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等院校去极端化教育路径分析与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4 11:05: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等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高等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和培养。本文对高等院校去极端化教育路径探索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对影响高等院校去极端化教育的因素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高校去极端化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路径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去极端化教育路径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院校;去极端化;意识形态;教育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周赞梅.高等院校去极端化教育路径分析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9):7-8.

         我国是多民族和多宗教文化相融合的大民族,保护国家民族团结,制止反分裂反渗透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高等院校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去极端化教育,要坚持我国的义办学目标,坚持党领导的伟大旗帜,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增强政治觉悟并提高政治担当意识,提高高校去极端化教育在高校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 高校去极端化教育路径分析与研究的意义

        高校去极端化教育路径分析与研究[1],可以有效控制宗教极端思想和文化对高校学生的渗透,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发展的需要。在高校教育中,去极端化教育和抵制宗教渗透工作是长期复杂的工作。高校学生思想激进,思想认识变动大,理性思维还没有完全的形成,这样导致高校学生很容易被宗教思想和极端文化渗透和控制。所以高校要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向学生渗透,建立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到学校的防范机制,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

        高校去极端化教育有效控制极端思想和文化对学生的渗透,净化学校教育环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引导,把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让学生认清极端宗教思想和文化的本质和对社会的危害,提高高校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坚定性,进一步保证高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发展,从而提高对高质量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高等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以及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劳动力,高校去极端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效的抵制宗教极端思想[2]的侵入,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

 
二 高等院校去极端化教育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一)资源整合因素分析


        高校去极端化教育[3]是一项产期而且系统的工作。目前,我国高校去极端化教育资源不集中比较分散,高校教师资源力量和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交流共享少。在我国很多地区的高校没有完整的去极端化教育专题内容的网站,没有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很多政策性的文件盒举措都不能在高校内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高校去极端化教育的顶层设计不足,高校很多资金都用于学校的基本建设,在去极端化教育方面的课程和项目上投资很少,而且高校去极端化教育复杂的主导部门,没有参与到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一线的教学了解和掌握少,这样造成高校去极端化教育的实效性能大大降低了。

(二)高校去极端化教育教学力量和水平薄弱

         高校去极端化教育教学很多的理论知识还在探索中,而且我国各个地区的去极端化的形式和背景还很特殊,这些原因都造成了高校去极端化教育缺少理论充实,和实际工作中的需要不符。一些高校去极端化教育的工作和教学人员水平低,专业从事去极端化教育工作的人才比较少。去极端化教育工作的政治性和敏感性都比较强,有些教育人员对去极端化教育中的内容不敢讲,甚至不会讲。在高校去极端化教育中,去极端化教育课程的教师很多都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这些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每周还有其它课程的教学任务,工作强度比较大,这样造成这些教师在知识学习和专业提高的时间上比较有限,去极端化教育的水平受到了制约。

(三)高校去极端化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单一落后

        高校去极端化教育很多都是依靠课堂教学进行集中式教育,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去极端化的实践教育比较少。高校去极端化教育没有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充分的利用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育。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高校去极端化教育和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认识的发展和生活方式很难达到统一。高校学生通过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对教学资源的学习,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接收新的知识和信息。但是高校去极端化教育在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媒介进行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少,而且高校在电子媒介宣传教育的设施投入的资金和观念上不足,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高校在教学中配备了电脑等电子设备,但是在去极端化教育的使用中却很少,高校在去极端化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学资源,并且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落后。

三 高等院校去极端化教育路径策略分析与研究

(一)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路径研究


        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的理想信念教育[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引入党的十九大新思想和新观念,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内容融入到高校去极端化教学内容中来,不断的对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改进。创新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积极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成绩考评中把学生思想政治行为规范纳入考核中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学中。高校去极端化教育要建立科学无神论的思想基础,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

         高校去极端化教育要开设思想政治道德讲堂,结合去极端化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不断的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建立完善的去极端化教育机制,建立健全宗教异端文化对校园的渗透防范条例。学校加强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意识,建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考核学分制,把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到学生评分制度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建立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在实践中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开展创新主题的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要开展坚持以去极端化为目标,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大讲堂活动,建立教师和学生课堂互动模式。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去极端化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自觉的站在反极端和反分裂的斗争战线上。让学生也参与到去极端化教育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民主宗教理论的宣传,传播党的政策性的正能量。开展去极端化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防范宗教渗透的自觉性。高校在意识形态的教育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制定高校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做好各民族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指路人。高校通过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的系统讲座,提高学生懂法和守法的认识和能力。高校教师要和学生积极的进行思想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去极端化思想基础。

(三)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育创新模式

      高校建立系统的去极端化教师宣讲队伍,对去极端化教育的教师队伍民族比例进行优化,加强对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去极端化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去极端化教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高校去极端化教育内容的语言要符合少数民族语言的表达,根据少数民族思维方式的习惯对去极端化教育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建立完善的去极端化教育创新模式[5],通过网络新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占领网络占地,建立高校去极端化教育网站,搭建去极端化教育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平台对去极端化教育的消息进行宣传。高校去极端化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平台,建立创新模式的去极端化教育模式,建立健康的去极端化教育网络文化环境。

\

 
四结语

        高校去极端化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教育工作,高校在去极端化教育中要建立“四个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开展鲜明的反分裂和反渗透的斗争,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卓新平.正确认识宗教善待宗教研究——回应《是什么“宗教观”、“宗教学”兼论“学术神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7):126-133.
[2]张璇.持续发力打好“去极端化”宣传主动仗——新疆卫视新闻中心2015年宣教工作一瞥[J].中国报业,2016(4):48-49.
[3]洪春华,刘春山.新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4):59-61.
[4]白关峰.宗教极端思想向妇女和青少年渗透问题研究——以兵团第三师四十四团十八连为例[J].兵团党校学报,2015(1):40-43.
[5]王强新,周富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去极端化”教育的实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6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