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行业改革背景下城乡规划教学思维转变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5 09:19: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下半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的整体发展动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此引发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变革,直接导致了规划行业从发展思维到规划技术方法的全方位变化。规划教育为规划行业培养人才,城乡规划与建设的变化趋势是规划教育模式及方法变化的引擎,规划教育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创新教学改革。

关键词:行业改革;城乡规划;教学思维;转变

本文引用格式:谢晓玲.行业改革背景下城乡规划教学思维转变[J].教育现代化,2019,6(31):55-57.

        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已经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定位从经济增长和以物为本转向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城市经济从空间规模的不断扩大到提高空间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城市社会组合方式从分离的单中心功能到多中心综合功能;城市环境从外推发展到回溯倒逼;城市治理从政府主导到寻找共同价值。

一关于新时期的行业发展变化

(一)行业发展与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国家整体的发展动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相应的引发了国家政体治理体系的变革,直接导致了规划本身从发展思维到规划方法的全方位变化。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经济拉动,“经济发展为主导”发展思想,建设部、国土部等权责分散等多重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国务院组成的部门调整中组件了自然资源部,即撤销了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组建为自然资源部。

(二)专业发展趋势

        城乡规划的管理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调整到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的作用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国土空间治理)。规划工作由技术工作转向技术与治理政策研究制定的结合。近几年出现的空间规划、开放街区、基于总体规划改革的多规合一、基于基础设施优化与提升的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基于城市品质提升的自然承载力、智慧城市、大数据信息应用、城市双修、海绵城市、城市发展底线约束等一系列新的规划类型,新技术运用给规划带来的巨大变革,规划工作由传统的常规规划转向非常规规划,即由原来的只关注开发建设向开发建设兼顾生态本底控制的环境资源规划转变,从增量规划为主向增量与存量并举的权益价值规划转变。

\

        另外,从现实发展的角度来讲,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城市建设发展趋势转向“控增逼存”,城市存量发展成为中国城镇建设的热点,内部结构的优化提升将逐步取代“大扩张、大建设”模式。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城市、传统文化复兴与人文等内涵式发展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核心诉求。

二 城乡规划人才需求变化

        创新规划的任务要求使得城乡规划行业及专业技术人才措手不及,一系列的新形势、新理念、新概念,新任务对城乡规划工作本身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成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城乡规划的人才需求更是呈现出多元化与综合化的趋势。

(一)规划方法与成果变化

1.工作方法变化


        随着创新规划类型的不断出现,城乡规划的工作方法已经从传统的描述性规划转向借助大数据信息平台、环境分析、虚拟现实、云计算技术及类似GIS、PHOENICS等一系列的量化分析软件进行规划设计,为规划提供了足够的依据,极大的提升了规划的科学性。

2.工作成果变化

         伴随着规划行业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城乡规划工作进入咨询时代,规划成果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成果,而是技术输出与决策咨询的结合体。所以,规划方案设计已不再是唯一核心的环节,与以往的接到任务就开展方案设计不同,在此之前需要开展一系列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及研究、策划等,规划设计方案之后的政策设计、实施保障设计等,需要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人才需求变化

        新常态下,专业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乡规划人才需求在质量、数量及地域供求等方面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城乡规划的业务内容已经突破传统空间规划范畴,与城乡社会、经济、交通、环境的关系密切关联,那么,规划人才就要具备相关学科及技术的认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要强调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行业发展趋势决定人才需求导向,一方面,战略决策系统需要具有理解政策的全局观及思辨能力的管理型人才;另一方面,建设设计系统需要艺术设计、工程设计等专业技术型人才。具体的讲,就是人才需求由单纯的工程技术导向转向工程技术与行政管理并驾齐驱的综合型人才导向,因此,规划任务从以往的规划、建筑、景观灯空间设计转向为空间设计与前瞻性研究与决策为主的公共事务并重,未来规划师必将是精通空间艺术设计、工程技术设计、多方利益协调以及能够提供政策环境、行政保障、战略决策的咨询者,规划专业人才专业领域趋向多元化和综合化,知识面不光专而静,还要广而全,并具备快速掌握应用新技术的潜能。

\

 
三城乡规规划职业思考

        规划师肩负着新时代国土空间蓝图的设计、美丽中国的建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解决等重要任务。未来城乡规划师需要精通城乡规划学科、掌握国土规划学科、地理学科、公共管理学科等,表现在发展战略规划层面,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执业变化:

       (1)过去的总体规划总是因为城市实施反馈及外部条件变化而不断的修编,今后在三区三线的整体结构把握的基础上,不会再出现很多重大问题,更多将是局部微调。规划业务更多的向规划的多方面咨询服务、长期的跟踪服务转变,合作团队耐下心来,扎扎实实做好服务工作是重点。

      (2)最近,北京开始实施新总规的年度体检以及责任规划师制度,这就释放出了很重要的一个信号---今后行业领域里将更加重视规划实施评估、更加强调基层服务。规划师的业务知识面不仅要是广泛,还要精细。

      (3)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多规合一的“多”字将出现更多新的形态,比如生态规划、人口规划等。今后,城乡规划的治理特征会越来越明显,规划业务人员至少要会分析人口及社会发展问题、土地的集约化有序利用问题、资源承载力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要了解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

四城乡规划教学应对

         规划教育为规划行业培养人才,城乡建设的变化趋势是规划教育模式及方法变化的引擎,规划教育也面临着创新教学的重要改革。在新型城镇化的指引下,新型城镇化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生态城市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多规合一规划、存量规划等规划类型及其用到的思想方法和技术,促使当代城乡规划理论转向多学科交融,也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复合性提出要求。规划教育不仅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基本理论及空间设计与社会、经济、地理与工程技能的学习,构建学科创新理念、创新教学和创新平台,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一)价值观与责任感的培养

         在新的行业发展背景及发展趋势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正确的价值观与责任感的培养,要增加政治学和公共行政的知识,不能只会做空间设计,还应懂经济、懂政治。在工作的过程中能有意识的维护公共利益,平衡经济、社会及环境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还要理解并协调不同立场的诉求,还要注重规划师执业责任感的培养,懂得换位思考。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尝试多元主体角色转换,训练学生理解不同诉求的能力,具体角色如城乡居民、政府职能部门、开发商、规划师、设计师、媒体。所以,城乡规划设计是面向多主体的社会工作,城乡规划的社会属性就觉得其面向不同的主体。同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理解、核心诉求,通过技术优化、方案博弈等方式实现共赢。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针对不同议题,由学生扮演不同利益主体,进行相互博弈、协商和汇报,将规划决策与规划实施打通,建立多角色认知的规划价值观与责任感。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城乡规划教学,注重的只是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学生设计(方案)能力的培养,规划设计课程均以提交规划设计成果形式完成课程学习。新形势下,应注重思想训练、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规划新理念、新政策层出不穷,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如何将新的规划概念、新的规划思想转化为实用的设计方法,从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与思考方法,换个角度讲,这也是一种规划创新的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常态规划与非常态规划结合,即实践工作中不仅仅面对常态规划类型,更多可能要处理非常态的规划工作。

(三)成果转化能力

        城乡规划教学要培养既会编制又了解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单纯强调成果的技术性或者艺术化但不知如何管理。所以,规划执业者同样需要具有将规划技术成果转化为公共管理的适用性文件,能够使规划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能力,即将规划转化成公共政策的能力。

(四)沟通与汇报能力

         另外,城乡规划专业应在高年级强调未来拓展的能力培养,扩大提升进步空间。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应具备社会沟通与团队协作的能力,高度提炼概况规划方案并且能很好的推介与汇报规划方案的能力,这是城乡规划设计实践的重要技能之一。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增加不同类型的沟通与汇报环节,训练如何将规划核心问题、规划应用的理念、规划设计方案、规划措施重点等清晰的推介、说明和汇报,训练如何根据不同人群所关注的重点和要点,调整汇报重点和汇报方式,总结起来就是 “沟通·汇报·论辩·推介”,这是城乡规划设计师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五)新技术应用潜能

          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还要具备新技术应用的潜能。让学生经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需要,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近几年规划中用到的空间数据应用、可视化表达与规划设计支持应用结合,已经向我们证明了城乡规划教育必须引入量化思维与大数据可视化表达,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信息化和数据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量化思维,增加规划设计过程中的量化比较、模拟、评估等教学内容。将城乡现象、需求、趋势、问题、效果等以数据可视化形式呈现,形成体系化的城乡规划分析与解决能力。

五 小结

          近年来,规划新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以大数据、GIS和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技术发展迅速,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教学如何应对是我们目前最大的挑战,同样也是对专业教育及发展的驱动力,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立足自身优势,拓宽专业领域;同时,应转换设计思维,以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胡昕宇,杨惠雅.基于问题导向教学的城乡规划本科教学[J].高教学刊,2018(24):96-98.
[2]巫昊燕.新常态下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方向的发展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17-23.
[3]庄晓明.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智库时代,2018(47):72-73.
[4]曾繁龙,戚路辉,罗瑜斌,张艳玲.大数据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社会需求研究报告[J].科技视界,2018(30):86-88+91.
[5]毛蒋兴,麻春晓.面向本地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的教学思考与回应[J].教育观察,2018,7(15):14-17+76.
[6]王志远,廖建军,李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五年制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7,4(39):102-103+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7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