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卓越计划”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5 10:14: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机电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立足学院的办学特色,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通过对江苏省国内外电气行业领域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卓越计划”,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等进行探讨和实践,构建面向未来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的课程体系和具有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卓越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周珣等.基于“卓越计划”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31):7-9.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主要目标是在加强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质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卓越计划”主要任务是探索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2013年教育部批准了433个本科专业加入卓越计划,其中包括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在内的15所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2017年新建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极具工程背景的专业,其专业面宽、适应性强。本文立足企业需求,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特色与优势、办学模式与“卓越计划”相结合,建立具有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强化工程实践、工程设计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优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思路。

一 电气工程领域相关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与分析

        2018年4-8月,对江苏省内电气工程领域相关行业包括电力行业、电子电气设备制造、航空航天、车辆制造与建筑行业等在内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对电气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企业的电气自动化水平都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升。企业通过提高电气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消耗、节约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面较广,参与调研的企业在过去五年中都录用了一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大学生,录用人数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这些被录用的学生大部分为本科,主要从事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等工作。在对今后五年各企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查显示,近75%的企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呈上身趋势。

        通过问卷调查,各企业对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其中对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最高,其次是电气自动化设备改造与维护能力,接下来依次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综合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英语综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

 
          企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包括:电气专业知识面要拓宽,且有一定的生产工艺、电子电气设备及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发展前景;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现场调试和操作的能力;需要加强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需要加强项目管理,增加市场意识方面的培养;了解专业新技术,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新的就业环境下,学生还要适应新环境,且具备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敬业与拼搏精神;要加强语言文字表达,沟通与协调能力等,图1所示是对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统计,80%的企业提到电气专业知识要拓宽,70%的企业提到对人才的创新能力的要求,非智力素养也逐渐被企业重视。


\


二“卓越计划”下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一)“卓越计划”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是1998年经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自2014年,学生由南京工业大学和泰国正大集团联合培养。学院坚持“工本位”办学模式,秉持“善学习,会思考,能工作,懂文化,明是非,有担当”的人才培养目标,着眼社会和业界现实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探究与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能力强、实干精神强、主动意识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学院办学特色之一,学院坚持国际合作,通过专业共建、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作为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2017年新建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宽、适应性强,极具工程背景。结合我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特色,建立具有浦江机电学院特色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专业能力、实干能力、职业精神以及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人才。

(二)“卓越计划”下的课程体系改革

          构建以强化工程实践、工程设计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原有的课程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的基础上,增加了自主项目课程,包括专业讲座、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社会实践等,以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了解目前世界领先技术,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和深入企业实践。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应用文写作,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在专业教育课程中,通过专业选修课的模式,提供一些跨学科课程,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与兴趣进行选择,如在专业选修课中安排了电力法规、电力市场相关课程让学生对电气专业市场与法规方面有基本认识,同时也安排了新能源发电、大数据、人机交互、机器人基础等目前比较热门、先进的技术基础理论以开阔学生专业视野。另外,还增加了实用工商管理课程模块,在这个模块中让学生接触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管理学基础等课程,让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将来就业中可能遇见的实际工程与经济问题,提升管理技巧与能力,初步形成工程意识与职业精神,这些将对学生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或创业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加快学生融入社会与企业工作环境。在集中实践环节,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增加了专业课程综合实训,如电力电子综合实训、运动控制综合实训、电气工程专业综合实训,同时增加了工作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通过这些集中实践,有效的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与实验设备以及企业资源,从学校和企业两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现场实践能力。

(三)“卓越计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同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机制和评定标准,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校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主,完成人文社科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结合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项实验、项目教学等方式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企业累计学习、实践1年,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企业学习实践期满,评出优秀学生,荣获卓越工程师称号并给以一定的激励。
企业学习贯穿整个四年大学生活。大一阶段,让学生明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尽早让学生了解专业,将以往无目标的学习转为目标驱动型的主动学习。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工作认知实习,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应用和现实企业生产及未来的工作环境有初步认识。大二大三阶段,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安排学生到专业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实习过程中由企业的专家或工程师在现场以课堂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指导通过企业课堂现场学习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工程项目的初体验了解专业课的重要性及实用性,并且通过在企业的时间培养专业与职业素养。大四阶段,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毕业实习,通过参与项目,顶岗实习、职业培训,在校内专业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通过校企联合答辩,完成最后的“卓越工程师”的评定。另外,寒暑假组织专业教师进企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积累项目经验,通过与企业工程师的交流与沟通,也可以实现互学互用,促进产、学、研项目合作。

三结束语

         通过对江苏省电气工程领域相关企业的调研,社会与企业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更需要能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自动化相融合的通用型人才,更需要能够紧跟技术更新用于创新的创新性人才,也更需要能操作、会管理、善沟通、敬业的高素质人才。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作为民办学院,遵循“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校企联合培养方案、面向未来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具有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卓越计划”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以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师团队的工程能力与教学经验,还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兴趣。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能掌握一定的企业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与管理能力等工程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伟,贺晓蓉,贺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6):58-60.
[2]王涛,刘美,张翼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19-20.
[3]王辉,浦剑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8-9.
[4]刘伟,杨奕,贺晓蓉.“校企协同”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26-30.
[5]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3-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7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