术应用方面的引导,蔡基刚(2010)认为ESP教学应定位在学术英语上,着力培养学生学术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5]。因为这涉及到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通过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3.补充英文背景知识。结合教师个人留学经历和英文网页,介绍国外大学及留学生活,通过英文视频和英文歌曲,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老师边读边译,导致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较低,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制作课件,将重点、难点搬上屏幕,突出讲解,同时利用查单词的功能,让手机成为专业英语学习的利器,使难点不再难。2.突出阅读能力,提倡专业英语要读出来,因为读和听是口语交流的前提,只有会读才会说,发动学生课前查音标,课上读单词、读句子。3.增强互动环节增加提问环节,猜单词,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Energy Utilization一课,词汇Digestible energy,metabolizable energy,energy of feces,energy of urine,通过这样的环节,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进步。
五 考核手段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必须采取有效的考核手段。
(1)严格考试制度
将开卷考试改为闭卷考试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考试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词汇,考查学生对专业基础词汇掌握能力,第二部分是英汉互译,包括英文摘要的翻译,考察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依靠考试这把利器倒逼学生主动学习[8]。
(2)模拟国际会议,进行学术报告
学习国外的阅读俱乐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篇论文,进行大摘要汇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术口语,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可以说是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全面培养[6]。也认为让学生到讲台做演讲,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种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英文的应用能力非常有必要。
六 结语
动物科学专业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既需要学院领导的重视,又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努力,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做到从教和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发力,对课程进行精细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内涵、类型与培养思路——以外语类院校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4(01):65-71.
[2]宋娜娜.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校商务英语课程建设[J].当代外语研究,2012(6):45-48+77-78.
[3]丁文凤.制约大学ESP英语教学的因素及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239-240.
[4]张春梅,瞿红侠,施传信.动物科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6):98-100.
[5]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31(06):47-50+73.
[6]王慧.农业高校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展望[J].农业工程,2018,8(03):119-121.
[7]陶古斯.从专业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4(38):82-83.
[8]邓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职ESP教学改革——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4(51):56-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