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从教学信息化到信息化教学的思想观念转变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3 15:04: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文章研究教学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的两个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目前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理念中去。希望以新的教学方式,构建新的课程建设思维。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信息化教学;城乡规划

本文引用格式:曾皓玲.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从教学信息化到信息化教学的思想观念转变[J].教育现代化,2019,6(30):55-56,58.

一 教学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的含义与区别

         普遍认为,教学信息化和信息化教学只是在名词组合上的不同表达,其内在含义基本相同,都是在表达将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结合在一起的产物。但其实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且强调方面不一样。

          教学信息化基本含义是指“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1]它强调的是一种过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领域当中,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整合教学信息,构建现代教学体系,来促进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发展[2]。而信息化教学,则是教学信息化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它属于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或者教学方式,强调的是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手段和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呈现。

二 目前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与认识误区

         当前,高校都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并将其纳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课题[3]。其中,在教学资源建设上,能将教材、教案进行电子化、信息化,方便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管理;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上,高校课室及实验室建设基本能够装备和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现代网络技术,满足教学信息化的基本需求;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构建教务管理系统,将教育管理网络化、数据化、体系化,方便了解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总体情况,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及教学反馈。总体来讲,高校在教学信息化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

         但是,在推进与深化建设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一定的认识误区。一些观点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将过去的课堂板书转换为多媒体展示,如课堂ppt;将过去纸质的教师教纲、教案转换为计算机文件来进行记录与统筹,方便储存查阅;将教学内容的信息来源从过去传统的书籍、报纸、期刊等转换为网络资源,如视频、动画、音乐等。还有一些观点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构建网上教育平台,扩大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范围,如远程教育及线上教育。这些观点都是教学信息化的一部分,但只是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属于教育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前者将教学内容信息化,后者将教学载体网络化,但教学信息的教学方式基本相同,只是传递媒介不一样,从传统的老师课堂面授转变为网络线上讲授,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

\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教育的基础,但信息化教学其强调的是教学资源的应用方式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新阶段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来改革教学方法,将是未来的教育教学发展方向。

三城乡规划信息化教学观念转变的需求和意义

         城乡规划作为相对传统的学科,其教育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教学方式也因受专业特点局限,长期以来并没有过多的变化,基本都是以导师面授,学生动手实训操作的方式进行。高校教育在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中,强调基础手绘训练和设计思维的培养,而对于行业最新技术的运用相对较弱,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也不高,导致城乡规划专业信息化教育停滞不前,教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科,不仅教材多媒体化程度不高,资源网络化体系构建缺乏,也无信息化教育的意识。面对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被运用到城乡规划行业,以进行更准确、更科学的数据来源和规划设计。因而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规划教育中,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思想转变。

(一)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城乡规划行业在现代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实践中也在不断地变化,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如今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数字城市等新的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理念兴起,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不断出现,如GIS地理信息系统,以GPS为基础的各类城市大数据监控,都在影响规划技术的发展。通过信息化教育,高校教育能够更紧密贴合时代热点,跟随国家政策与方向,培养更适应社会的规划人才。

(二)更合理、更科学、更高效

         城乡规划更注重实践生产训练,课堂理论讲解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且教师的教学相对缺乏实践支撑,效率较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资源体系,能够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有更多实践及交互学习的可能性,也能切实反馈,更合理更科学地进行教学过程监控,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三)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在长期的学校学习过程中,已经习惯教师讲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尽管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日常生活已经十分紧密,但课堂教学运用上却是比较新鲜的事物。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将学生对于网络的热衷与兴趣转移到课堂上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扩大视野,认识到网络与信息技术不仅是日常娱乐,更能帮助合理安排学习。

四 城乡规划信息化教学目前遇到的问题

         目前,学校城乡规划专业在信息化教学建设方面成效较低,教育教学改革难以推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层面

         学校专业信息化实验室建设不足,规划专业的城市数字化实验室缺乏,普通的计算机室难以满足专业软件的操作与演示。同时,学校的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模式,无法有效引入、创建和利用微课等新的线上教育教学模式,也不兼容不支持外网,导致课程构建无法顺利进行,大大减低了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热情。因此,教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网络平台建设的不足,导致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技术支持难以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

(二)教师层面

          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比较固定,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不足,而且对于信息化教学的理解也有一点偏差。目前,教师仍以将教学内容电子化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即网上浏览,文本编写,制作课堂ppt,或者网上视频链接等,但都是比较碎片化的点状模式,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学体系。另外,教师本身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面对新的网络热点,新的软件操作不甚了解,因而对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存在认识误差,无法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去。

(三)学生层面

       信息化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学生的耐心与参与度是保证信息化教学能够持续推进的重要方面。如果学生不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主动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教学也无法推行下去。学生如何规划安排和分配时间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花费过多时间在网络学习上,将会分散其注意力,影响课堂学习。

五 城乡规划信息化教学改革策略和方法
 
        针对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信息化技术也并不一定适用所有场合,但一些课程可以部分尝试构建信息化教学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加快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平台建设

        教学资源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城乡规划专业数字化城市实验室的建设,能为信息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包括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CAD专业绘图,需要专业视频动画制作等课程才能推行,向学生介绍行业最新发展现状与行业资讯。

(二)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尝试多多利用移动技术,利用新鲜事物,来提高效率。特别是要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培训,了解社会新兴的软件资源,app或者教学信息资源模式,提升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机会和范围。将目前教学信息化推进到信息化教学的新阶段。

(三)构建和完善教学内容信息化体系

         目前,教学内容信息化已经完成,课堂ppt与多媒体的运用已经在教学课堂上实施,但基本属于相对零散的状态[4]。建立完善的教学信息体系,首先可以尝试建立课程资源信息库,让学生自行下载课程需要用到的教学内容,教师提供信息来源及有价值的教学信息。除了基本的文本库、教材、ppt以外,还可以有视频资料库、图片资料库、音乐资料库等。比如规划快题手绘设计课程,信息的积累和训练是比较重要的方面,资料库的建立可有效减少收集资料时间,进行精准训练。

\

 
(四)加入互动式的信息技术运用

        尝试将社交媒体的互动体验引入教学方式中,现在手机有较多app,可以利用各类社交平台、论坛、社群等来进行课堂教学,如利用手机进行点名、签到。在网络直播上快速进行课堂提问,或者回复老师的问题。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对规划设计教育,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在规划设计前期的场地分析与设计课程中,网上讨论组的设立可以分享学生观点,加快信息传送速度。

(五)引入网络化复合教学方式,进行线上教育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教师人数却无增长,导致教师无力也无时间进行有效教学。引入线上教育方式,比如制作微课,视频网上投放讲授等网络化的方式,学生可以自行网上进行学习,反复查看内容,来进行专业学习,避免教师重复进行劳动,提高教学效率[5]。

(六)采用大数据理念进行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机制的改革

         利用大数据来分析和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利用网络问卷调查或者学生阅览足迹及点赞数据来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课程的重难点等内容。方便教师改善和调整教学内容。利用大数据来进行更科学,有效的教学监控,可以将教学反馈,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紧密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何克杭.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8):5-11.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57.
[3]白璐.以信息化教育技术推进高校教学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1:127-128.
[4]鲁小慧.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效率提升的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5):81-82.
[5]杨东平.变革的力量——寻找中国教育改革的动力[J].教育现代化,2015-5(5):9-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6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