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考务管理改革创新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4 15:24: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考务管理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充分肯定考务管理重要性的同时,对目前高职院校的考务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指出其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现存的问题,探讨进一步完善考务管理的途径,为高职院校考务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务管理;改革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陈梦纳等.高职院校考务管理改革创新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31):226-228.

一 高职院校考务管理的重要性

        考务管理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考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考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教风与学风的建设,进而营造良好的校风。

(一)考务管理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的考务管理工作通常包括各级各类考试的安排和学生成绩的管理。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关系到学生的学业评价、评奖评优、后续深造、择业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考试也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推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更为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考务工作不仅内容繁杂而且责任重大,是高职院校长远发展、永葆生机的重要管理手段。

\


 
(二)考务管理关系到教务管理的有效推进

         高职院校考务管理是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务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对教务管理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考务管理与教务管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教学任务的下达到排课再到最后的考核和成绩归档都环环紧扣,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整体教务管理的质量。因此,考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对提升教务管理的质量极为关键。

(三)考务管理关系到校风学风的构建

         优良的校风和学分是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有力体现。考纪考风作为校园风气的体现形式之一,对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考试风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等。因此,加强考务管理,严肃考风考纪不仅有利于促进校风学风建设,而且有助于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 高职院校考务管理的现状

(一)信息化水平低


        当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考务管理工作中均依赖于人工管理模式。从考场的安排与布置,监考人员的培训,考试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到考试成绩的录入与归档等一系列的环节都需要通过教学秘书的人工操作。整个考试过程环节众多,工作繁杂,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由于没有信息化的排考系统,当考试科目较多的时候就极易出现考场冲突,教师监考分配不均,考场座位安排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考试的正常进行,造成考试秩序混乱。此外,缺少信息化的考务管理系统,也不利于学生和教师及时查询各自的考试和监考信息,为师生带来诸多不便,有些考生甚至出现忘记考试或者跑错考场等情况。因此,如何提高排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帮助师生从当下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提高考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便成为众多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考核方式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最常采用的考核方式是统一命卷,统一考核,这一做法虽然能够高效的完成考试工作,但是却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的考核,考务工作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和创新性。此外,当下各课程的考核方式都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尤其是形成性考核的课程,构成总评成绩的各考核项缺乏细致的考核方案或者评分标准,很多都是根据任课教师的主观判断予以赋分,这样难以体现课程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再有,关于教考分离的课程,虽然教研室建立了试题库,期末从题库抽题形成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但是此类考核存在出题者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不了解以及题库试题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仅凭一次集中性的考核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考务资料管理不科学

        考务资料管理虽然重要,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高职院校在考务管理方面缺少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通常由分院教学秘书兼任。在期末考试集中期间,教学秘书往往会因为事务繁多而出现分身乏术的局面,在考务资料上也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此外,学生一般通过教学信息查询平台或者学校的微信企业公众号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但是他们只能看到总评成绩,却看不到具体的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成绩等,也不知道本门考试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以及个人的排名情况等,缺乏系统的数据分析不利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也不能充分实现考核的价值。因此,高职院校成绩查询平台的功能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与拓展,从而更好的服务学生。

三 改革创新考务管理的途径探析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考务管理效率


         “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推动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创新的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的基础上,实现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充分释放教育信息化的潜能,系统发挥信息化在教育管理方式重构、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中的作用,推动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1]由此可见,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运用信息化手段不仅可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创新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能。考务管理工作繁杂琐碎,信息量巨大。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简化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自主研发考务管理平台,将线下的人工操作转移至线上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考务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对接,增设管理系统的校错报错和消息推送功能,实现考务信息的实时更新与较对,同时将准确无误的信息推送给师生,使师生明确自己的监考和考试安排,从而杜绝由于人工操作而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丰富考核形式,完善考核方式

         考核是测量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并非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考核形式单一,考核过程不完善,评分标准不客观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革和完善现行的考核方式。努力从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从注重结果考核转变为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同时也应加强对过程考核的管理,细化考核方案与评分标准,降低评分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考核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再有,鼓励考核形式多样化,除传统的开卷笔试、闭卷笔试之外还可以增加大作业、项目考核、上机考试、平台测验、调查报告,现场汇报,视频成果等,增强考核的开放性、创新性和拓展性,从而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研室还应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合力共建资源库与试题库,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教学资源,更新和扩充原有的试题内容与数量,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三)重视考务资料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考务资料管理工作,首先,高职院校应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考务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考务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其次,配备专职的考务资料管理人员,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从而避免因人手不足而出现的资料管理不规范现象,努力做到考务资料管理精细化。再有,各分院应建立专门的考务资料档案室,对考务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并及时录入到考务管理平台当中,这样便于时时更新、调取和查询。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考务系统的功能,除了成绩录入,成绩和试卷分析打印之外,还应增加考试数据汇总和分析的功能,并通过校园公众号一对一推送给相应课程的师生,从而帮助师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考试情况和自身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真正做到以考导学和以考促教。

\

 
四 结语

          高职院校的考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重视教学安排和教学过程,而且需要关注评价体系和评价质量;不仅需要关注学科考试,而且需要重视学生发展,进而充分发挥了学科教学的育人作用。[2]这是一个漫长且责任重大的过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各二级教学单位应充分重视考务管理工作,鼓励并发动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考务管理工作当中,开展考务管理研究,在具体的考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总结经验,进而逐步纠正和改进考务管理全过程。此外,学校还应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工作,肯定他们的辛勤付出,提高他们的地位,为他们打造良好的职业晋升渠道,从而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幸福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教学管理工永葆生机与活力。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考务管理思路,改革考务管理方法,提高考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营造一个与日俱进、科学合理的管理育人氛围,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培养出更多适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人才[3]。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Z].2016.
[2]田建荣,马莹.高校学业考试现状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途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39-40.
[3]李荣.从日常考务管理看考务管理规范化[J].高教学刊,2016(16):193-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7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