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从教学理念和具体的课程设计出发,探讨了在中职德育课程课堂教学中运用PBL学习法的可行性,并分析教学效果。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有选择性的合理运用PBL学习法,不仅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改善和提升,让学生重塑对德育课程的兴趣,更是实现德育课教学从以教师为主角的“教”到以学生为主的“学”的回归。
关键词:PBL学习法;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高倩.PBL学习法在中职德育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1):229-231.
A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PBL Learning metho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GAO Qian
(Chengdu Railway Health School,Chengdu,Sichuan,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eaching concept and specific curriculum design,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PBL learning metho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 education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analyzes the teaching results.The selective and rational use of PBL learning metho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but also allow students to rebuild their interest in moral education courses.It also realizes the return of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from“teaching”with teachers as protagonists to“learning”with students as protagonists.
Keywords:PBL learning method;Middl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courses;Teaching Design
中职德育课程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属于非职业性、非专业性的教育,它着眼于有针对性的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基本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包括四门课程,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涵盖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课程体系涵盖面宽泛,且有些知识难度较高。这些知识对于在中学阶段文化基础较差,而且社会认知有比较缺乏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吃力。而中职德育课所包含的这些知识,既是学生将来在社会中做一名合格公民与“职业人”的必备知识,又是拓宽中职学生人文社科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中职德育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一中职德育课程课堂教学中运用PBL学习法的学情分析
我们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发现,大部分中职学生德育课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以及对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来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学生的角度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而中职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课基础很不牢固,因而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全面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二是不懂如何衔接知识点与知识面,以及如何将分散的知识点融汇贯通;三是对一些必需记忆的知识点所采用的方法以记忆机械记忆为主,从而导致不能全面理解知识,因而运用能力不足。针对这些情况,不仅要求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应对之策,去探索到底应该怎样“教”,更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学”,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教法”,只有这样,才能将“教”与“学”相互结合,“教”引导“学”,“学”促进“教”,二者相互推动,使学生学有所获。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尝试运用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融入到中职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将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把教学目标设置到相应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取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师角色由“主演”转变为“导演”,与学生共同面对问题,成为讨论问题的参与者、疑难的咨询者和课堂进程的组织者。学生也由被动的“群演”的角色转变为“主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论是“虎派”、“狼派”“羊派”还是“蝴蝶派”的学生,都有机会分担学习任务,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预设立场,以对话与深入探讨为主要模式,使学生在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中自主、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德育课程有四门,每门课有其特殊性,因而我们首先进行了筛选,即德育课程中哪些章节或知识点适合运用PBL学习法,并进行个别案例的情境设置。
二 中职德育课程课堂教学中运用PBL学习法的课例设计及效果评价
经过初步筛选,在道德讨论、道德实践、法律基础、政治经济学的部分章节和知识点运用问题导向法进行案例情境,然后,选择试行班级,并将试行班级的课堂教学分为确定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课堂组织、信息整合、总结评价、教学反思五个阶段。同时,设置几个对比班,并在课堂教学中在进行比较运用。
以中职二年级《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价格和价值规律”为课例。我们设置的案例情境为:高考结束,同学们都在计划毕业旅行。小明同学也心动了,便问在家务农的父母要钱,准备去泰国游玩。第二天早上小明拿着父母给的钱来银行兑换外币,正巧看到银行在发售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币,面值100元,价格100元,小明便购买了1000元的纪念币。回家几天后看到朋友圈里在说纪念币很受欢迎,好些朋友想买没买到,小明便以180元一枚的价格卖出五枚。
在这段情境中,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归纳为以下几点:
1、商品的概念和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的基本职能;
3、价格的决定因素;
4、价值规律的含义及作用;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设计安排为:前一周将实验班同学进行分组,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说明课堂学习规则,订立学习目标,第二周课堂上教师展示案例情境,首先由各小组分组讨论,请各组代表陈述案例中涉及到哪些问题,跟本课的知识点有什么关系,然后教师组织层层递进的分析案例,即问即答,期间贯穿抢答环节,最后各组进一步讨论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教师答疑,并对各组进行课堂学习评定,选出优胜组。课后要求每小组制作PPT并在第二次课上当堂随机抽取其中两组进行课堂陈述。
在运用PBL学习法进行课堂教学的班级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点:
1.通过情景设置,学生讨论,可以引出商品的概念,货币的基本职能,价格的决定因素,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点。
2.因概念抽象,学生无法归纳总结,整合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价值规律等概念。需要教师进行讲授,并指导学生梳理总结。
3.课堂氛围比较理想,学生参与程度较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讨论及表述中,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及学习经历中的文化课基础状况。
4.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尽可能多地在当堂课中暴露出来,并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发现新问题,使本课的学习从识记转变为通过讨论分析转变为自行思考、感悟。
德育课共有四门课程,我们在每门课程中都选择了课例运用PBL学习法在实验班进行教学,记录课堂各个环节进程,及时进行课后测验并采集数据,将其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通过比对分析,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的案例情境,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得出具有一定价值的个人见解的效果较好,但表述的内容相对较散,缺乏规范性,需要及时进行课堂小结。同时,在进行课堂复习及课后总结中发现,在相比于传统教学法,PBL学习法在有些课例中将教材中章节各知识点的逻辑性打乱,使得学生获取的知识是散乱而不成体系的,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在课后小测验中,实验班学生在主观试题的应答中效果比较好,论述有理有据,甚至实例支撑观点,思路相对比较开阔,但客观题正确率相比对照班略低;对照班的同学客观试题的答题正确率较高,主观试题方面回答条理清晰,但论据显得不太出充分。
三 结论
PBL学习法的最大优点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辅助当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能力。在学习内容上更灵活,可以将有些课例中的知识点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文化基础较差的情况下主动接受任务,对不同学生形成符合自身思维特点的知识建构模式。相比传统课堂,PBL学习法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学到知识,在调动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方面有很大优势。教师在课堂中抓住契机及时总结归纳,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系统、准确,在概念的获取上层层递进。
从德育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PBL学习法,其背后的基本精神就是德育活动的运用,将说教式转变为学生主动的思考和感悟。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运用PBL学习法,不仅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升,更是德育教育中主角的回归。
参考文献
[1]龚超,王小丽.PBL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4):70-72.
[2]杨坤.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问题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9.
[3]秦瑜.PBL学习法在<西方哲学导论>通识课中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9):88.
[4]罗敏.PBL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1):69-72.
[5]杨林霞.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专业实务课程中的引进与应用探索——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5(2):69-73.
[6]陈军.问题式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5):244-245+260.
[7]付晓峰.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探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2):38-41.
[8]潘咏梅.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现代化,2018,5(29):319-320+3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593.html