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关于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4 16:38: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学和科研是民办高校的重要工作,随着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做好科研管理工作对高校的科研水平和进程起到调控和宏观引导作用。

关键词:科研管理;民办高校;现状;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孟佳男.关于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1):151-152.

        随着高等教育在近些年的持续发展,民办高校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其办学规模和在校生数量已经达到了高等教育总体的半壁江山。但是需要关注的是,民办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已经与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难以匹配,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根基,科研水平的落后一定会对民办高校的发展产生制约。民办高校的科研实力与公立综合类大学相比相对落后,而且很多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这就需要各民办院校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探索,提升自身的科研管理水平,进而加强科研能力。

一 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的概念

         科研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知识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科研管理与其他管理不同,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较强的灵活性,科研管理是对以创造性和探索性为主的脑力劳动的组织和管理,在科研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预测性差。民办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需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保持科研工作的特点,高效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借助政策支持,使得科研目标与科研工作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协调,促进科研活动的稳定开展。民办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不但要负责全校科研工作的管理和组织,更重要的是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工作。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自身定位,制定学校长期、中期、短期的科研工作规划,科学合理的做好研究工作的方向的确定,协调组织各学科课题的项目申报、中期考核、结项验收以及教师年科研成果的统计,专利申请以及成果转化工作。要重视高校教学改革和教育理论的研究,推动高校在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二 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分析

         民办高校的科研管理对科研工作有宏观的调控和引导作用。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和发展基础的限制,大部分都有科研资金有限、学术基础薄弱的问题。随着高考扩招,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扩大后,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产生很多问题,比如:

(一)科研意识薄弱

        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普遍存在学术基础薄弱、起步时间晚,而且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公立的综合性大学或重点高校才应该大力发展科研工作,民办高校的重点在于人才培养,所以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科研工作。很多民办高校由于建校时间短,学术氛围不强,教师科研工作更多的是为了科研成果的奖励和职称评定,所以主观意愿不强,缺乏科研意识。

(二)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

        与公立的综合类大学相比,民办院校由于科研工作起步晚,时间短,在管理水平、管理制度及管理机构方面具有较大的差距,科研管理部门自身的管理能力不强,更有很多的民办高校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专职的科研管理人员数量少、机构设置简单及缺乏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机制等问题。

(三)科研管理经费投入有限

          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单一、加上扩招所带来的扩建校区和人员开支,造成有限的资金大部分投入于场地建设和硬件建设中,进而忽略了科研经费的投入,造成科研经费短缺,仪器设备落后、科研条件差,难以支撑完整的科研项目开展,直接影响了教师进行科研工作时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科研队伍成员的知识层次偏低

          民办高校的教师的年龄偏小,以硕士研究生为主,整体的科研水平不高,研究经验不足,加之缺乏科研队伍的领军人物,缺少学术大咖的引领,造成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与公立院校相比显得先天不足。

三 民办高校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目标定位


         随着民办高校的制度和体系不断健全与完善,其科研管理的目标要求对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专业发展和成果转化等,不但要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具有技术含量和市场需求的产国,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的目标是要追求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高校教育发展正在处于快速进步时期,存在有资金投入少、理论研究基础差、资源储备有限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其社会认可度。科研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来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增加师资团队的学术能力,最终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综合竞争力。

\

 
(二)创新科研管理理念

         创新是科研管理工作较为重要的前提,要从支撑创新型国家和培养长新型人才这个层面来达成思想认识上的一致。要从陈旧的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中分离出来,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勇于挖掘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一个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业务能力强、管理意识先进的科研管理创新人才团队。科研管理人员必须经历从选题、立项申报、科研资源分配、结项验收等完整的科研环节,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科研管理人员。同时,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有灵活的创新性思维和与日俱进的创新思想,具备积极的探索求新精神和强烈的竞争意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三)建立各级机构,完善科研体系

          科研发展对于高校来讲至关重要,决定着高校的层次与水平。在学校“学研产一体化”的办学思想指引下,将科研工作划分成为“大科研”与“小科研”双重的管理与发展模式。所谓“大科研”即以市场为牵引,以科技为支撑,学校与科研机构进行自主研发与成果转化,通过企业进行市场转化与销售,以科研助推教学与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所谓“小科研”即学校内部师生进行的科学研究,包含科研立项、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等。

       以笔者所在的吉林动画学院为例,学校设置科研管理部及科研与技术创新中心两个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学校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建设、艺术创作、学术交流等工作;科研与技术创新中心是从学校、科研机构、产业公司全盘考虑构建的,负责三者的科技开发与创新、艺术创作与交流等工作,同时肩负学校与产业公司的科技支撑与成果转化工作。学校各级科研机构的建立与运行,为保障学校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大科研”机构的设立,使科学研究与市场导向紧密结合,学校科研工作面向市场的主动性和竞争力得到加强,产业规模和效益显著增长。

(四)吸纳领军人才,组建科研队伍

         校科研工作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人才,科研队伍是科研发展的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日渐增强,科学研究活动的集体性、开发性特点日益凸显,个体科研人员由于学科的局限,孤军奋战的科研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科研工作的要求。同时,为及时掌握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前沿信息与技术,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与水平的科研队伍,引进国际化人才,是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和实现科研创新的重要保证。领军人才是支撑科技发展的原动力,从提高整体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增强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方面着眼,三个层次建设科技研发队伍:分别是国际专家研发团队、高层次研发人才、双师型科研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占波,王立伟,王晓丽.大数据环境下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J].电子测试,2017(2):44-45.
[2]宋成明.一种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科研管理系统[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6(34):71-75.
[3]李景民.分类算法在科研管理系统数据挖掘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6,7(19):58-59.
[4]王振铎,王红刚,王英强,陈绥阳.基于私有云平台的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6,35(3):94-98.
[5]左海春.遗传算法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7):193.
[6]王国栋.基于J2EE技术的计算机教研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6,24(10):25-27.
[7]张长春,张琳琳,史艳语,罗坤,古丽尼格尔.基于Android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6(15):8.
[8]李鑫.基于SSH框架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6(9):265.
[9]王庆如.新形势下提升教研水平的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6(9):29-32.
[10]贾向炜,高瞻.基于MVC框架技术的教师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31):63-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7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