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国内外高等教育外语教育政策研究述评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5 09:16: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外高校外语教育政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别阐释了欧美、东北亚国家在高等教育外语教学实践上的相关语言政策和发展战略。同时,根据我国外语能力发展的整体趋势,论证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发展过程中值得考量的因素和可行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外语教育政策;关键语言;高等教育;“一带一路”

本文引用格式:刘景珍.国内外高等教育外语教育政策研究述评[J].教育现代化,2019,6(33):136-138.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下,外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的作用凸显,成为各国软实力发展的实力担当。外语教育政策是当前各国或者机构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目标在外语教育领域所采取的相关政策与规定,这些政策显现于政府和机构颁发的正式文件中,也体现在政府提倡的文化理念、价值观以及相关的行文规范之中。首先,外语教育政策既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当今社会语言学研究最前沿的领域之一。其次,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对高校外语教育政策的探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务院于2015年10月24日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之时即提出要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随后又在2016明确了“双一流”建设的三个阶段及其任务要求,为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制定了新的蓝图。此外,对高校外语教育政策进行本土化的区域性研究有助于高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因地制宜、各放异彩。本文从对欧美以及东北亚地区主要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分析入手,揭示外语教育政策的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权衡国际整体趋势并探索适合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之路。

\

 
一 国外高等教育阶段外语教育政策

(一)欧美国家外语教育政策


          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以欧美国家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应用研究较为丰富。欧洲以“倡导多元文化多语学习,塑造国际公民”为主题制定相关的外语教育政策。《欧洲语言教育政策制定指南》以及欧洲各国的语言政策均显示:21世纪欧洲外语教育政策重视外语教育的政治和社会功能性,意在通过外语教育促进欧盟民主公民权的教育和社会融合并致力于个人多语能力的拓展。而美国的语言政策则着眼于加强对国外“关键语言”的学习,增强对外交流的能力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1]。美国联邦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特色的外语教育政策,从立法和行政等角度为外语教育发展提供保障,并将外语教育与国际教育齐头并进。澳洲政府同样重视外语教育宏观层面的规划工作,从国家层面到各地区政府的教育机构出台的外语教育政策和措施来看,无不从制度上保证了外语教育的可持续性条件和良性发展趋势。澳洲政府还在多语环境下利用外语教育来促进民族平等、国民团结、反对种族歧视,鼓励国民追求公正、公平的社会文化理念[2]。

(二)东北亚国家外语教育政策

        随着外语教育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东北亚国家也逐步建立起相应的外语教学体系。从20世纪初期开始,东北亚各国相继在新式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外语课程。进入21世纪后,东北亚各国积极构建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外语战略,全力推进外语教育进程。蒙古国于2001年颁布了《提升外语教学质量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新世纪蒙古政府推动外语教育与发展的方略[3]。2002-2003年间,日本先后出台《21世纪外语教育战略构想》和《培养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两项外语教育政策作为21世纪日本外语教育政策的风向标。2007年,韩国出台的《强化公共英语教育方案》标志着韩国启动了新一轮以英语为主导、全面革新外语教育的新思路。在东北亚地区,日本和韩国将外语教育政策研究作为其“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外语教育政策已经成为重要研究领域。日本和韩国外语教育政策以其实用性和服务性为宗旨,将外语教育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和输出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日、韩外语教育政策的实施较激进,在教学、课程以及利益群体分析、调查方面尚不足,因此外语教育政策在理论和实践上仍有待完善[3]。根据俄罗斯教育部外国语言方法研究会(Methodology Research Council on Foreign Languages)提出的2010版教学大纲,高校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拓展学生在各种职业、学术、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因此,俄罗斯外语教学课程应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常识外语课程,即普通外语课程,包括基本词汇以及听、说、读、
写等外语基本技能的训练。(2)特殊用途语言(例如:特殊用途英语)-因学生所学领域的不同而异。(3)商务语言(例如:商务英语)。其中第(2)(3)项中的内容要求学生能掌握与其将来职业活动相关的外语技能和知识,包括:掌握该职业领域的基本和专业词汇;发展与其职业相关场景的听说能力;掌握与其职业相关的语篇并学习实用的商务外语交际能力和策略。(4)学术用途语言(例如:学术用途英语)。近年来,俄罗斯在高校外语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学术外语能力(academic competence in a foreign language)(Dvoretskaya,2016:149)。关于朝鲜的研究目前文献不多,但朝鲜在新世纪里对英语的重视也是有目共睹的。朝鲜周刊《教育新闻》(2015年4月2日刊发)中一篇文章指出,学校讲解专业科目时积极使用外国语,这有助于学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文章提出,教课时对教材上出现的主要单词用外文进行标记,让学生关注与专业词汇有关的外文表达。为此,教师编写专业科目教案时需要整理与教课内容有关的英语单词,并对部分单词加配注解。配合教材内容,应以多种形式和方法用外国语出题,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提高外国语水平。由此可见,东北亚各国外语教育政策异彩纷呈,对这些政策的分析和了解,将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 我国外语语言政策的发展趋势与现状

(一)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整体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外语教育政策的相关研究发现,在国际化和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发展已成为关系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新世纪里各国争相发展的软实力之一。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并应与之相协调。此外,尊重语言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既是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必要条件,也是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国内学者也积极致力于基于国家安全和国建语言能力为基础的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为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和政策的制定提供资料和佐证。张治国通过从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使用领域最广、网络上使用人数最多和联合国工作语言四个维度为标准,遴选出29种中国关键语言如表1所示[4]。


\


        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外语教育政策须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出发点,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外语教育政策的宗旨是通过外语学习促进国家间的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理解,将中国文化和精神推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不断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促进国家间的经济互惠与交流;维护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实现各国家的和平共处与共赢。

(二)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现状

       近年来,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语界的注意。由于国内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多以反思和批判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得失、外语教育政策规划与需求偏差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为主[5]。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发阶段(1993-2004),这一阶段的研究基本都是仅与外语教育政策有关,而非直接以外语教育政策为题;第二阶段为自觉阶段(2005-2007),这一阶段学界认识到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价值,开始直接将“外语教育政策”作为课题;第三阶段为热点阶段(2008-2012),外语教育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教育发展战略之一,成为教育、语言学、外语教学等领域的热门议题[6]。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国内学者赵世举(2015)[7]、沈骑(2010)[8]等从国家层面来探讨了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家的语言政策和规划,从省级层面来探讨某一省的高校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还不多见,现有文献中仅有学者对甘肃省进行了研究[9]。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多反思批判、少理论建构。当前文献中,描述介绍的感性经验居多,深入探讨较少、系统论证欠缺。

        因此,结合高校“双一流”建设探讨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值得深入挖掘。未来的研究应遵循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战略日标和实际需要,厘清我国未来发展对外语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培养要求,并从政策规划的主体、客体及政策环境以及外语教育人口规划、语种规划等方面总结出适合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策略[2]。

三 我国高等教育外语政策的发展路径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影响下,我国高校在制定和发展外语教育之时,应立足于各省的地域特色,高瞻远瞩的同时量身裁定适合地方情况的可行的发展规划。响应国家外语教育宏观政策,创设地方特色的外语教育政策,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就业。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发展过程中,下列因素应纳入考量范围:首先,制定高校外语教育政策的理论依据应多元化。援引教育、语言、文化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可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鉴。其次,国家高等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借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仔细甄别,遴选出能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方面并加以合理的利用。再次,各高校外语教育政策发展不平衡,亟需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方案。由于地缘、资源和实力的差异,各高校目前外语课程体系和建设情况差异较大。外籍师资不足、缺少配套资金支持以及相应的科学课程体系是很多高校面临的困境。最后,高校在制定外语政策时,应以国家战略为指导,结合地缘优势,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承上启下,既要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和上级政府的科学指导又要结合本地的特色和周边的地缘环境,使外语教育政策在推行过程中做到切实可行、掷地有声。既可以结合周边临近国家的地缘优势也可以依托与国外大学长期而稳定的合作来实现。

       各高校在外语教育政策的实施和发展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国际合作项目,给学生提供交流机会,培养实战型外语人才。外语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语境和交流机会,因此国际交流的目的性和实效性更加明确。第二,在语言课程的设置上,以全英或双学位课程以及联合培养的方式为主,保证人才输出的高质量。只有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与本族语者解除和实际操练的机会,才能促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真正的落实,才能培养出语言能力卓越的人才。第三,外语教育与实习就业紧密联系,培养供求关系,解决学生出路。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对外语教育依然适用。只有让学生真正有机会走到外语岗位上,才能锻炼他们的实际语用能力。第四,开展阶段性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并分析毕业生去向和发展。外语教育不仅要把好入口和教学,就业出口也是衡量外语教育政策成效的重要方面。外语教育政策长足、稳定的贯彻与发展必定要考量并平衡诸方面的因素。

四 结语

          综合国内外高等教育阶段外语政策来看,各国将大学生外语能力的发展作为各国应对全球化冲击、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参照国际其它国家的有益经验,同时也要认清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地缘政策的特色,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Corson,D.1990.Language Policy across the Curriculum[M].Washingt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谢倩.外语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沈骑.当代东亚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战略特征与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1,33(09):64-68.
[4]张治国.中国的关键外语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3(01):66-74+159.
[5]蔡基刚.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向右还是向左?[J].外语教学,2014,(02):40-44.
[6]郝成淼.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概况与前瞻——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1993-2012)[J].现代大学教育,2013(01):57-64+113.
[7]赵世举.全球竞争中的国家语言能力[J].中国社会科学,2015,(03):105-118.
[8]沈骑.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的全球化取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0,(01):32-34.
[9]赵鹤,徐贺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的甘肃高校外语教育政策思考[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6,(02):107-1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74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